2022-02-23 該看哪科.兒科
搜尋
.v
共找到
179
筆 文章
-
-
2022-01-21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申請境內數位健康證明 健保App搶先推新功能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宣布21日起可下載上網申請「數位新冠健康證明」,指揮官陳時中也強調,這只是三種證明工具之一,用小黃卡、健保快易通App也可以。健保署今也跟上新制,宣布即起健保快易通App「健康存摺」的接種或檢測紀錄,也增列QR code,可供店家掃描確認。健保署署長李伯璋表示,健保快易通App的「健康存摺」當中,平常就有介接衛福部疾管署收載的v新冠疫苗接種資料,可查詢疫苗接種或病毒檢測結果。現在配合新制,已經新增了QR code可供掃描,希望幫助民眾和店家都更方便多多利用。掃碼過程不會紀錄民眾任何資料,不會有接種資料外洩之疑慮,請民眾放心。健保署提醒,已經下載過健保快易通App者,要先進行版本更新,才會看到QR code的新功能。更新之後登入健康存摺,再點選「COVID-19疫苗接種/病毒檢測結果」專區,即可看見個人已完成接種疫苗之劑次。最左邊「疫苗接種」出現幾個綠色勾勾,即代表已施打幾劑疫苗,「摘要」顯示注射日期及疫苗種類,「明細」顯示疫苗已施打院所及疫苗批號。
-
2021-12-31 養生.運動健身
有片!小腹太猖狂?教你5個動作練出馬甲線
常羨慕別人的馬甲線、人魚線?冬天吃太多小腹很猖狂?「Nuli App」教你13分鐘居家徒手訓練,一起燃脂虐腹,找回馬甲線!馬甲線是腹肌的其中一種,腹部的肌肉主要分成腹直肌、腹橫肌、腹外斜肌,以及腹內斜肌,馬甲線就是兩條腹直肌的外側線,這兩條直線和方塊形的肌肉結合在一起,看起來像一件馬甲,所以大家就把這種線條稱為馬甲線。這次訓練的5個動作分別為登山者、側棒式旋轉(右)、側棒式旋轉(左)、V型上舉、蜘蛛棒式,一個動作30秒,做4個循環,練出平坦小腹,也能幫助腸道消化、促進運動表現、保養心血管健康!想了解更多關於健身的影片嗎?快上「有肌勵」粉絲專頁按讚追蹤,讓身體更強壯!完整影片: 點我看 Nuli App網站: 點我看Facebook: 點我看 YouTube: 點我看延伸閱讀運動抖M請進!13分鐘超強虐腹訓練10個減脂有氧挑戰 訓練心肺跟爆發力「有肌勵」是女性專屬健身夥伴,提供健身資訊、健康方法,更提供滿滿的鼓勵和正能量,給女性肌力,也給女性激勵,讓姐妹們的健身路上,不孤單!YT:有肌勵https://pse.is/UYA9XFb:https://www.facebook.com/udnGpowerIG:https://www.instagram.com/udnGpower社團:女性專屬|健身的我超美
-
2021-12-22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第二劑這樣混打比較好? ACIP委員:同廠牌優先
國內疫苗昨天接種5萬6476人次,第一劑涵蓋率達79.64%、第二劑覆蓋率達66.10%、第三劑覆蓋率達0.29%。ACIP委員黃玉成則呼籲,民眾應盡快完成第二劑基礎劑的接種,建議同廠牌優先接種,但也開放混打。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原訂設置到昨天的北車接種站延長至29日,昨天接種1718人,從12月5日以來共接種3萬7092人次。莊人祥今天也針對目前V-watch觀察到的疫苗副作用說明疫苗接種後七天常見症狀。第一劑與第二劑接種後七日內症狀均趨向緩解,前兩日全身性症狀以疲、肌肉酸痛、頭痛最常見,比例從7%至68%;局部不適以注射部位疼痛及注射部位腫脹常見,比例從8%至83%。第二劑混打接種者,前兩日之全身性症狀以疲倦、肌肉酸痛、頭痛常見,比例從22%至51%;局部不適以注射部位疼痛及注射部位腫脹常見,比例從25%至82%。黃玉成則再次說明目前實施的追加劑和基礎劑的不同。他表示,基礎劑完成兩劑新冠肺炎疫苗後可以提升免疫保護力,有效預防新冠肺炎病毒感染、及感染後重症與死亡風險。但有些免疫不全以及免疫力低下病人即使完成兩劑疫苗接種,仍無法獲得足夠的免疫保護力,因此建議應接種第三劑「基礎加強劑」增加保護力。至於「追加劑」則是因疫苗保護力會隨著接種時間逐續消退,且新冠肺炎病毒會不斷變異,就算完成基礎劑接種後仍可能發生突破性感染,因此建議接種追加劑。黃玉成表示,不論國際或台灣的臨床疫苗研究,在免疫生成性或第三期臨床試驗都建議同廠牌接種優先,但一開始因為疫苗供應不善,國外有小規模臨床試驗混打,有些報告也顯示效果不錯。現在疫苗供應充足,國內也開放大家第二劑可混打,民眾可根據接種第一劑後是否有不良反應選擇。在疫苗混打的抗體生成方面,目前看到第一劑AZ、第二劑接種mRNA或高端疫苗,都比「AZ+AZ」高好幾倍,至於混打週數,各國混打臨床試驗都是用4到12周,但大多是隔八週,所以ACIP建議隔八週。而第一劑接種mRNA者,如果很不舒服可以考慮換其他疫苗,不論換AZ或高端效果都不錯,就算換成AZ疫苗,效果也比「AZ+AZ」好。至於第一劑高端者,如果打完抗體效價不夠或有出國需求,目前台灣臨床試驗沒有「高端+AZ」,僅有「AZ+高端」因此ACIP建議第二劑可混打mRNA而非AZ,「不是說不行,只是沒數據」。
-
2021-12-19 養生.運動健身
防扭傷、促血液循環!醫教10秒棒式改善腰酸背痛
日常生活中有不少簡單的訓練有助身體健康,其中也包括「棒式」,不過對於棒式不少民眾總認為難度偏高,身體要撐著1分鐘或以上,實際做起著實累人,讓人容易放棄。對此恆新復健科診所院長史考特(王思恒)醫師表示,其實棒式重點在做得對,而不是時間,一次10秒就可以! 10秒棒式可練多處肌肉,促血循、防痠痛、好處多! 史考特醫師表示,棒式是一種相當常見的核心肌力訓練,可增強肌肉力量及耐受力,包含手臂、肩膀、腹部、臀部、大腿、小腿等各處的肌肉,幾乎全身肌肉都可以訓練得到。 核心肌力訓練起來,不僅有助身體整體的血液循環,也有助減少久坐、久站的腰酸背痛,或扭傷、拉傷等肌肉傷害。而人體的活動大多是一體成形的,例如網球、棒球、慢跑等各項活動,看似只有動手或動腳,但整體肌肉是一起運作,整體肌力增強,身體整體運行便能更加順暢、提升運動表現。不論是對身體或對生活而言,都是個相當不錯的運動。 棒式練得久不如練得巧,常見NG姿勢多留意! 良好的棒式訓練在於練得精準而非時間,姿勢正確相當重要,動作雖然看似簡單,但也並非趴在地上、手肘撐著就好。史考特醫師指出,棒式訓練在初期,常見因為肌力不足而出現兩種錯誤姿勢,一是為了持續支撐下去,身體為了平衡,臀部越抬越高,形成一個三角形的狀態,另一個則是不自覺間臀部越來越低,形成一個V字形。醫師表示,正確的棒式訓練,身體會是呈現一直線的,上述兩種錯誤姿勢,常見於求好心切的初學者,為了久撐而忽略了正確姿勢,不僅效果會大打折扣、事倍功半,錯誤姿勢形成的身體壓力,也可能讓腰椎出現痠痛不適。簡單10秒棒式,輕鬆練全身肌肉促健康! 史考特醫師建議,初學者在一開始可尋求復健科醫師或健身教練等專家陪伴訓練,可以提供相關建議,並準確評估。也可以請家人幫忙看,或在地上架起手機錄影,如此可以輕鬆觀察自己是否姿勢有誤。而不論是初學或老手,在訓練時間上一次10秒即可,10秒後休息個約5秒再繼續,並視個人耐受力增加次數,整體時間便會隨著身體耐受程度逐漸增加,不必一開始就設定好高門檻,要求自己一股作氣要做30秒、1分鐘、10分鐘甚至更高。 醫師形容,棒式其實就像舉啞鈴、推舉等肌力訓練一樣,差別在於棒式是訓練一整組。一般訓練肌肉鮮少看到啞鈴舉起來停滯約一分多鐘,必要性並不高,大多是舉起和放下之間循環,棒式也是。長時間撐在原地是可以挑戰自我,但較不適合訓練,其不僅容易擺出錯誤姿勢,也容易讓人想放棄。一次10秒在出力與放鬆之間訓練,不僅有助維持正確姿勢,也有利扎實的訓練肌肉,更不會因為不必要的苦撐而放棄,如此訓練上能走得更加長久,對身體也更有幫助。 《延伸閱讀》 .快走、競走也助防三高、癌症!醫教簡單走,省時、省力、促健康! .運動看時辰更健康!運動時間太早太晚都不好,這時段運動更有益健康! 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
-
2021-12-17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感覺很好!俄羅斯超狂政客宣布已打第7針新冠疫苗
俄羅斯極端民族主義政黨「俄羅斯自由民主黨」(LDPR)的黨魁吉里諾夫斯基(Vladimir Zhirinovsky)15日宣布,他已接種多達7劑的新冠肺炎疫苗,更把自身當成疫苗安全與效度的範例。俄羅斯官媒《RT》報導,75歲的吉里諾夫斯基是政壇老將,以民粹觀點和對抗性政治風格廣為人知,民調更一貫顯示他是俄國最受歡迎的非政府政治人物。據報導,吉里諾夫斯基在自己的Telegram頻道發布又接種疫苗的新聞,並附上一隻他在簽署文件和接種疫苗的消息,同時對其他人發出呼籲,要是他們還沒有施打疫苗的話,就盡快去接種。據報導,吉里諾夫斯基寫道,「新冠病毒持續在世界各地推進,僅僅在我國,近50萬人已經死了!想像一下規模吧,這好像是一個如圖拉(Tula)、加里寧格勒(Kaliningrad)或梁贊(Ryazan)的城市剛剛滅亡了。但俄羅斯的半數人口沒有成熟到足以接種疫苗。這簡直是遺憾哪,意味著大流行疫情將會繼續下去,民眾將繼續被傳染與生病,城市的死亡價值將不幸地繼續增長」。吉里諾夫斯基繼續寫道,「朋友們,打疫苗吧。我已經接種了Sputnik V疫苗,這次是來自丘馬科夫中心(Chumakov Centre)的CoviVac,這是一隻典型的滅活病毒疫苗,這技術已經派上用場幾十年了」。最後,吉里諾夫斯基自曝,「總計下來,這是我從2020年9月開始的第七針了,而我一次都沒有患上新冠,我感覺很好」。Telegram連結:https://t.me/zhirinovskylive/2042
-
2021-11-24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第一劑和第二劑疫苗副作用有何不同?一張表看懂AZ、莫德納、高端及BNT症狀差異
新冠疫苗第二劑打了嗎?中央疫情指揮中心截至11月18日統計,我國疫苗第一劑接種覆蓋率為76.71%、第二劑為44.60%;換言之,全國只打第一劑疫苗的民眾占32.11%。在經歷過第一劑副作用洗禮後,很多人對於第二劑副作用有不少疑問,究竟莫德納第二劑是不是傳說中的「大魔王」?就由醫師的門診經驗和通報統計資料來一一驗證。因第二劑求診增多 打BNT者常見忽冷忽熱AZ疫苗與莫德納疫苗第二劑陸續開打,第二劑副作用真的比較嚴重嗎?台北馬偕中醫師瞿瑞瑩表示,近期因接種第二劑疫苗後赴醫院求診的人數增加許多。瞿瑞瑩觀察,AZ第一劑副作用比較強,病患主訴以頭痛最多,高燒及全身疼痛也很常見,有些患者嚴重到必須臥床。莫德納第二劑的副作用比較強,多是頭暈、頭痛、惡心、嘔吐,發燒則以「微燒」為主;最近臨床最常見的還是接種BNT疫苗後,主訴忽冷忽熱的病患前來求診,高端疫苗則幾乎沒有病患。指揮中心「V-watch」針對三萬名主動註冊民眾監測,截至10月24日的統計資料顯示,接種新冠疫苗後全身性症狀前三名分別為疲倦、肌肉痛、頭痛;局部不適則是以注射部位疼痛及注射部位腫脹最多。第一劑及第二劑副作用回報,AZ疫苗第一劑比第二劑還不舒服,莫德納疫苗則是第二劑比第一劑更容易感到不適;高端疫苗18歲到49歲與50歲到64歲回報,第一劑以注射部位疼痛、注射部位腫脹較多,第二劑副作用略高於第一劑。至於無法工作、影響日常活動與就醫情形,可能發生於前兩天。接種AZ或高端疫苗後,第一劑較第二劑顯著;接種莫德納疫苗後,第二劑較第一劑顯著。AZ第一劑副作用較強 為何莫德納相反?許多人打完第一劑AZ疫苗高燒不斷,痛苦萬分,另一群打完第一劑莫德納疫苗則笑稱「毫無感覺」,頂多注射部位腫痛、手臂「不舉」。殊不知莫德納第一劑的副作用看似只是被「小汽車撞到」,到了接種第二劑卻像「被火車輾過」,全身痠痛、頭暈、低燒、發冷,統統找上門。為什麼莫德納第一、二劑副作用狀況會和AZ疫苗相反?台大兒童醫院院長黃立民表示,主要在於腺病毒疫苗和mRNA疫苗的機制不同。他說,腺病毒疫苗如AZ、嬌生疫苗,是製造新冠病毒棘狀蛋白的DNA,放進無毒性的腺病毒中,透過人體感染腺病毒後再誘發人體免疫反應,產生保護力。人體通常遭受第一次感染反應強烈,第二次便不容易再感染,自然不會有強烈的反應,「這也是嬌生疫苗只需要打一劑的原因」。mRNA疫苗,如BNT和莫德納疫苗,是將能製造新冠病毒表面棘狀蛋白的mRNA,直接送至人體細胞,製造棘狀蛋白讓人體的免疫系統攻擊並且記憶。因此,免疫系統經由第一劑產生記憶後,第二劑就會爆發強大的免疫反應。所以接種第二劑莫德納疫苗後,才會比第一劑反應來得大。次單位蛋白疫苗,如高端,則因為只取病原體的部分結構,因此引發的免疫反應小,副作用也小。《本文未經同意請勿拷貝轉載》
-
2021-11-04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AZ第二劑沒感覺?莫德納、BNT第二劑反應大?重點解析疫苗第二劑副作用
在台灣,新冠肺炎疫情從5月中旬逐漸擴大後,民眾對於疫苗接種由觀望逐漸轉趨極,至今台灣疫情也逐步控制,已經有不少人陸續完成第二劑疫苗接種,但接種後症狀依每人體質也有所不同,網路流傳「打AZ是先苦後甘」、「mRNA疫苗先甘後苦」,是真的嗎?延遲性皮膚過敏反應 非疫苗注射禁忌症根據臺大醫院「COVID-19 疫苗 知識就是力量」指出,疫苗注射後常見皮膚表現,大部分在數天後才產生的延遲性皮膚過敏反應並非下一劑疫苗注射的禁忌症,但若有任何疑慮還是建議諮詢專業皮膚科醫師。而大部分對mRNA疫苗產生的嚴重過敏反應會在注射後30分鐘內出現。若在數天(median onset=day 8)之後才產生hive,則較favor是正常的免疫/發炎反應;不到一半的人會在注射第二劑疫苗時產生一樣的皮膚表現,但會較輕微也會較快發生,產生delayed local reaction的病人不應使用抗生素,也應該繼續接受第二劑疫苗的施打。(推薦閱讀:接種疫苗後如何分辨是過敏or副作用? 從「7點」可辨別:發生時間也有差)接種新冠疫苗 事前不建議預防性用藥出現較明顯不良反應的時間點:AZ第一劑、Moderna & BNT第二劑。但在注射疫苗前不建議預防性使用普拿疼Acetaminophen或NSAID藥物,因為可能會影響免疫反應。AZ第二劑接種 不良反應低於第一劑而據Taiwan V-Watch 08/04資料更新,AZ第一劑接種後,主要副作用為(58%,18-49歲約7成、50-64歲約4成、65歲以上約23.8%)、疲倦(52%)、肌肉痛(48%)與頭痛(37%);發燒約有26.9%(18-49歲約32.7%、50-64歲約13.8%、65歲以上約4.6%,並且不超過2天;約有12%第二天會於注射部位產生腫塊。AZ第二劑接種後,常見不良反應發生率低於第一劑,主要副作用為注射部位疼痛(45%,18-49歲約5成、50-64歲約27%、65歲以上12.3%)、疲倦(25%);發燒約佔2.9%。(推薦閱讀:AZ疫苗副作用最嚴重?新冠疫苗到底怎麼選? 優缺點1次分析)Moderna第二劑接種 3日內常見不良反應高於第一劑Moderna第一劑接種後,主要副作用為注射部位疼痛(18-49歲約81%、50-64歲約62%、65歲以上39%)、疲倦(35%)、肌肉痛(28%)、頭痛(18%)與關節痛(5%);發燒(3.1%)通常不超過2天,其他有注射側腋下腫脹或壓痛(<5%)。Moderna第二劑接種後,三日內常見不良反應高於第一劑,主要為注射部位疼痛(18-49歲約90%、50-64歲約78%、65歲以上58%)、發燒約有38.1%(18-49歲約40%、50-64歲約28.4%、65歲以上17.2%),18-64歲接種後疲倦(>57%)、注射部位腫脹(>52%)、肌肉痛(>43%)、頭痛(>37%)、發冷(>22%)。這些症狀通常隨年齡增加而減少,並應於數天內消失。(推薦閱讀:莫德納第二劑副作用強! 2天持續「6種症狀」快就醫:胸痛、心悸極危險)BNT疫苗嚴重不良反應 七成都是男性BNT疫苗在年輕人大量施打需注意暈針副作用,美國CDC VAERS系統890萬12-17歲青少年注射BNT疫苗後通報9246個不良反應報告,大概每千次注射有一次通報。其中90.7%是不嚴重的,9.3%是嚴重的,最常見的是頭暈 (20.1%), 昏厥(syncope,13.3%), 頭痛 (11.1%),失去意識 (7.5%),盜汗 (7.4%)。(推薦閱讀:打疫苗引發心肌炎有哪些症狀?會留後遺症嗎? 專家點名「3大危險徵兆」快就醫)此外,嚴重的不良反應則七成都是男性,年齡中位數是15歲。其中最常見的是胸痛(56.4%),心肌炎(40.3%)。心肌炎通報397例,佔整個通報比例4.3%。延伸閱讀: ·混打AZ、BNT副作用風險增?保護力有影響嗎? 研究曝最新發現 ·接種COVID-19疫苗後發燒怎辦?多久會有保護力? 專家警告「這些情況」快就醫
-
2021-10-22 新聞.活動快訊
疫苗與心血管研討會 歡迎10/23線上聽講
第十二輪疫苗接種即將登場,疫苗普及率提高,國人關心疫苗相關副作用,尤其是心血管問題。衛福部疾管署周六上午舉辦「疫苗與心血管疾病臨床處置研討會」,除了專家演講,還有台中榮總院長陳適安、心臟學會理事長侯嘉殷等心臟醫學權威為民眾及醫護人員解惑,歡迎上線聆聽。研討會於周六上午九時開始,分別由馬偕兒童醫院兒童心臟科主治醫師李必昌談「COVID-19 疫苗:過敏性休克與暈針之鑑別診斷與處置」、台中榮總電氣生理科主任謝育整談「COVID-19和心律不整之診斷與處置」、亞東醫院心臟血管醫學中心主任吳彥雯談「COVID-19患者心血管生物標記與預後」,還有台北榮總醫企部主任李偉強談疫後病人整合性康復門診的經驗。直播連結: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AXmJ6P6mW0
-
2021-09-28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BNT號稱施打過程最複雜 2錯誤易失守「心肌炎恐增高」
國內第九輪BNT疫苗以於成人開打,接種站卻出包!新北市三峽恩主公醫院負責的永福接種站醫護,將未經稀釋過的BNT疫苗原液施打在25位民眾身上,由於原先一瓶BNT原液經稀釋後,可以提供給六人接種,等同於打了多倍的劑量。專家提醒,施打過量疫苗可能引起免疫過激,需留意48小時內留意過敏休克情況,未來也需要留意罕見心肌炎機會是否變高。BNT疫苗施打號稱是「接種程序」最複雜的疫苗,有15道注意事項,由於施打過程需要重新加入食鹽水稀釋再施打,因此過去在日本也曾發生過將未稀釋原液給於民眾接種的烏龍。指揮中心今日一早也緊急上傳「BioNTech COVID 19 疫苗使用操作程序」(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ipqtT2Y9JU)。國衛院感染症與疫苗研究員周彥宏指出,mRNA疫苗屬核酸材質,受限於疫苗穩定性問題,必須乾粉包裝或高濃度液體包裝。其中BNT疫苗在核酸濃縮後,需進行水分抽乾後,在「粉狀狀態」下最為安定,因此施打前還需要加入生理食鹽水稀釋施打,且施打前要均勻搖晃下溶解,才能進一步施打。對比國內的高端疫苗,因為屬於重組蛋白,安定性較核酸高,則採液體的單劑型包裝即可,操作較沒那麼複雜,因此施打「稀釋型疫苗」操作上要更為注意。周彥宏表示,施打最容易發生的錯誤包含,第一,稀釋比例不對,造成粉末結晶殘留,未能完全溶解就注射到體內,容易造成施打部位發炎、肌肉受損。第二,就是施打原液或倍量的疫苗,會造成免疫過激反應,甚至導致免疫休克,至於最讓人擔心的心肌炎副作用,也要考量臨床的安全測試劑量。他指出,一般疫苗在研發的通則上,會進行動物實驗的「獨立測試」,也就是當給予五倍劑量疫苗時,副作用跟一倍劑量相比是否仍在可控範圍,若仍在範圍內才可以進行測驗,但是若施打的倍數是施打「六人份」,等同於五倍邊緣,若更誇張施打十倍劑量,要注意可能出現罕見副作用,如:心肌炎機率可能跟著增高。對於國內有25位民眾被施打BNT原液,周彥宏表示,24小時到48小時內要注意是否有免疫過激反應,如果超過48小時跟一般人一樣,就比較不用擔心。但若接種對象為青少年,其免疫反應跟成人不一樣,要特別小心,至少要觀察兩周。若是成年或老年人,觀察期要注意慢性病是否有影響。但他也強調,BNT疫苗若第一劑打過量,仍舊要打第二劑,因第一劑目的在於誘發免疫、第二劑則喚醒免疫,其原理不受影響,且施打二劑的間隔天數也不用因此縮短或延長。
-
2021-09-25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整理包/青少年接種BNT疫苗後 4大注意事項不可不知
各縣市中秋節後展開BNT校園接種作業,陸續傳出學生接種後不適的零星個案,大多學生在休息後已無大礙。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昨公布國內首例BNT不良事件通報,一名13歲男學生9月23日接種後出現皮疹及嘔吐。青少年接種BNT疫苗後有哪些注意事項,聯合新聞網整理如下:●接種後該注意什麼:‧接種後以坐姿休息15至30分鐘。‧接種後的副作用症狀於數天後消失。‧若持續有不適症狀,務必立即就醫。●常見反應:接種部位疼痛、紅腫,通常於數天內消失,其他可能反應包含疲倦、頭痛、肌肉痠痛、體溫升高、畏寒、關節痛及噁心,通常輕微並於數天內消失。依據疫苗臨床試驗及上市後監測顯示,接種第二劑的副作用發生比率高於第一劑。●發燒反應:接種疫苗後可能有發燒反應(≧38℃),依據BNT162b2疫苗臨床試驗,發燒比率平均約24.2%,第二劑較第一劑比率高(依據美國CDC V-safe資料12-15歲第一劑約10%,第二劑約30%)。一般約48小時可緩解,如有持續發燒超過48小時、嚴重過敏反應如呼吸困難、氣喘、眩暈、心跳加速、全身紅疹等不適症狀,應盡速就醫釐清病因。●心肌炎及心包膜炎:依據疫苗上市後安全性監測資料,接種BNT162b2疫苗後,曾出現極罕見的心肌炎和心包膜炎病例。這些病例主要發生在接種後14天內(亦有極少數個案發生於接種後2周至4周間),較常發生在接種第二劑之後以及年輕男性,但評估後BNT162b2疫苗用於年輕族群的整體臨床效益仍大於其風險。接種疫苗後28天內如出現疑似心肌炎或心包膜炎的症狀,包括:‧胸痛、胸口壓迫感或不適症狀‧心悸(心跳不規則、跳拍或顫動)‧暈厥(昏厥)‧呼吸急促‧運動耐受不良(例如走幾步路就會很喘、沒有力氣爬樓梯)出現上述任一症狀時,應立即就醫。並於就醫時告知醫師相關症狀、症狀發生時間、疫苗接種時間,以做為診斷參考。若為疑似疫苗接種後嚴重不良事件,可經由醫療端或衛生局所協助通報至「疫苗不良事件通報系統」( https://www.cdc.gov.tw/Category/Page/3-aXlTBq4ggn5Hg2dveHBg )。資料來源/疾管署網站「COVID-19疫苗校園接種作業」、「疾病管制署 - 1922防疫達人」臉書粉絲專頁
-
2021-09-09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AZ混打莫德納疫苗擴大開放!這些事情需要注意
作者:張安華 院長中央疫情指揮中心於9月2日宣布,開放第一類對象混打疫苗。根據指揮中心規定,第一類對象屬維持醫療量能,包含具有執業登記之醫事人員以及醫事機構之非醫事人員(含集中檢疫所之非醫事人員)。日前曾有藥局藥師反應,指揮中心在8月20日發布一份公文僅提到開放醫療院所及診所人員混打疫苗,其中並不包括藥局藥師,導致他多次希望混打疫苗卻遭拒。指揮中心回應,現已開放所有第一類對象混打疫苗,包括第一線醫療機構、基層診所及藥局等,第二劑都可混打莫德納疫苗。為什麼要混打?混打順序有差嗎?根據國外臨床實驗,混打疫苗雖然會增加輕度到中度的不良反應,但同時也可增加抗體表現,對不同病毒株可能具有更好的保護力,但混打順序有以下2點建議:1.第1劑施打AZ疫苗後,可間隔8~12週施打mRNA疫苗(如BNT、莫德納)2.第1劑施打mRNA疫苗,第2劑可混其他廠牌之mRNA疫苗,但不建議改AZ或印度Covishield等腺病毒疫接種莫德納疫苗後的副作用?衛福部Taiwan V-Watch資料提到,18-49歲民眾的不良反應比50歲以上更容易發生,不過大多數症狀都會在接種7天內緩解。部分網友也因此笑稱自己是「疫苗認證的年輕人」。此外,AZ疫苗第1劑副作用比較強,而莫德納疫苗則是第2劑的副作用反應比較強,所以如今網路上又有「AZ疫苗先苦後甘、莫德納疫苗先甘後苦」的說法。現開放第一類對象開放混打,接種第2劑的副作用是什麼?和第1劑會有差別嗎?以下我們用對照表格讓你知道:莫德納第1劑莫德納第2劑注射部位疼痛18-49歲約81%、50-64歲約62%、65歲以上39%18-49歲約90%、50-64歲約78%、65歲以上58%疲倦35%18-64歲>57%發燒3.1%,通常不超過2天平均38.1%18-49歲約40%、50-64歲約28.4%、65歲以上17.2%肌肉痛28%>43%頭痛18%>37%其他注射側腋下腫脹或壓痛(<5%)、關節痛(5%)注射部位腫脹(>52%)、發冷(>22%)另外除了上述常見症狀,也可能出現罕見(機率小於1/1000)的顏面神經麻痺、臉部腫脹、急性過敏性反應。接種完後如何緩解副作用?我需要注意什麼?緩解副作用方法,可以試試看:注射手臂紅腫痛: 可使用濕毛巾涼敷,或隔者毛巾適度冰敷(1次大概15-20分鐘)。疲倦、發冷: 多休息,補充睡眠,此外,可視個人情況添加衣物與棉被的厚度。頭痛、肌肉痛、關節痛: 必要時可以吃普拿疼緩解,但通常症狀輕微,會在數天內自然緩解。發燒: 多補充水分增加代謝,必要時可吃普拿疼等退燒藥物,通常在48小時左右會逐漸退燒。如果出現以下症狀,請盡速就醫!接種疫苗後,一般不良反應會在48小時內緩解,但若出現嚴重莫德納副作用:頭暈目眩、心跳加速、呼吸困難等強烈過敏反應,或是不在副作用列表中的異常莫德納副作用:拉肚子、四肢瘀青等等情況,請盡速就醫釐清病因,並告知醫師你接種的疫苗廠牌、日期、病史等資訊以供診斷參考。有哪些族群不適合打莫德納疫苗?了解更多莫德納疫苗相關資訊請看這篇:莫德納疫苗副作用看過來!醫揭7類人不適合打莫德納即便國內疫情明顯趨緩,疫苗覆蓋率擴增,各行各業也逐漸解封,但是仍要提醒身邊的親朋好友,持續做好防疫措施,避免確診數再次飆增。
-
2021-09-03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AZ+BNT打3劑 仍突破性感染
國內昨新增五例新冠肺炎確診案例,一例本土、四例境外,其中一名境外移入案例,AZ混打兩劑BNT,施打三劑仍染疫。昨增一名死亡案例,六月廿七日即因新冠肺炎確診死亡,日前家屬於台北市請領慰問金才發現醫院沒通報。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昨說重話「請北市好好督導醫院是否確實即時申報」。八月廿六日自美國入境的六十多歲本國籍男性(案一六一一三)於九月一日採檢確診。他先前已接種過一劑AZ疫苗,並於八月初混打一劑BNT疫苗,八月底再接種第二劑BNT疫苗。雖接種第三劑未滿十四天,但仍符合突破性感染的定義,指揮中心目前研判該案是在國外染疫。同為境外移入確診個案的四十多歲俄羅斯籍女性(案一六一一四)是目前首位接種二劑俄羅斯「衛星五號」(Sputnik V)滿十四天仍發生突破性感染的案例。昨新增一例死亡案例為六十多歲的男性(案九九三三),有慢性病史以及萬華區活動史,五月廿一日出現喉嚨刺激感、咳嗽等症狀,五月廿七日就醫採檢並住院治療,六月三日確診,六月廿七日死亡。該案延遲兩個多月通報,陳時中解釋,因收治死者的醫院並未申報,導致家屬向北市請慰問金才發現,強調已請北市督導該院申報要確實。根據指揮中心統計,自五月十一日至八月卅一日累計公布一萬四七九六名確診案例,已有一萬三六九二人解除隔離,解隔離人數達確診人數的九十二點五%。
-
2021-09-02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打3劑疫苗仍確診!國內首見俄羅斯疫苗「突破性感染」
國際疫情嚴峻,指揮中心今公布,新增4例境外移入中,其中一人曾打過三劑疫苗,包括一劑AZ與兩劑BNT,但近期仍確診,另外一例則首見俄羅斯疫苗,兩例皆符合突破性感染。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說,案16113在4月底接種過AZ疫苗,8月又打過2劑BNT疫苗,入境後於9月1日採檢,今日公布確診,已經超過接種第三劑滿14天,是符合突破性感染的定義,研判應在8月26日入境前就在國外感染,8月26日雖還沒滿第三劑14天,但仍屬於突破性感染。羅一鈞說,案16114分別在7、8月初,分別打過俄羅斯衛星V疫苗,是首次有俄羅斯疫苗入境旅客,8月31日採檢確診,超過第二劑14天,符合突破性感染定義。發言人莊人祥補充,今境外移入四例中,Ct值分別為21、28、33.5、21。國內未來疫苗佈局,是否年底會達到第二劑涵蓋率目標?指揮官陳時中說,要看進貨速度和量,才知道精確數目,目前先滿足第一劑覆蓋率。
-
2021-09-02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徵召日記2/來,我幫你!陌生醫護互助著「重裝」,一句話化解前線支援的緊張焦慮
受訓時被耳提面命隔離防護衣悶熱,要多帶幾套衣服替換,還好第一天報到打開休息室櫃子一看,整齊擺滿從S到3XL……的工作服,忍不住驚呼「實在太好了!」護理長(簡稱阿長)再三提醒,衣服濕了馬上就換掉。我很喜歡小V領斜開襟的胭脂紅色滾藍(或紅)邊的特單衣,帶點中國風,穿起來挺好看。換好衣服,阿長刷門禁卡帶我們進入急診室做環境介紹。偌大的急診室裡空盪盪的,靠牆邊幾張空床上,放了一箱箱防護面罩、防護衣,好像時光凍結似的,安安靜靜。因爲疫情告急,這裡5月中旬已經停止急診業務改為篩檢站,不收病患,所以也是「乾淨區」,非工作人員或穿防護隔離衣的人,通通不准入內。好險,不用穿連身防護衣前方貼著「重症治療」藍色大字牆內,就是著裝區。我們在負壓隔離病房換裝,厚重的鋼門一開,門旁牆左上方的圓型壓力顯示計,指針會從負數跳到0,直至大門關上,才又恢復到負壓狀態。重症治療區的左手邊有2間有含急救車、電擊車、葉克膜裝備、收治急診感染病患的負壓隔離病房,右手邊狹長走道是著裝區,整片深棕色木櫃分門別類收放了手套、口罩、鞋套、防護衣等所有防護裝備,牆面上貼了著裝示意圖,下面放著一整箱的防護面罩,方便拿取,所有物品僅供一次性穿戴使用,用後即丟。領取N95口罩要登記名字,至於要不要穿上俗稱兔寶寶裝的連身型防護衣,沒有硬性規定,因為這裡的篩檢場域不是戶外,而是自帶換氣抽風設備的負壓病房,防護效果好,建議可採二級防護:穿兩件罩袍式防水隔離衣就好。重裝上陣比起表演前的後台,這裡不用對著鏡子上假睫毛、抹妝粉、穿戴華麗有亮片的舞台裝,就是好好站著,把一件件塑料的防護裝備往身上套,重(ㄔㄨㄥˊ)重裝備,直到幾乎認不出來你是誰。防護著裝順序是酒精洗手、戴上外科手術帽、N95口罩、外科口罩、內層白色防水防護衣、外層不織布綠色防護衣,防護面罩、再戴一層手術帽包覆面罩到後腦,然後穿上腳套及雙層手套,穿戴時間約5~7分鐘,我習慣最後戴手套,因為戴上手套雙手會變得不靈活,不方便著裝。結果我第一關戴手術帽就卡關,因為細毛髮太多像雜草露出髮帽外,這樣會造成感染風險,就這樣多耗了10多分鐘「整髮」,學姊告知可用夾子、水或髮膠固定,之後我學會先把頭髮收好搞定,或使用手術帽收攏,再來換裝。彼此協助,著裝完成第一天報到,印象深刻的是那句:「來,我幫你」。早上7點50分左右,著裝區有已有三、五人正準備著裝,我誰也不認識,有點小尷尬,可是當穿上內層罩袍隔離衣,身後突然傳出:「來,我幫你」,工作人員自動地站在我後方,幫忙拉好背後敞開的隔離衣、繫好後頸及腰部綁帶:換上外層隔離衣,又有另一位自動補位幫忙協助,直至著裝完畢。不知道是不是三級警戒的日子跟人疏離太久,這種互助氛圍竟讓我覺得好懷念好感動,隔天上班我也默默成為他人的「背後靈」,自動幫忙他人穿好隔離衣(也有人會突然嚇一跳啦!)儘管我們並不認識對方,一句「來,我幫你」像顆定心丸,成功化解了前線支援的緊張焦慮。
-
2021-09-01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指揮中心公布高端副作用排行 前三名是這些
第六輪高端疫苗接種期程結束,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今天公布「V-watch」的監測結果,高端出現的副作用以疲倦、疼痛和肌肉痛為主。指揮官陳時中表示,並不是要推廣任何疫苗,疫苗選擇多,大家可自由選擇。莊人祥表示,只要新的疫苗加入國內的公費接種後,都會針對前三萬人,鼓勵加入「V-watch」系統,以利主動監測疫苗產生的相關副作用。他說,8月23日至29日蒐集到2萬9千多人加入系統,與AZ、莫德納疫苗比較。七天內常見症狀,AZ疫苗第一劑常見的前三名症狀為注射部位疼痛占六成、疲倦占五成、肌肉痛占四成;第二劑則是注射部位疼痛占四成、疲倦占兩成、部位腫脹則約一成,症狀嚴重度第一天最嚴重,之後逐漸減緩。莫德納第一劑的前三名症狀則為疼痛占七成、腫脹占三成、疲倦占三成;第二劑出現副作用的症狀比率比較高,疼痛占八成、疲倦占七成、肌肉痛占六成。高端第一劑的前三名症狀則為,疼痛占三成、疲倦占三成、肌肉痛則約一成。至於影響生活和工作部分,AZ疫苗第一劑約有一成民眾無法工作,第二劑則降為2%;莫德納疫苗第一劑約有6%民眾無法工作,第二劑升至二成;高端則為5%。他說,18至49歲比較容易發生相關副作用,無法工作的現象以前兩日為主,與接種類別或劑次都有關係。
-
2021-08-20 新聞.活動快訊
「養軍千日,用在疫時」 三總下周六舉辦防疫直播研討會
新冠疫情大大改變我們的生活,三軍總醫院舉辦「養軍千日,用在疫時」疫起向前走直播研討會,時間是8月28日(六)上午9時至11時55分,討論疫情下大家最想知道的資訊,由軍醫局長陳建同、三總院長王智弘、三總執行官何景良共同主持,歡迎有興趣的人上線聆聽。 討論主題包括「COVID-19知多少,治療怎麼選?」、「看個病為什麼規矩這麼多?談醫院感染管制」、「如何因應PCR大量篩檢並維持品質?」、「因牙『肺蝕』」重症牙科觀點」、「護您疫生!」等,歡迎共襄盛舉。「養軍千日,用在疫時」疫起向前走直播研討會由三軍總醫院主辦、台灣長照醫學會、國軍高雄總醫院、國軍台中總醫院、國軍桃園總醫院、國軍花蓮總醫院協辦,三軍總醫院教學室承辦。●研討會YouTube網址: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NnvZjUB-0s●學分簽到https://reurl.cc/2rnqVn
-
2021-08-02 醫療.巴金森病
圖表/不只手抖、慢動作 憂鬱也潛藏巴金森病風險
●巴金森病初期和晚期是憂鬱症出現的雙峰時間。●巴金森病程進展較快、易焦慮、曾有憂鬱症病史、女性病患,罹患憂鬱症風險也較高。●憂鬱巴金森病友的表現多是身體逐漸退化,擔心拖累家人或感到人生無望。憂鬱的巴金森病 新冠肺炎疫情稍緩,但民眾仍須謹慎防疫。根據國際臨床與健康心理學雜誌統計,自2020年1月1日疫情爆發後,全球憂鬱症的發病率與2017年相比高出近7倍;但除此之外,憂鬱也與腦神經疾病相關,尤其是巴金森病,這群病患也希望有好心情,但源於大腦的病變讓他們不由自主地憂鬱起來。靜止時手部顫抖、肢體僵硬及動作緩慢是巴金森病三大典型的動作障礙症狀,但疾病也會影響腦部正常功能,引起異常的精神表現,稱為器質性精神病,憂鬱症便是病友最常見的精神疾病之一,統計盛行率高達四成三。部分病患會在尚未出現動作障礙時就感到悶悶不樂,憂鬱成為巴金森病的前驅症狀,也會在病程中後期出現,令病友個性大變。台大醫院巴金森症暨動作障礙中心召集人、神經部主任吳瑞美表示,國外學者曾進行深入研究,發現在社區裡的巴金森病患中,約有7.7%符合精神疾病診斷準則手冊(DSMIII)的重度憂鬱診斷標準,再進一步依程度區分,中重度憂鬱占5.1%、而有45.5%的症狀屬於輕度憂鬱。巴金森病造成憂鬱症好發時間點,吳瑞美說,在病程中可看到「雙峰」分布,分別在剛確診及病程的中後階段,但較為特殊的一點,會有部分病友在尚未確診前就出現憂鬱傾向,與其病理特性有關。會發生憂鬱的時間點在疾病的第三期階段,此時病友會出現步態異常,平衡感變差,走路駝背、脖子前傾等姿勢改變,對藥物的反應出現減退現象。當更多的多巴胺神經細胞缺乏,也會影響人體對外界喜、怒、哀、樂的反應,因而變得憂鬱。另一群病友則會在剛確診巴金森病時,因對疾病的不能接受,加上需長期服藥,對五十多歲正值事業黃金期,或六十多歲正要開始享受退休生活的病友來說,他們開始怨天尤人、鬱鬱寡歡。吳瑞美鼓勵病友,保有正確的疾病觀念,調整生活型態、多運動,規律服藥等,在疾病初期的前六年,甚至十年,多數的病人能維持獨立生活的良好狀態。若要確定巴金森病友是否罹患憂鬱症,醫師會透過看診時病患的主訴,情緒表現、肢體語言、家屬透露出的訊息等,再搭配量表的輔助診斷區分嚴重程度,並照會精神科共同治療與照護。隨著憂鬱程度不同,有不同的治療方式。吳瑞美表示,輕度憂鬱透過心理諮商、家人支持有機會改變現況;中度以上的憂鬱症便須透過藥物治療,如施以增加腦部血清素等抗憂鬱藥物,或某些多巴胺接受體促效劑除能改善運動功能外,也能改善憂鬱情緒,當重度憂鬱症對精神科藥物效果反應不佳時,則會考慮採取電擊治療。吳瑞美說,雖然憂鬱症不一定會發生,但可以防患未然,尤其是有較高風險的病友,建議打造友善的外在環境,如參與社交團體、運動以及調整生活型態。一般民眾可透過巴金森自我檢測量表,或在家進行簡易的巴金森手指操,便有機會提早發現疑似症狀,及早至神經內科就診,用藥治療延緩失能。 >>>快來看影片測測看,手指開合速度是否有變化?每月8號自我檢測巴金森病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N3RxMMnbko&t=12s【加入臉書社團】幸福巴士[巴金森‧帕金森病園地]招募新成員!社團提供病友、照顧者及關心此疾病的成員一個互相交流、解決問題的平台,提供醫療知識及互相鼓勵,立刻加入:https://user137758.psee.io/3j74yy
-
2021-08-01 養生.營養食譜
變身蝦鬆、迷你蔥油餅 餛飩皮花式吃法
我很懷念國中時,下課後到路邊吃一碗熱騰騰餛飩湯的時光。約莫四點多,肚子微餓,但還不到晚餐的時間,校外有一攤小吃店,湯頭用大骨熬製而成,上面放一小匙油蔥酥和香菜提香,碗中的餛飩皮看起來輕飄飄的。一直以來,我視餛飩為輕食,飲食份量就如它輕薄的外皮,無足輕重。從鄉下北上才發現餛飩有不少別名,像是扁食、雲吞、抄手,但有一次我遇到一位大陸朋友,「說起『縐紗餛飩』……」好典雅的名稱,我從未聽說,願聞其詳。原來是皮薄透餡,像細緻絲織,外加表面皺皺的,固取其諧音為「縐紗餛飩」;大概是從那一次起,我對餛飩另眼相看,感覺不俗,不再當它是小點心了。由於餛飩易熟易煮又省時,我每次都會多包點放進冰凍庫,想吃隨時煮來吃。不過,包餛飩剩餘的餛飩皮該怎麼利用呢?像是切成小丁狀以取代蝦鬆的油條、做成簡易的蔥油餅或加點酸辣麻口味的紅油抄手,刺激味蕾,提振食欲,能發揮的創意可多著哩!蝦鬆食材:餛飩皮10片、荸薺3個(約50克)、芹菜1小把(約40克)、蝦仁200克、胡蘿蔔30克、薑2片(以上食材可視個人喜好調整)作法:1. 蝦仁去腸泥,用鹽醃抓洗淨後,以餐巾紙擦乾,用刀背拍打切成小丁狀。2. 加入1/4茶匙的鹽、雞粉和白胡椒粉調味,另加入1大匙油攪拌均勻。3. 荸薺洗淨,放在塑膠袋內拍碎,塑膠袋剪去一小洞,擠出水分。4. 胡蘿蔔切小丁,放在水中汆燙,水中加幾滴油,約2分鐘後瀝乾水分。芹菜洗淨切小丁。5. 砧板用餐巾紙擦乾,取餛飩皮,切成1公分正方形。6. 取一炒鍋,放入兩大碗(吃飯用碗)沙拉油,油溫上升後,放入2大片薑片增味,炸至金黃後取出丟棄,放入作法5的餛飩皮,保持中火,當餛飩皮變色後關火,倒入濾網,瀝油,餛飩皮鋪在盤子晾乾。7. 取一炒鍋,從作法6舀1大匙沙拉油,放入作法2的蝦仁,炒至變色,加入荸薺、芹菜、胡蘿蔔拌炒均勻,起鍋備用,待涼。8 . 10分鐘後,取一容器或乾鍋,將作法6、7拌炒均勻即可。● 我覺得蝦鬆有點薑味比較好吃,但可不加或者切小丁直接加入蝦泥拌炒。● 作法8等10分鐘的用意是,涼的食材可使炸過的餛飩皮吃起來更酥脆。紅油抄手食材:適量的餛飩皮、細的豬絞肉(可請肉販攤老闆絞2次)、薑末醬汁:醋(白醋、烏醋、糯米醋都可)1大匙、蝦皮醬(以適量的沙拉油爆香蝦皮、蒜頭、辣椒,加入壺底油精、冰糖即可)1大匙、麻辣醬1大匙、醬油膏1小匙、開水1大匙作法:1. 絞肉加入適量的薑末、鹽、白胡椒粉、香油和水,攪拌均勻,包成餛飩。2. 取一容器,放入醬汁,充分混合。3. 煮一鍋水,放進餛飩煮滾,撈起。4. 放到作法2的醬汁裡,上面放香菜或蔥花,撒一點花生粉(可省略),即可輕鬆上桌!迷你蔥油餅食材:餛飩皮10片、蔥5根、油蔥酥1小匙作法:1. 蔥洗淨擦乾,切細碎狀。2. 在餛飩皮上刷一層油,灑一顆米粒分量的鹽,放兩顆米粒分量的油蔥酥,鋪上蔥花,四邊留一點空隙,放成菱形,從V字形底部往上捲,用水封口,再由右往左圍成小圈,密合處都用水封口。3. 用手稍微往下壓。4. 取一不沾鍋,鍋內放2大匙油,放入作法3,以中火煎3分鐘後翻面,輕灑1大匙水,均勻分布在鍋內,讓每顆蔥油餅都沾到水,再翻面煎至焦黃即可。●「迷你蔥油餅」只有一口量。一般蔥油餅靠油炸,熱量高;這款用少油煎,吃起來一點都沒負擔。過程中灑一點水可讓蔥油餅外酥內軟,更好吃。
-
2021-07-23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捷克也要捐疫苗給台灣?參院議長韋德齊:7/26有答案
曾於去年率團來台訪問的捷克參議院議長韋德齊(Miloš Vystrčil)22日發推文透露,捷克政府正在討論贈送疫苗給台灣。韋德齊表示,捷克政府打算向台灣提供新冠疫苗。他說,自己已就此事和捷克衛生部長渥伊泰赫(Adam Vojtech)通電話討論,會樂觀看待26日政府會議的結果。在此之前,立陶宛政府上月底宣布將捐贈台灣2萬劑AZ疫苗,預估於9月底前運抵台灣,另外,斯洛伐克政府日前也宣布將捐贈台灣1萬劑疫苗。韋德齊去年8月30日至9月4日率團來台進行6天訪問,並在立院演講時用中文說出「我是台灣人」,獲得全體立法委員起立鼓掌,令外界印象深刻。Vakcíny z 🇨🇿 pro 🇹🇼. Po dalším telefonátu s ministrem zdravotnictví @adamvojtechano budu s mírným optimismem čekat na výsledek pondělního (26.7.) jednání vlády.— Miloš Vystrčil (@Vystrcil_Milos) July 22, 2021
-
2021-07-21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AZ疫苗、莫德納疫苗副作用有哪些?
Taiwan V-Watch 7/16資料,AZ第一劑接種後,主要副作用為注射部位疼痛(58%)、疲倦(52%)、肌肉痛(48%)與頭痛(37%);發燒18-49歲約32.7%、50-64歲約13.8%、65歲以上約4.6%,並且不超過2天。第二劑接種後,主要副作用為注射部位疼痛(45%)、疲倦(25%);發燒約佔3.0%。常見不良反應低於第一劑。Taiwan V-Watch 7/16資料,第一劑接種後,主要副作用為注射部位疼痛(18-49歲約81%、50-64歲約62%、65歲以上39%)、疲倦(35%)、肌肉痛(28%)、頭痛(18%);發燒(3.1%)通常不超過2天。Moderna第二劑接種後,三日內常見不良反應高於第一劑,主要有注射部位疼痛(18-49歲約90%、50-64歲約77%、65歲以上57%)、發燒有35.6%,18-49歲接種後疲倦(>57%)、注射部位腫脹(>52%)、肌肉痛(>43%)、頭痛(>37%)、發冷(>22%)。這些症狀通常隨年齡層增加而減少,並於數天內消失。【延伸閱讀】疫苗懶人包/莫德納、AZ 我該怎麼選?副作用有哪些?
-
2021-07-18 新冠肺炎.防疫懶人包
QA/有腦血管栓塞病史 可以打新冠疫苗嗎?
Q:AZ疫苗的常見副作用有哪些?據Taiwan V-Watch 06/21資料,AZ第一劑接種後,主要副作用為注射部位疼痛(58%)、疲倦(52%)、肌肉痛(48%)與頭痛(37%);發燒約佔26.9%(05/18統計其中18-49歲約佔32%,50歲以上
-
2021-07-11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韓國拚亞洲疫苗生產基地 台廠代工能量比一比
韓國已經成功取得AZ 、莫德納、Novavax等4種國際大廠疫苗代工或協議;台灣目前除已向莫德納表達意願外,日本、越南也積極探詢國際疫苗大廠合作機會。為了解決供應荒,亞洲正掀起疫苗代工競賽。國衛院日前已進行台灣量產能量的盤點,並透過經濟部積極洽談中,包括東洋、國光、台康生 都是潛在合作對象。除了向美國莫德納爭取授權生產mRNA疫苗外,蛋白質次單位的Novavax也在規劃之中。從目前國際疫苗進展狀況觀察,如果台灣要爭取國際大廠疫苗代工,單純後端充填分裝都可以快速上線;至於前端的原液製造,最有機會快速上手的應該是同屬蛋白值次單位系統的疫苗,其次是腺病毒載體的病苗,難度最高的是mRNA疫苗。不過,專家分析,若從較長遠的生醫技術發展來看,mRNA是目前台灣最缺乏、也是各國爭相爭取授權補足的一塊全新領域,台灣不應該缺席。尤其mRNA技術在疫苗的成功,已吸引國際藥廠積極擴大應用在癌症及罕見疾病等領域,未來有可能取代蛋白質、小分子藥物成為新主流。疫苗產製可分為疫苗原液(Drug Substance)與成品(Drug Product)製造兩大階段,可於不同藥廠分階段完成,一般而言,疫苗原液的技術較為複雜、競爭門檻高,其中又以mRNA疫苗生產製造門檻最高,製程包括提取病毒DNA並送入微生物、微生物發酵、DNA純化、DNA轉錄、mRNA純化、脂質奈米顆粒(Lipid-Nano Particle)包覆、等主要步驟。東洋日前即表態將積極爭取疫苗代工機會,東洋總經理施俊良表示,東洋已累積超過20年的微脂體劑型藥品的量產經驗及高規格的無菌生產線,在mRNA的技術上有很大的機會,如果國際大廠有意願授權,除了充填端外,也很有興趣爭取前端製程技轉授權。國光生技對於政府積極洽談代工合作機會同樣樂觀其成,國光生表示,國光的核心能力就是生產疫苗,工廠也已經取得美國和歐盟的GMP認證,很願意,也有能力爭取國際疫苗代工,不過,依現有設備的配置,比較適合的還是蛋白質次單位疫苗,包括Novavax等都是鎖定的方向。國光生表示,Novavax的疫苗進度上雖然較慢,但外界給予極高的期望值,為了因應變種疫毒,追加劑亦或混打試驗都在進行中,預期全球對疫苗的需求量仍存在缺口,期盼政府能促成代工合作的機會。從目前已獲得WHO認可的6款疫苗的生產製造廠觀察,阿斯特捷利康(AstraZeneca)全球經WHO認可的生產廠有16座,是生產基地最多的疫苗,且已廣布歐、美、亞及東南亞地區;其次是嬌生(J&J/Janssen)的9座。輝瑞(Pfizer/BNT)生產廠也有8座,主要集中在德國、美國、瑞士及比利時,雖然韓國積極爭取,但輝瑞目前在亞洲還沒有生產基地。至於莫德納(Moderna)的生產則在美國、瑞士、西班牙、法國及韓國,共計6座。韓國已取得代工生產4種COVID-19疫苗的協議,分別是AZ、莫德納、俄羅斯的史普尼克5號(Sputnik V),同時也取得生產最有機會獲得美國緊急使用授權(EUA)的第一支蛋白質次單位疫苗Novavax。不僅如此,由於輝瑞(Pfizer/BNT)目前在亞洲沒有生產基地,韓國也正在積極洽談代工,由此可見韓國政府成為亞洲疫苗生產重鎮的企圖心。美國Novavax公司開發的COVID-19疫苗,自2020年5月25日進入臨床1期階段,並於2021年6月30日發表臨床3期試驗結果,疫苗的防護力達90.4%,對預防中、重症及變異病毒株都有效,Novavax採蛋白質次單位技術,和台灣高端和聯亞公司使用相同研發技術。Novavax預計今年第3季申請美國緊急使用授權(EUA),第3季結束前每月生產1億劑疫苗,在今年底前提升至每月1億5000萬劑,並參與COVAX配發機制。
-
2021-07-10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奇美博物館7月13日開館 本週日開放網路預約
配合政府防疫適度鬆綁,奇美博物館將於7月13日起開館,館方重啟過去曾使用的「官網預約系統」以控制入館人流。想來參觀的民眾本週日起可以上網預約,有預約始得入館。館方希望在防疫的同時也能提供民眾一個安全無虞的藝術體驗場域。依據政府政策與文化部防疫指引,奇美博物館將於7月13日起重新開館,為了維持防疫,短期內恢復入館預約制,預約系統將於11日凌晨零點開放,民眾來館前需先上奇美博物館官網預約時段與人數,目前提供預約至7月26日,最晚需於來館前一日下午3點前完成預約。為避免群聚,暫不開放10人以上團體預約。奇美博物館表示,重新開館後,將以「同一時段容留人數100人以內、參觀者維持1.5公尺社交距離」的原則控制人流,每次參觀時間上限為2小時,採單一出入口與單向參觀動線,且暫停互動體驗服務如專人導覽、實境遊戲、教具車展演等;館內除餐廳外,其餘區域禁止飲食,餐廳亦遵循政府指引做好防疫措施。其他例行規範也將完整落實,如民眾入館需消毒、實聯制、量額溫、戴口罩;館內設施增加清潔次數、提升空調換氣頻率等等。在這段防疫開館期間,館方也準備限量防疫口罩贈送預約來館的民眾,提醒大家做好防疫,數量有限送完為止。此外,預計於7月31日開展的V&A重量級特展「蒂姆.沃克:美妙事物」(Tim Walker: Wonderful Things)將如期登場;期間限定的特展早鳥優惠票延長販售至7月15日,原價450元、特價300元。奇美博物館表示,在疫情逐漸穩定的當下,館方不敢掉以輕心,將以最嚴謹的防疫態度提供一個舒適可靠的參觀環境,讓悶了許多的民眾可以陸續分流來博物館走走,透過藝術的力量癒療因疫情而抑鬱的心。
-
2021-07-05 新冠肺炎.防疫懶人包
QA/COVID-19照護研討會疫苗篇:疫苗對Delta變種有效嗎?血栓如何發現?
由台中榮總主辦、榮興醫學發展基金會與元氣網、聯合報健康事業部共同協辦的「COVID-19照護研討會」,今天(3日)舉辦民眾場,以民眾為主要對象,並開放提問,由專家提供最正確詳盡的解答和解方,吸引逾九千五百人同時上線觀看。以下《元氣網》整理一般民眾最關心的議題「疫苗篇」詳細問答。Q:新冠肺炎疫苗的副作用,有哪些需要擔心的?台中榮總兒童感染科主任陳柏彥:第一個是過敏性休克,第二個是栓塞(血栓)。栓塞在腺病毒載體疫苗中的比例比較高。傳統的包括Novavax、高端、聯亞,都是屬於蛋白,所以副作用非常少。接種輝瑞、莫德納等mRNA疫苗者,常會出現注射處疼痛的現象,這其實是有原因的,因為疫苗打到肌肉裡面,肌肉、淋巴、淋巴結都會受影響。所以疼痛感可能第一次沒什麼感覺,第二次反應通常會特別強。所以第一次沒有感覺的人,要特別注意第二次接種後的副作用。此外,根據統計數據,接受莫德納疫苗施打者,發燒的比例比接種AZ者少很多。Q:目前國內的疫苗接種者的不良反應如何?台中榮總兒童感染科主任陳柏彥:美國的疫苗不良監測稱為V-Safe,台灣則有V-Watch疫苗施打後不良反應監測機制,早期醫護人員接種疫苗後,都有填表,並以此為據整理出統計數據。有幾個問題,包括過敏性休克,美國發生的機率是每百萬分之11,那國內大約是百萬分之1,目前台灣有5例,其中3例是AZ,2例是莫德納。其中有一個個案,打了AZ後發生過敏反應,第二劑換打莫德納,過敏反應依然發生。所以問診中的重點是,只要打過任何藥物後,曾出現過敏者,都要特別注意,進行緊急處置。心肌炎、心包膜炎則在年輕族群身上較長看見,國內有2例。至於血栓,在國內的發生率約為3.6,與其他國家相比不算高,跟美國施打嬌生疫苗者的比例不相上下。Q:打完疫苗後能不能捐血?台中榮總家庭醫學部主任許碧珊:基本上目前在美國紅十字會,或是全球紅十字會,針對捐血的相關規丟,mRNA疫苗或是AZ疫苗都沒有特別限制。國內的規定,則是接受mRNA疫苗接種者可以捐血;接受AZ疫苗接種者則謹慎一點,觀察14天後再去捐血。不過要提醒民眾,疫苗施打後,常會出現發燒不適的症狀,在症狀緩解後,再進行捐血會比較合適。此外,捐血後,疫苗產生的抗體並不會受到影響。Q:肺炎鏈球菌疫苗能否有效預防新冠肺炎?若要施打,間隔為何?台中榮總家庭醫學部主任許碧珊:目前的研究中,還沒有明確的證據支持肺炎鏈球菌疫苗能夠預防新冠肺炎。不過有些大型研究中,例如美國近期發表、針對5千餘萬65歲以上長者的觀察性研究,可以看到流感疫苗可能有助於預防新冠肺炎。然而並不是說高齡長者就不要打肺炎鏈球菌疫苗。肺炎鏈球菌疫苗有助於預防肺炎鏈球菌,在長者染疫後的後續自我照護中,能提供保障。不過針對流感疫苗,除了上述的大型研究結果外,流感死亡率也是非常高。因此還是建議65歲以上的長者接種肺炎鏈球菌疫苗、流感疫苗。Q:感染新冠肺炎後還需要接種疫苗嗎?需間隔多久?台中榮總家庭醫學部主任許碧珊:得了新冠肺炎後,抗體仍持續多久,仍有待研究。有人認為可以持續8個月,甚至更久。但是這樣子的抗體效果,能否用於預防二次感染,的確有觀察到患者罹患新冠肺炎後,又再感染新冠肺炎變異株。因此建議感染過新冠肺炎者,仍要接受新冠肺炎疫苗接種,國內目前的建議是,自確診日起六個月後,再進行施打。國外的指引則是痊癒後三個月。目前輝瑞、AZ疫苗染疫後再打一劑,可以看到保護力明顯上升。特別是mRNA疫苗,染疫康復者再打一劑的保護效力,與接種兩劑者相當。Q:關於疫苗混打的效果及建議?台中榮總兒童感染科主任陳柏彥:確實有國家,包括英國、西班牙、德國和加拿大,都做過相關研究;美國也有研究觀察,但不是以AZ疫苗,而是嬌生疫苗為主。我們知道初步的結果是,打了AZ或輝瑞疫苗,第二劑接種後,抗體一定比較高。但是不是等於保護力,仍有疑問,因為抗體衰退得相當快。此外,接種第二劑的副作用一定比第一劑來得嚴重,大家要有心理準備。許多國家都允許民眾混打疫苗,然而國內在6/20的專家會議後決議,因為疫苗廠商的指引並不建議混打,若是出了問題,權責難以劃分。除此之外,混打疫苗在行政處置上,也會造成很多困擾,這也要納入考慮。目前國內專家小組(ACIP)是建議不要混打,除非有通報施打後的不良反應,不論輕微或嚴重,只要有通報,第二劑就可以混打。Q:Delta變種有何不同?目前的疫苗保護力如何?台中榮總兒童感染科主任陳柏彥:美國、以色列、英國都曾出現,接種疫苗後仍感染Delta變種的案例。疫苗高度關注病毒(Variant of High Consequence, VOC)有四個定義:第一,傳染力變強;第二,毒性變強;第三,病毒發生突變,導致疫苗偵測出病毒的能力變差;第四,現有的預防方式、治療方式都打折扣。目前有Alpha、Beta、Gamma、Delta四種,為了避免污名化而使用希臘字母進行命名。Delta變異株因為抗原決定位發生改變,使其穿透力變高,因此傳染力變強、毒性也變強,死亡率也有所提升。至於疫苗的有效性,第一劑的效果一定比較差,降幅達10%左右。mRNA疫苗打完兩劑後,雖然效果下降,但仍有85%左右的保護力;AZ的效果就差一點,降至約60%~50%。未來病毒會怎麼變化,仍屬未知,因此二代疫苗仍在研發。Q:接種新冠肺炎疫苗為何會引起血栓?何時發生?如何發現?台中榮總血液腫瘤科主任滕傑林:新冠肺炎疫苗之所以會引起血栓,是因為棘蛋白誘發了一些抗體,這些抗體使血小板凝集在一起,消耗了血小板,並在凝集的過程中,於比較不常見的地方產生血栓,包括腦部、腹部,且因為消耗了血小板,血小板低下,進而導致出血等問題。事實上,血栓發生得機率極低,約為十萬分之1~2,跟買樂透中獎的機率差不多,不用特別擔心。此外,產生血栓並不是AZ疫苗的專利,mRNA疫苗也有發生血栓的個案情形。不論如何,接種疫苗後產生血栓與血小板低下的情形,比起說是給民眾恐慌,不如說是讓醫療團隊有警覺心。舉例而言,患者打了疫苗後,發生血小板低下,那我們就應該去思考,是不是因為疫苗造成的血栓所導致。絕大部分的民眾,不論施打何種疫苗,產生血栓的機率,是非常非常低的。Q:癌症患者能否接種新冠疫苗?有哪些注意事項?台中榮總血液腫瘤科主任滕傑林:從事任何醫療行為,都必須以不傷身體為前提。接種新冠肺炎疫苗,在癌症患者身上事實上是相當安全的。第二個問題是,何時打?許多癌症病友需要接受化學治療,接種疫苗、產生免疫反應必須要有血球,且必須要有好的血球才有辦法產生有效的抗體。因此接受化學治療的病友,需在治療後三週,血液的生成才會恢復正常,此時即是接種疫苗的好時機。而接種疫苗後,間隔三週後,待抗體產生,再繼續進行化學治療,會是比較好的做法。有病友好奇,化學治療會不會使抗體濃度降低?由於全球接種疫苗的癌症患者比例仍較小,因此仍無相關證據。有些血液的惡性腫瘤、骨髓移植,或是打單株抗體的患者,的確這群病人在治療過程中,漿細胞、B細胞受損嚴重,因此未必會產生好的抗體。美國血液病學會、癌症醫學會的建議是,對於接受骨髓移植的患者,應在手術完成後三個月,再施打新冠肺炎疫苗。英國的研究發現,一群多發性骨髓瘤患者,不論接種輝瑞或AZ疫苗,最終產生中和抗體的機率僅有一半。因此建議癌友,即便是在安全的情況下進行疫苗注射,還是要做好自我保護,戴口罩、勤洗手。Q:洗腎患者能否接種疫苗?抗體會不會被洗掉?台中榮總腎臟科主任陳呈旭:洗腎患者多為多重共病患者,例如同時患有糖尿病、高血壓、心血管疾病、中風,因此患者本身較為孱弱、免疫力較低。患者每週需進行三次血液透析,每次約需3~4小時,且期間需面臨群聚的風險,因此施打疫苗是很重要的。未施打疫苗的糖尿病患者,其染疫風險為一般人的5~20倍左右。此外,感染後患者因肺炎重症而死的機率,是6~32%。因此血液透析的患者,比起一般患者,因為新冠肺炎造成死亡多風險,高出10~400倍。所以施打疫苗是避免洗腎患者因感染新冠肺炎重症死亡,同時減緩醫療負擔的重要措施。且即使患者未來感染新冠肺炎,大部分患者因體內已有保護抗體,可以減少嚴重程度,有些患者也能痊癒。台中榮總於6/15~16,為院內450個洗腎患者施打疫苗,發現大部分患者並無嚴重副作用、不良反應產生,僅有倦怠症狀。大約有50%有局部疼痛紅腫現象,僅30~40%的患者有發燒,有20%有腸胃道症狀,10%以下患者有呼吸道症狀。此外,血液透析並不會把抗體洗掉。因為透析的瓣膜是人工腎臟中的瓣膜,它非常小,只有中小分子的毒素會被洗掉。接種疫苗後產生的抗體是球蛋白,是大蛋白、好東西,在透析的過程中會被留下,以保護洗腎患者。面對新生變種病毒,仍建議洗腎患者施打疫苗後,需注意勤洗手、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避免感染新冠肺炎。Q:如何防範兒童感染變種病毒?台中榮總兒童感染科主任陳柏彥:針對兒童較少染疫,有許多理論,包括受體較少,以及因為冠狀感染期程短,而產生的交叉保護效果。兒童年紀小,所以接觸外界較少,因此染疫機率較低。不過因為病毒一直在變,仍不排除兒童感染的可能性。兒童從出生到學齡前,都屬於抵抗力發育階段,抗體器官組織都不成熟,感染併發症較多,因此即使現在沒有那麼嚴重,仍要小心提防。之所以18歲以上才能打疫苗,是因為所有的藥物、疫苗,都是18歲以上才能使用,所以目前只有做18歲或20歲以上,是成年的定義的問題。輝瑞最早做到12歲,甚至往下,學理上認為效果、安全性相當,不過因為沒有研究就不能斷言。因此例如高端、聯亞研發的過程中,都被要求要先做青少年,再往下發展,這是必然的趨勢。所以沒有資料情況下,無法給予建議。至於孕婦的部分,婦產科還是建議施打mRNA疫苗,不打AZ,因為孕婦有其他潛在的問題。但是疾管署沒有特別註明說打哪一種疫苗,因為目前疫苗供貨仍然不足,沒辦法讓民眾自由選擇。Q:中風患者、癲癇患者能否打新冠肺炎疫苗?台中榮總家庭醫學部主任許碧珊:目前如果處在急性中風,或是癲癇控制不良的狀況下,是不適合施打的。疫苗完成幾種後,大部分人會有發燒、不適的症狀,這些不適的狀況,可能會降低癲癇發作的預指,並不是說疫苗本身會導致腦部損傷,或造成癲癇發生。基本上如果控制良好的、或是穩定後的中風患者,仍可以接種疫苗。Q:心臟冠狀動脈疾病、裝過支架的病患能否施打疫苗?台中榮總家庭醫學部主任許碧珊:只要在病情穩定的情況下都可以施打。此類個案可能會服用抗凝血劑或抗血栓用藥,目前仍建議這些病患要接種新冠肺炎疫苗,因為他們一旦染疫,症狀會更為嚴重,造成嚴重併發症或死亡,反而是會強烈建議施打疫苗的族群。但如果有服用特定藥物的患者,仍須先與醫師討論、調整藥物濃度後,再行接種。此外,如果過去有因為肝素引起的血小板低下症狀,就不建議選AZ,應選莫德納。Q:服用抗血小板藥物,如:阿斯匹靈、保栓通...等藥物的患者,是否能接種疫苗?中榮總家庭醫學部主任許碧珊:只要是控制穩定的情況下,是可以接種疫苗的。Q:接受免疫療法、細胞療法的癌症患者,是否可以接種疫苗?台中榮總血液腫瘤科主任滕傑林:美國血液病學會、美國癌症醫學會建議,停止接受細胞瘤療法的三個月後,再接種疫苗會比較好。其餘接受免疫療法的患者,則並沒有特別限制,不過其反應效果可能會比較差。此族群患者染疫後併發症發生率、死亡率會升高,因此需要儘早接種新冠肺炎疫苗。即便施打疫苗後,因其免疫受到抑制,還是必須做好個人及周遭防護,達到群體免疫,才能真正保護癌症患者。
-
2021-07-04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打莫德納15分鐘後 高雄1老翁休克
疫情催化下,疫苗打氣爆棚,七月二日接種總數創下史上單日新高,達十八點四萬人次,其中莫德納疫苗施打量占十六萬多人次,至今接種人數破二二三萬人次,覆蓋率已逼近一成。對於台南八十五歲婦人接種後猝死,指揮中心指出,將進一步了解原因並協助。高雄小港區七十四歲吳姓男子二日下午接種莫德納疫苗後約十五分鐘,在接種站即陷入休克緊急送醫,醫師研判需氣切,家屬不忍折磨老人家,忍痛放棄急救,老翁當天不幸過世。高雄市衛生局簡任技正潘炤穎說,這起嚴重休克案,初步未發現與疫苗有直接相關,已列入不良反應事件,提請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審定。吳姓老翁家屬質疑,疫苗接種至今已發生很多猝死案,政府沒一件承認,「接種疫苗不到半小時就出事,根本沒回家,怎可能跟疫苗沒關係?」台南八十五歲王姓老婦前天接種莫德納疫苗後,昨天上午被家人發現躺在床上不動,才驚覺已離世。老婦兒子「我們想保護母親多活幾年,才同意打莫德納疫苗,沒想到睡一覺就起不來,走了」。台南婦人接種後猝死案例已通報疾管署,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將協助列入疫苗接種後不良事件。依照最新不良事件反應通報中,莫德納接種後不良事件為五十七件,其中,疑似嚴重過敏反應二件、其他疑似嚴重不良事件廿四件。莊人祥表示,依照莫德納疫苗仿單,極常見症狀為接種部位疼痛腫脹、疲倦、頭痛、肌肉痛、畏寒、關節痛、發燒、淋巴結腫大、惡心嘔吐;常見症狀為接種部位紅斑、蕁麻疹、泛紅;不常見症狀為接種部位搔癢;罕見為顏面神經麻痺、臉部腫脹。尚不清楚接種莫德納疫苗是否會有立即型過敏性反應或過敏,有報告顯示,極少數的年輕族群接種莫德納或輝瑞等mRNA疫苗會發生心肌炎。依V-Watch監測,國內接種莫德納疫苗者,近八成接種第一劑後回報注射部位疼痛,約百分之三點一發燒;莊人祥說,國外經驗,接種mRNA疫苗通常是第一劑副作用較小,第二劑副作用較多,AZ疫苗則反之。
-
2021-07-03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AZ、莫德納接種V–Watch觀察5萬人 副作用統計出爐
莫德納疫苗已開始擴大施打,指揮中心今天整理莫德納疫苗仿單,並宣布新的疫苗進入後,接種都會用V–Watch觀察,AZ、莫德納目前已經追蹤5萬多人。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今天指出,莫德納疫苗仿單,列的不良反應幾類,常見大於十分之一,接種部位疼痛或發燒是常見。另外。還有百分之一以上,至十分之一有部位紅斑、尋麻疹。不常見的有接種部位搔癢、顏面神經麻痺臉面腫脹,另方面還有不清楚的立即性過敏性反應。莊人祥建議,接種後需留觀休息15分鐘、自我觀察15分鐘,曾有不良反應的民眾則須觀察30分鐘。莊人祥說,若呼吸困難、心跳加速全身紅腫,要儘速就醫告知疫苗接種史。另外,根據各國疫苗監測,少數族群發生心肌炎事件,大多在接種後數天,建議mRNA疫苗後出現心痛應急就醫。莊人祥指出,新疫苗進國內後都會主動追蹤,不良反應部分,目前為止AZ、莫德納已追蹤五萬5984人,AZ女性佔六成、莫德納占七成。V-watch症狀統計,AZ第一劑每日回報前十症狀,已注射部位疼痛為主,佔超過五成五,另外就是疲倦肌肉痛,發燒第一天、第二天占20%之後會好一點。莊人祥說,其他國家AZ副作在第二劑較少,最多是注射部位疼痛降到40%,發燒降到3%,症狀都降低。莫德納部分,最多以注射部位疼痛將近八成,其他部分少見,發燒只有3%,莫德納第一劑,以國外經驗mRNA疫苗一劑副作用少、但二劑較高,目前我們還沒二劑資料無法追蹤。總結而言,莊人祥說,接種後一天發燒,AZ第一劑占26.9 % 、第二劑3%;莫德納第一劑則是3%,未來會做莫德納第二劑追蹤。主要副作用以疼痛疲倦肌肉痛,接種後七天內會緩解,不論任何廠牌或劑次,接種三天全身不適18至49年齡層較高;AZ疫苗接種第二劑7日內,發生不良反應低於第一劑。
-
2021-06-24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疫苗對印度變種病毒有足夠保護力嗎?老人、孕婦、慢性病患該不該打疫苗? 專家詳解常見疫苗問題!
新冠肺炎在台灣社區感染爆發開以來病例快速增加,目前進入大規模施打疫苗階段,但疫苗施打以來產生的不良反應及死亡事件不在少數,也令多數民眾對疫苗有很多的疑問。對此亞東醫院物理治療師陳乃綸整理出幾個老人與孕婦施打疫苗前常見的問題,希望能替有問題的民眾解答。Q1:現在印度變種病毒(Delta )肆虐各地,之前的疫苗主要針對英國變種病毒的,那打疫苗還有足夠的保護力嗎?A:施打疫苗,並不能保證不會染疫,但可「有效預防COVID-19重症發生的機率,以及減少住院和死亡的可能性」針對病毒的變化性,打疫苗可以讓體內產生抗體,產生一定程度的保護力,對於印度變種病毒即有一定程度的防範。除了疫苗接種外,落實三大防疫三部曲,才能有效對抗新冠肺炎。防疫三部曲:1. 戴好口罩,鼻口部分盡可能貼合臉2. 勤洗手,洗手至少30秒(內外夾攻大立腕)3. 保持社交距離(室外1.5公尺;室內2公尺)Q2:阿公/阿嬤有高血壓和糖尿病等慢性病,還有他們看到新聞報導很害怕打疫苗,該怎麼辦?還是要勸他們打疫苗嗎?A:如果心中有疑慮,也很害怕,請先暫緩打疫苗,姑且有無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當心理狀態不穩定,也會影響到生理的表現,尤其老人家的心理狀態較為敏感,需要多加留意。有高血壓、糖尿病的患者在有藥物控制的情況下,且狀況穩定,是可以打疫苗的,施打前請和醫生加以確認,經醫生評估,決定是否接受疫苗接種。Q3:帶老人家去打疫苗打注意事項:A:1. 先確認有無過敏史與慢性病的控制狀況2. 近期的血壓和心跳變化是否穩定(2周內的紀錄,有高血壓的患者平常應養成血壓及心跳測量紀錄的習慣,早晚各量一次)3. 目前的身體健康狀況,最近一次(一年內)的健檢結果是否良好(建議維持身體健康檢查的習慣,以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況。)4. 打疫苗前,請補充適當的水份(人在緊張以及情緒轉換時,會使得身體產熱增加,水份散失較快,這時候可以喝一些水)Q4:可以混打疫苗嗎?A:目前台灣尚未開放混打,這其中有許多疑慮,故採取相同疫苗施打兩劑,除非第一劑有強烈的過敏反應,才改為另一家廠牌。關於新聞報導說,國外傳出疫苗混打效果佳?!關於這一點,目前混打的人數沒有像同樣的疫苗打兩劑的人來得多,在樣本數不足的情況下,實驗沒辦法有效的證實有沒有效益,故台灣CDC採取較保守的作法。實驗的設計方法會影響結果的呈現,舉一個臨床常見的問題,高壓氧對於腦部復原有沒有效果?在文獻中,有很多沒有顯著差異的結果,這表示高壓氧對於大腦的復原沒有益處嗎?由於高壓氧目前為自費,個案數目少,樣品數不足,使得實驗在最終結果呈現如此,實際上,在臨床上做高壓氧的患者,絕大多數大腦的復原情形是有進展的。(我的個案當中,有一部分的腦傷患者復健搭配高壓氧的成效都相當不錯,大腦的活化有利於肢體動作的復原,對日常生活的功能性表現也提升許多)Q5:打完疫苗可以捐血嗎?A:AZ疫苗接種者請先暫緩14天,其他疫苗則沒有影響,等副作用都消退後,再挽袖捐血。Q6:打完AZ疫苗後的血栓變化(4-28天)A:1. 嚴重持續性的的頭痛、視力變化及癲癇(可能是腦靜脈血栓)2. 嚴重持續性的腹痛一天以上(可能是腹內靜脈血栓)3. 嚴重胸痛和呼吸困難(可能是肺栓塞)4. 皮膚自發性出血,有瘀青和紫斑有發生以上症狀,請儘速就醫,症狀緩解後,將症狀的表現情形回傳到Taiwan V watch。Q7:孕婦需要打疫苗嗎?建議施打哪一種疫苗?A:目前的染疫情況,懷孕婦女染疫後的症狀較一般婦女來的嚴重,且可能危及媽媽以及胎兒的生命安全,另一方面,懷孕婦女生產時入院,受到院內感染的風險也相對較高,所以強烈建議懷孕婦女們都要接種疫苗。根據目前文獻的建議,懷孕婦女適合施打mRNA的疫苗,且疫苗在懷孕期間可能有效的保護嬰兒。至於打疫苗後的副作用和一般人是一樣的,沒有差別。施打疫苗的懷孕婦女與沒有打疫苗的懷孕婦女,其流產機率是相同的。台灣現有的疫苗mRNA疫苗為莫德納疫苗,施打前請確認自己的身體狀況以及請醫生評估是否適合施打疫苗。Q8:哺乳的婦女可以打疫苗嗎?對寶寶有沒有影響?A:可以的,目前的疫苗都可以打,並沒有研究指出哪一種比較好,AZ、輝瑞及莫德納疫苗都有人接種。接種後,母乳含有抗體,可以保護新生兒,目前相關的研究並不多,有疑慮者,請和醫生再三確認。Q9:打完疫苗後的5-6天出現頭痛、體溫微高的症狀。目前聽到48小時症狀就會消失了,我還是有症狀,這樣是正常的嗎?A:在打完疫苗後,症狀多半於1-2週內可以緩解,「48小時症狀緩解」這點主要是指「持續發燒>38度」,建議在打完即多喝水,以幫助代謝。如果沒有持續性嚴重的頭痛,經休息或是服用藥物有緩解的話,不用太擔心。Q10:打完後,手臂肌肉很腫可以擦藥嗎,我覺得好痛,都不敢動。A:手臂肌肉酸痛依個人的代謝狀況,持續的時間不一定,建議多喝水,加強代謝。此外,在疼痛可以接受的程度下活動手臂,勿維持不動,會使得手臂血液循環不良,不利消腫與代謝。不建議擦藥,避免引發過敏反應,可用濕毛巾放置在施打部位,緩解紅、腫、熱、痛的症狀,15分鐘/次,2-3次/天。復健科的患者可以打疫苗嗎?Q11:老師,我中風,可以打疫苗嗎?有建議打哪一種嗎?A:可以的,若是急性期的中風患者請於急性期(1-2週)後與醫生確認是否適合施打疫苗。目前中風並不是疫苗接種的禁忌症,中風的種類會影響處置方式,施打哪一種疫苗,請與醫生討論,決定施打哪一種疫苗。Q12:心臟裝過支架,正在服用抗凝血劑,可以打疫苗嗎?A:可以,服用抗凝血劑非施打疫苗的禁忌症,在施打前,請與醫生確認服用的抗凝血劑為何,與醫生討論是否需要「暫緩服藥」再打疫苗,施打完加壓在施打處5-10分鐘,確認沒有血腫,再服用藥物。Q13:有高血壓/糖尿病/心肺疾病/洗腎等慢性病,可以打疫苗嗎?A:建議施打疫苗,慢性病族群為COVID-19染疫後重症的高危險群,住院率以及死亡率也較高,疫苗接種後可降低重症的風險。施打前不需停用其相關藥物,請常規服藥。Q14:膝蓋退化,醫生說我骨質疏鬆,可以打疫苗嗎?A:可以的,若有服用相關藥物,請與醫生討論服藥時間是否需要與疫苗間隔數日,來決定施打日期,平日服用的Vit D仍可繼續服用。建議此類患者可做簡易的有氧運動,循序漸進的增加肌肉耐力與有氧適能,以減緩骨質疏鬆的速度,若不清楚可以執行什麼運動,請向物理治療師諮詢。資料來源:1. 台灣腦中風學會2. 台北捐血中心3. 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4. USA CDC5. European Heart Rhythm Association6. COVID-19疫苗-知識就是力量
-
2021-06-24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AZ、莫德納疫苗有哪些副作用? 物理治療師建議打完後勿做兩件事
由於工作環境渲染,有一些相關的正確資訊和大家分享,下圖是大部分人打完疫苗後會有的反應,如果你的反應異於常人也沒關係,每個人的身體都是獨一無二的,合理範圍內有不同的反應也是正常。打完疫苗後發燒需要看醫生嗎?一、接種後2天內發燒,可先服用普拿疼退燒,若溫度持續超過40度,且服用藥物後未緩解,出現呼吸困難等症狀,請盡快尋求醫師的幫忙。二、2天後持續發燒,出現呼吸道症狀、腹瀉、嗅味覺改變,建議請醫師評估。打完疫苗後的副作用每個人的身體反應不盡相同,發生副作用是不是我的身體怎麼了?打完疫苗產生副作用,代表的是身體中的免疫細胞正活躍起來,產生對抗新冠肺炎的抗體。沒有產生強烈副作用的族群,身體產生的反應讓你的感覺比較沒有那麼明顯,只要身體有產生抗體,即有一定的保護力,不用太擔心。何謂「新冠手臂」這是一種延遲性的過敏反應,大約在施打第一劑莫德納疫苗的5-9天後才會出現在施打的那隻手臂,出現一點一點的紅色疹子,有些人甚至會佈及到軀幹,幾天會疹子逐漸消失,就沒事了,目前沒有相關案例嚴重到危及生命。(打mRNA疫苗,比較會有此種副作用)關於老人家打完疫苗猝死依照目前的文獻來看,打疫苗這件事情不會造成死亡,AZ引發血栓的風險,歐洲人目前的統計為萬分之10-20,為亞洲人的5-10倍。那為何新聞裡常常聽到有老人打疫苗猝死?在這裡要先解釋一個名詞叫做「背景值」,假設在平行時空裡,那一個台灣沒有新冠肺炎,這些年紀稍長,身體長期有慢性病,平常鮮少做身體健康檢查,乍看之下旁人與家人覺得身體硬朗,因為突然之間的心肌梗塞,送到醫院,死亡的人數每天都會有一定的數量,這個數值即為背景值。(血塊在心臟即心肌梗塞,在大腦即腦中風)所以CDC目前報告指出沒有個案因施打疫苗而死亡,這些患者多半有慢性病,且沒有高於背景值的意思為此。白話來說,無論有沒有打疫苗,每天都會有人發生心肌梗塞還有腦中風,在加護病房,每天都會收治新的個案,多半會進行心導管或是血塊清除等手術,等患者生命徵象穩定會診復健。而這些打完疫苗後,發生心肌梗塞或是腦中風而死亡的個案,就在那個時刻… 這並不等同於因為打疫苗而死亡。如果仍然不太理解,不能接受老人家可能死亡的悲痛,也認為打完疫苗後死亡的族群,都是死於疫苗;心裡有這些疑慮的民眾,建議先暫緩施打疫苗!把疫苗留給需要的人,並請做好自身的防疫工作,確實清消環境,勿四處趴趴走,保護家裡的老人家吧。資料來源:1.Taiwan V-Watch(截至2021.06.19)2.台灣疾病管制署3.美國疾病管制署4.世界衛生組織5.莫德納疫苗接種通知註:Taiwan V-Watch為「疾管家」新建立之COVID-19疫苗接種後健康回報系統。主動監測國人接種緊急使用授權之不同廠牌疫苗常見的不良反應,或可能發生的不良事件。
-
2021-06-23 新冠肺炎.防疫懶人包
QA/飛到關島打疫苗 六個關鍵問題一次搞懂
一.什麼是Air V&V Guam USA計畫?這是美屬關島觀光局提出的一個結合疫苗接種與旅遊的計畫。關島原來設計是為美國公民提供的V & V (vaccination and vacation)方案,今年5月初時即透露,很快就會擴大到非美國公民。6月22日關島觀光局進一步提出Air V&V計畫,為美國僑民和其他非美國遊客規劃的「疫苗接種和度假」的套裝行程。目的在凸顯關島的人道主義,同時可振興被疫情衝擊的觀光業。二.Air V&V Guam USA計畫的兩個重點?針對想要前往接種 COVID-19 疫苗的國際旅客開啟大門1.需事先預訂完整的旅遊套裝行程,包括機票、酒店、往返機場的交通以及第二天預計接種的的COVID-19疫苗。2.疫苗有嬌生、莫德納跟輝瑞有三種可選。依所選的疫苗COVID-19疫苗,旅客必須在關島至少停留三天,最長可達32天以上。根據Air V&V計畫,旅客將在指定飯店隔離的第二天接種COVID-19疫苗,主要提供者是關島地區醫療城和美國醫療中心。三.參加Air V&V Guam USA 旅遊計畫的注意事項1.台灣旅客可持6個月以上效期的中華民國「護照」及「身分證」正本,以及登機前72小時核酸檢測結果陰性報告入境。2..抵達當地後及離開前也必須再接受檢測。3.旅客入境仍要進行七日的隔離,但是在隔離第二日就可以接種疫苗,如果隔離期結束時,旅客的篩檢結果是陰性反應,旅客就可以在關島境內自由的移動旅遊。這中間的疫苗接種與篩檢,都是由關島地區醫院和AMC綜合診所負責。4.如果疫苗遊客檢測為陽性反應時,可在自己的房間內隔離,或被帶進政府隔離設施。四.何時可出發與費用?台灣業者擬推出機加酒一共五天行程,入住五星飯店、含稅、含早餐、含機場接送,一個人5萬元,最快7月8日就可出發。根據旅客選擇的疫苗種類,可在關島停留三至32天,飯店每晚費用從150美元至350美元起跳(約4500元至10500元)。五.關島疫苗接種旅遊計畫可供外國旅客選擇的10個飯店?關島都喜天麗度假村 Dusit Thani Guam Resort關島廣場Spa度假村 Guam Plaza Hotel關島珊瑚礁飯店 Guam Reef Hotel關島日航酒店 Hotel Nikko Guam關島凱悅酒店 Hyatt Regency Guam關島里奧皇宮渡假村 LeoPalace Resort Guam關島樂天酒店 Lotte Hotel Guam太平洋島嶼關島俱樂部 Pacific Islands Club Guam皇家蘭花關島酒店 Royal Orchid Guam Hotel關島特蘇巴吉大廈飯店 Tsubaki Tower (Guam)六.我國政府態度?中央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說,打疫苗有促銷行為目前仍不允許,但個別要參加不在禁止之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