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鯛魚片(生)
豆魚蛋肉類
食品狀態或料理方式
生,冷凍包裝,混合均勻打碎(冷凍鮮魚片)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食品狀態或料理方式
生,冷凍包裝,混合均勻打碎(冷凍鮮魚片)
*數值單位均為每 100g可食部分之含量
熱量(kcal)
110
水分(g)
74.8
蛋白質(g)
18.2
脂肪(g)
3.6
碳水化合物(g)
2.5
鈉(mg)
46
膳食纖維(g)
0
膽固醇(mg)
38
2025-03-31 10:30:59 養生.聰明飲食
多元美食的時代,每天都可以換吃不同國度或口味的料理,仍有人堅持只吃同一種食物,徹底鑽研其魅力。日本男子小橋敬太對雞蛋沙拉三明治十分鍾情,已吃遍逾1000種,他是如何陷入這款食物的狂熱?頻繁攝取後健康檢查結果又是如何?29歲的小橋原本就是喜歡蛋沙拉三明治的人,但對蛋沙拉三明治的熱愛可以追溯到2015年,當時他在大阪的一家咖啡廳遇見了一款讓他震驚的蛋沙拉三明治。他表示這款蛋沙拉三明治完全顛覆自己的認知,感到非常震撼。這家店不是用一般的蛋沙拉,而是夾著高湯厚燒蛋,而且他們使用製作炒麵、炒飯等料理的中華炒鍋來煎蛋,厚蛋彷彿吸收了各種美味精華,自此小橋決定開始尋找這世界上更多美味的蛋沙拉三明治。蛋沙拉三明治的魅力:簡單卻多變自從嚐到那款特別的蛋沙拉三明治後,小橋開始不斷探索各式各樣的蛋沙拉三明治。他表示讓這款食物如此迷人的,正是它的 「簡單」。小橋指出,蛋沙拉三明治的基本要素很簡單:麵包、雞蛋、美乃滋。但即便是這麼簡單的食材,不同店家卻能做出完全不同的風味,這種深度讓人著迷。例如某家店的老闆特別喜歡美乃滋,三明治的口感會很濃郁;另一家店外觀看起來相似,麵包的蓬鬆度卻截然不同,這種小細節讓每一次的品嚐都變得有趣。為了蛋沙拉三明治 單日騎車百里小橋有時會為了找蛋沙拉三明治,騎自行車單程20公里。而在他念大學還住在大阪時,行動範圍更是驚人,甚至來回可以騎超過100公里。這些年來,小橋已吃過1000多種蛋沙拉三明治,至今仍在尋找全國最強的蛋沙拉三明治,並且持續在社群網站分享他的品嚐紀錄。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日本卵サンド協会会長たま男【2024/12/10マツコの知らない世界出演】(@osaka_tamasan)分享的貼文 雞蛋屬完全食物 頻繁攝取反讓身體變好一般而言飲食講求均衡,小橋長期只吃蛋沙拉三明治,真的不會影響健康嗎?他表示健康檢查的結果完全沒有問題,身體狀況也從未變差。 事實上,雞蛋本身是「完全食物」,所以當飲食從拉麵等食物轉變成以蛋沙拉三明治為主後,反而覺得身體狀況變更好了。此外,如果自己製作,還可以加大量蔬菜,進一步補充營養。讓蛋沙拉三明治更美味的秘訣:加入生蛋黃小橋也分享了他的獨家美味秘訣,在蛋沙拉中加入生蛋黃,能讓口感變得超級濃郁,十分美味。資料來源/日刊SPA!
2025-03-31 04:44:43 養生.聰明飲食
有些人不愛喝牛奶或有乳糖不耐症,這時非乳製植物奶就是一個好選擇,包括燕麥奶、杏仁奶、豆奶、椰奶等。從營養角度來看,並非所有的植物奶都一樣,在豆奶與杏仁奶的對比中,哪種更適合你取決於幾個因素,營養專家來解析。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助理教授兼資深營養師賀內斯博士(Dana Hunnes)表示,植物奶是很好的替代品,應該被納入健康飲食的一部分。她指出,豆奶和杏仁奶對心血管健康有益,因為它們含有單元不飽和脂肪(健康脂肪)以及少量的多元不飽和脂肪,其中包括人體必須從食物中獲取的必需脂肪酸;至於牛奶含有較高的飽和脂肪,對心臟健康的益處較少。她還提到,杏仁富含鈣,有助於骨骼健康,而大多數品牌的杏仁奶還會添加維生素D,幫助人體吸收鈣,另外許多豆奶也會添加鈣。哪種植物奶「更好」,取決於你的具體需求,例如減重、攝取更多蛋白質,或降低膽固醇。以下是專家對豆奶與杏仁奶的看法。豆奶vs杏仁奶的營養比較賀內斯表示,無糖版的豆奶和杏仁奶都可以是健康的選擇。杏仁奶的熱量較低,但蛋白質含量也比豆奶少。無糖杏仁奶的營養成分根據品牌不同,杏仁奶每杯(約240毫升)通常含有1~74克蛋白質。根據美國農業部(USDA)數據,一杯無糖杏仁奶約含有46卡路里、2克碳水化合物、0.1克糖、379毫克鈣。無糖豆奶的營養成分豆奶通常每8盎司(約240毫升)含有6~9克蛋白質。根據USDA數據,一杯無糖豆奶約含91卡路里、3克碳水化合物、1克糖、5克脂肪、242.4毫克鈣。杏仁奶的優缺點杏仁奶適合想減少熱量攝取或在食譜中輕鬆替代牛奶的人,但對於對堅果過敏或希望增加蛋白質攝取的人來說,可能不是最佳選擇。優點:‧杏仁奶的熱量比豆奶低。‧含有維生素E,有助於皮膚健康。‧口味溫和,可用於製作冰沙或作為烘焙時的牛奶替代品。‧對於大多數對大豆過敏的人來說,杏仁奶是安全的選擇。‧一般都會添加鈣,有助於骨骼健康。缺點:‧蛋白質含量低。‧有些品牌會使用鹿角菜膠,這是一種從紅藻提取的常見食品添加劑,用於穩定牛奶並增添奶油般的口感,但可能會引起消化不適。‧不適合對堅果過敏的人。豆奶的優缺點豆奶的營養價值通常優於杏仁奶,但並非所有人都喜歡它的味道。優點:‧豆奶的蛋白質含量比杏仁奶高。‧含有異黃酮,這是一種植物雌激素,可能對心臟和骨骼健康有益。‧對於對堅果過敏的人來說,通常是合適的選擇。‧ 一般都會添加鈣,有助於骨骼健康。缺點:‧具有明顯的豆味,可能不適合所有人。‧大豆過敏者不能飲用豆奶。‧根據美國國家補充與綜合健康中心(NCCIH),某些人飲用豆奶可能會出現輕微的消化不適。總結來說,杏仁奶適合低熱量飲食者或對大豆過敏者,而豆奶則是更好的蛋白質來源。如果你在選擇植物奶時猶豫不決,考慮自身的健康需求與口味喜好,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替代品。豆奶比杏仁奶更好嗎?洛杉磯註冊營養師Carla Hernandez表示,從營養角度來看,並沒有哪一種絕對更好,它們滿足不同的需求。豆奶在營養成分上是最接近牛奶的植物奶,但她自己兩種都喜歡。Hernandez也提醒,並非所有的杏仁奶或豆奶都是一樣,在選擇時,她會根據當天的蛋白質攝取目標以及個人口味偏好來決定。Hernandez指出,植物奶無法完全取代牛奶的營養,因為牛奶天然含有更多的蛋白質和必需維生素。但由於並非所有人都能消化乳製品,她更推薦豆奶而非杏仁奶,特別是對於肌肉生長或恢復來說,豆奶是最接近牛奶的植物性選擇。另外,由於豆奶的蛋白質含量較高,整體來說比杏仁奶更營養,並且對於維持骨密度更有幫助。資料來源/Prevention
2025-03-28 10:38:09 焦點.健康知識+
健康專家說,用餐速度的重要性不亞於吃進肚的內容,要點就如小時候媽媽教的:細嚼慢嚥。吃太快會讓腦袋來不及叫停,以致過量,也會惹毛同桌速度較慢的夥伴,甚至讓掌廚的人不快。理想速度為何?專家說,在20-30分鐘內就解決一餐,就叫「太快。」克里夫蘭醫療診所行為健康中心的海因伯格(Leslie Heinberg)說,肚子和大腦透過好幾種荷爾蒙訊號溝通,說「我飽了」,約須20分鐘,「因此,吃太快就可能錯過訊號,很容易過量。」吃太快另有缺點--吞進太多空氣,導致腹脹、消化不良。食物沒嚼碎,會造成消化問題,吸收不了全部營養。更糟的是,沒咬碎的食物可能梗在喉嚨。研究發現,吃東西快的人最容易肥胖,而細嚼慢嚥者鮮見肥胖。如何放緩進食速度?首要關掉電視、放下手機。海因伯格說,遍看電視邊用餐的人,常趁廣告時間或節目完畢才猛吞幾口,較不注意「飽了」的訊號。專心吃飯的人,通常較享受菜飯的滋味,也吃的較少。她說,多數人吃飯的速度,早就成習,「但是改變還是可能。」方法如用較不常用的手、訓練自己用不習慣的餐具如筷子、刻意「休息一下」、餐盤有空間時,喝點水。職業忙碌的人常須吃「工作餐」或點心,邊開會邊進食,英國營養緩頰貝瑞(Sarah Berry)建議,還是「用心吃飯」為宜。「不用心吃,容易吃太快、吃太多。」那要怎麼慢下來呢?英國心理學會臨床醫師麥卡錫(Helen McCarthy)說,最簡單的辦法就是「多嚼幾次。」「嘴巴裡的食物嚼久一點,自然慢下來。」入口的東西也會影響吃的速度。高度加工過的食物或快餐,通常質地較軟,麥卡錫說,「蔬菜、蛋白質和高度加工過的食品,很難用同樣的速度吃。」她有個病人,聽她說要細嚼慢嚥後,再也不嗜食洋芋片,因為有「滿嘴黏黏的化學品」的感覺。(本文經《世界新聞網》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
2025-03-27 05:33:48 養生.營養食譜
春夏是草菇的產季,這種因生長在稻草上而得名的菇類,營養價值高,又有「素中之葷」美稱。大里仁愛醫院營養師徐佳靖表示,草菇的鉀離子含量高,100克的草菇含鉀量達394毫克,屬於高鉀蔬菜,有助於排除體內多餘的鈉,消水腫且保護心血管、穩定血壓。草菇助排便、降膽固醇徐佳靖說,草菇吸水膨脹後,可增加糞便體積、加速排便的效率。草菇含水量達90%,口感潤滑且滋味鮮美,提供飽足感。不過高含水的特性也讓草菇不易保存,只能存放2至3天。徐佳靖指出,草菇最佳採收時機是菌菇還沒開傘時的狀態,這時口感最嫩、風味最佳。如果菌傘完全展開,纖維就會變粗。建議草菇買了當天就煮,烹煮前不需要泡水,蒂頭清乾淨就好。草菇蛋白質豐富 但隔餐或隔夜不宜再吃草菇除了獨特的菇味,還有18種胺基酸,是非常好的蛋白質來源;磷、鉀、鈣等礦物質可讓骨質更強壯,不飽和脂肪酸更是降低膽固醇的好幫手。草菇肉質細嫩,煮湯、焗烤、涼拌或是紅燒都適合,徐佳靖推薦,草菇加大蒜清炒最能吃出鮮甜原味,或是加入雞湯清燉,既美味又養生。草菇富含高鉀、高纖維,腎臟病患者及腸胃功能較差的人適量攝取。另外,草菇含有大量蛋白質,易滋生細菌,加熱之後可能變質,隔餐或是隔夜就不要再吃了。草菇挑選3重點:1.外觀完整,呈現飽滿的蛋型。2.顏色均勻,灰白或淡褐色,顏色太深代表放太久。3.個頭要結實,已經發軟、出水不要買。
2025-03-27 05:27:34 養生.生活智慧王
清明節是掃墓、祭祖拜拜的日子,不過,你知道在家裡、墳墓或是靈骨塔祭拜的流程嗎?有何不同,該注意甚麼?這裡一次讓你搞懂清明節由來、習俗和清明祭拜禁忌。清明節由來國曆4月5日是清明節,清明節的由來可以追溯到公元前636年的春秋時代,晉文公為了感念忠臣介之推所定的忌日,流傳至今,人們就在這天向祖先與亡者追思;而在農曆的24節氣中,此時春意盎然,四野明淨,因此取作「清明節」。清明節掃墓祭拜流程在台灣比較常見的三種清明節拜拜與掃墓方式,包含掛紙、培墓以及探望靈骨塔。掛紙稱「壓紙」,利用石頭或磚頭將長方形的黃白紙(或黑、白、藍、黃的五色紙)壓在墳墓上,這個代表後輩子孫已經祭拜過。便擺上供品。接下來就是焚香(三柱)先拜后土,拜完後燒壽金給后土。培墓將祖先墓上的雜草清除後,供上準備好的牲禮、酒、蔬果和粿類。這是因為傳統文化相信祖先墓的風水,與後代子孫的的運勢息息相關,所以整理環境後,還會在目前點燃子孫燈,接著讓子孫把燈帶回家,保佑子孫未來發展興旺。靈骨塔隨著環保意識抬頭,越來越多人選擇火葬(進塔)、花葬、海葬等方式,從精神和意義上來說,與傳統清明節拜拜掃墓的方式不同,沒有了雜草叢生的疑慮,所以祭祀的流程相對簡單。進塔者,若信奉傳統宗教者,壽金要準備兩份,一份是拜地藏王菩薩,一份拜土地公,另外也要準備銀紙祭拜祖先。清明土地公祭拜流程要提醒的是,拜神明、祖先和地基主的供品不能通用。拜神明的供品通常會有三牲、水果、糕點和酒水等,而祖先的供品以清淡為主,地基主則是簡單用米飯、茶水,就能表示虔誠與敬意。清明祭拜的流程,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順序!祭拜土地公(后土):用三牲、紅龜粿、麵線、茶、酒各3杯祭拜。祭拜祖先:祖先墓前,擺放好另一副三牲,以及水果、12道菜、紅蛋、甜飯、麵線、紅龜粿、草仔粿、酒水、鮮花等供品,點香或蠟燭後誠心祭拜。打掃祖墳:斟滿3杯酒、3杯茶後,開始打掃環境、清除雜草。燒金紙:先取下拜土地公的金紙、三拜稟報後開始燒化;燒完拜后土的金紙後,在取祭拜祖先的金紙,同樣三拜後燒化。燒完金紙後,再將用祭拜的酒灑在金紙焚燒處就可以。禮成收拾供品:祭拜的雞蛋將蛋殼打碎、剝掉並撒在祖先墳墓上,象徵「脫殼新生」,也有脫胎換骨。另外離開可以留下一些紅龜粿、草仔粿給管理墓園的人,則有「祖德流芳」之意。靈骨塔祭拜流程祭拜對象:地藏王菩薩、土地公與祖先祭拜時辰:吉時。上午10點~下午3點陽氣旺的時段最佳。擺上供品:擺放供品前,先到祖先的塔位打個招呼,再將供品放在靈骨塔共用的桌上。拜地藏王與土地公:焚香(三柱香)向納骨塔的守護神地藏王菩薩,或土地公祭拜,表達感謝神明守護祖先。拜祖先:焚香(二柱香),香燒到約剩三分之一時,雙手捧銀紙拜,向祖先稟報後燒化。禮成 : 收拾供品。清明在家祭拜祖先牌位流程清明節除了掃墓祭祖,家中神明廳的祖先牌位也不能忘記。祭拜公媽,最適合的時間是清明節的早上至中午。祭拜公媽可以讓在墳墓或靈骨塔的祖先相互輝映,庇佑家中的家運。不過如果家中沒有設置公媽牌位,就不受此限,只要記得清明節當天有到墳墓、靈骨塔祭拜祖先,一樣能為全家帶來好運的。清明節掃墓供品準備究竟要準備什麼供品是必備的呢?一起看看那些最安全!豆乾:閩南語「大官」的諧音。意味讓子孫仕途順利。菜類:有好彩頭的意思,其中準備高麗菜象徵子孫長得高或是美麗,未來可以當官。蝦、蛋:在清明節拜拜時,常有剝去蛋殼丟在祖先的墳上,以及再把蛋吃掉的習俗,這是因為「殼」象徵著不好的習慣或東西,把殼剝去代表著子孫能夠擺脫過往的陋習,未來的日子會過得更好。麵龜、花生:「龜」是長壽的動物,兩種食物都有象徵長壽的意味。而在閩南語中有「請你呷土豆,乎你呷到老老老」的俗諺。紅龜粿、草仔粿:代表不愁吃穿。發糕、米糕:發音同「高」,有代表步步高升的意思。韭菜:代表長長久久,尤其要注意祭拜時不能把菜給切斷。紅蘿蔔:表示吉利的意思。清明節拜拜水果禁忌香蕉、李子、梨子、鳳梨在習俗上,這四種水果合起來即是「招你來旺」,念起來有「邀請好兄弟一同跟隨」之意。成串的水果包括龍眼、荔枝、葡萄等成串水果,隱含兩種意思,一種為「厄運一連串」之意,另一種意思則以閩南語發音有「死成串」,有著代表「親人過世一連串」的不祥之意。多籽水果番茄、芭樂、百相果等多籽水果,容易造成排便不順,因此被視為是「不潔」的水果。尤其多籽水果也隱含「多心」的意思,表示拜拜不夠虔誠,容易有不好的兆頭。空心水果蓮霧等空心水果,代表「無心拜拜」,對神明與祖先都有大大不敬的意思。氣味重水果氣味重的水果「榴槤」也要避免!榴槤特殊的味道,是不少人退避三舍的水果,同時也是對神明不敬的。釋迦由於釋迦外型如同「釋迦摩尼佛」頭部,祭拜時要避開,避免追思不當又得罪神明。清明節哪些水果可以拜?以下5種水果推薦清明節祭拜使用!橘子取其「大吉大利」。柳丁「生子添丁」。柚子「保佑家人」。柿子「事事順心」。蘋果取其「平平安安」。除了水果取其美意,水果要取「單數」祭祀,因偶數屬陰不宜。建議取一、三、五種較適合! ※本文由【媽媽寶寶】授權:
2025-03-26 05:42:01 醫療.牙科
超高齡社會來臨,最新數據顯示,台灣65歲以上老年人口數已達450萬8419人,「健康老化」愈發重要。國健署署長吳昭軍表示,上了年紀後能吃才是福,若因牙口、咀嚼功能變差,容易影響進食而導致營養不良。長者缺牙 可能導致各種疾病上身吳昭軍指出,我國長者72%有部分缺牙,29.9%覺得自己的牙齒功能差;65.8%因為咀嚼或吞嚥問題,吃東西的種類有限。如果咬不動、吞不下,經常吃流質或軟爛食物,久了會沒食欲,容易因蛋白質、膳食纖維、鈣、鎂、維生素D等營養素攝取不足,漸漸流失肌肉、免疫力下降,導致各種疾病上身。國健署社區健康組研究員麥揚俊說,老家人如果牙口不好,除了進食困難影響營養吸收,口腔也容易出現細菌感染,一旦發生嗆咳,提高了發生吸入性肺炎風險。建議應請醫師評估裝置假牙或植牙把空缺補起來,改善咀嚼功能及外觀。國健署社區健康組組長劉家秀表示,長輩在「我的餐盤」六大類食物中,每日應攝取的蔬菜類、水果類、乳品類低於標準,原因跟牙齒狀況、咀嚼或吞嚥不佳有關,咬不動變得挑食,無法好好吃完一餐,造成熱量和營養皆不夠。高齡營養質地調整飲食 助長輩輕鬆攝取營養為了照顧高齡者的營養,國健署2019年推出「高齡營養質地調整飲食」,透過檢測食物的軟硬度,讓有牙口問題的長輩吃得下、吃得夠、吃得對、吃得巧。吳昭軍強調,國健署亦補助各地方政府布建「社區營養推廣中心」,讓營養師走入社區,為地方長輩提供營養照護。國健署提供了食材挑選及質地調整建議,幫助長輩輕鬆攝取營養,以蔬菜為例,菠菜、莧菜、高麗菜、胡蘿蔔經過烹煮後質地較軟,鈣、鐵含量豐富,適合搭配五穀雜糧。另可選用嫩葉、切丁、切絲等技巧,讓蔬菜容易煮軟,再加上炒熟剁碎的雞蛋,一樣能變化出美味的特色銀髮料理。
2025-03-22 11:21:06 養生.聰明飲食
越來越多的研究都指出,睡眠對於身體和大腦有著重要的影響,休息的同時也在修復生理機能,還有助於提升記憶力、工作效率。而良好的睡眠與時間、環境和飲食息息相關,國外專門研究大腦健康的馬克・米爾斯坦 (Marc Milstein)博士,就分享睡前適合吃的4種零食,讓人深夜肚子餓時可以解解饞,但又不影響睡眠品質。1.香蕉香蕉富含鎂,鎂是協助人體維持運作的重要礦物質,並且有良好的紓壓效果,能幫助放鬆緊繃的肌肉與神經,提升我們的睡眠品質。2.杏仁杏仁不但是相當受到歡迎的堅果,而且含有豐富的礦物質、膳食纖維、維生素E、維生素B2,每100克的杏仁約含有268毫克的鎂,是一種很棒的睡前點心。3.燕麥晚上如果吃得太飽,容易干擾夜間睡眠品質,馬克博士推薦睡前如果想吃點碳水化合物,可以食用低GI的燕麥,例如純燕麥加牛奶或水煮成的燕麥粥,這樣既有飽足感,又比起精緻醣類好消化。4.希臘優格馬克博士也推薦希臘優格作為深夜零食,天然的無糖優格含有蛋白質、鈣質、維生素和益生菌,有可以加入一些香蕉或杏仁,睡前既不需要挨餓,也不怕對身體造成負擔。不過提醒大家,就算是健康的深夜零食,也不宜吃得太多,因為消化食物時人體會產生熱量,使體溫升高,然而體溫過高並不利於睡眠品質,身體消化完畢需要一段時間,才有辦法進入深度睡眠,營養師Hanna Bensemhoun也在文章中指出,最好在睡前3小時用餐完畢,日常飲食中也要注意飲食均衡,多補充蛋白質,以及能增加飽足感的膳食纖維,適量的澱粉類食物也有助於維持夜間的血糖值。
2025-03-22 12:54:11 癌症.飲食與癌症
我們每天吃三餐,主食大多是米飯、麵條、麵包等。但日本知名癌症專家提出警告,這類含有大量碳水化合物的主食,食用後血糖易升高,血糖長期居高不下當心可能發展成癌症;而加工肉類、全乳製品也要節制。雞蛋很好,但一天一顆即可。3類食物吃多會增加罹癌風險罹癌因素很多,飲食習慣也是與多種癌症息息相關的其中一項主因。根據日媒《週刊女性PRIME》報導,著有《戰勝癌症的長壽主食》、《戰勝癌症的長壽湯》的日本知名癌症專家佐藤典弘醫師提醒,3大類食物會增加罹患癌症的風險,包括我們每天吃的白米飯、麵包等精緻主食、加工肉類、全乳製品,甚至雞蛋都不要多吃,一天一顆就可以了。1.白米飯、麵包、麵條等精緻主食佐藤典弘指出,白米飯、麵包、麵條等含有大量碳水化合物,食用後血糖易升高;血糖若長期居高不下,當心發展成癌症的可能性就會很高。限制碳水化合物、保持血糖水平低,不僅對節食重要,更有助於預防癌症。因此他常告訴癌症患者要限制白米飯、麵包和麵條等主食的攝入量,也向沒有患癌症的一般人提醒。2.加工肉類培根、火腿、香腸、牛肉乾等加工肉類也要謹慎食用。世界衛生組織專家加工肉類與煙草、石棉等一起歸類為「有足夠證據顯示具有致癌性的食品」,最好不要食用過多。研究表明,每日加工肉類攝取量每增加50克(約2.5根香腸或約4片火腿),罹患大腸癌的風險就會增加18%。因此如果每天早上吃四片火腿或兩三根香腸,罹患腸癌的風險與不吃這些食物的人相比會增加約20%。3.全乳製品一項研究調查發現,食用大量低脂乳製品的人,腸癌復發風險降低了40%,而那些食用大量普通乳製品的人患結腸癌(一種結直腸癌)復發的風險增加了60%。脂肪含量是乳製品致癌風險的關鍵。如果每天都要喝牛奶的人,建議喝低脂的。日本有些連鎖咖啡店流行在咖啡加鮮奶油,甚至蔚為風潮,對此佐藤典弘也提出警示,直指喝咖啡加鮮奶油也是不太好的飲食習慣。鮮奶油、打發奶油等奶油,脂肪含量較高,要減少攝取,每天吃太多奶油會增加患癌症的風險。雞蛋很好,但一天一顆即可雞蛋是相當優質的蛋白質來源,但一天能吃多少,一直以來也是有所爭議。佐藤典弘引用一份2017年一項針對日本人的研究數據指出,每天吃兩個或兩個以上雞蛋的女性,死於癌症的風險比每天吃一個雞蛋的女性高出 3.2 倍。美國的研究也表明,雞蛋攝取量增加,也會增加死於癌症的風險。因此佐藤典弘認為,每天限制吃一個雞蛋是明智的。此外,也不要吃太多蛋黃醬,因為蛋黃醬也含有大量雞蛋成分。【註】蛋黃醬,即美乃滋(Mayonnaise):一種由食用油加上蛋黃、檸檬汁、糖、醋等,另加一些調味料所製成的調味醬。癌症一直持續威脅著全球人口,根據國際癌症研究機構估計,2022年全球新增2000萬例癌症患者,到本世紀中葉預計將超過3500萬。在台灣,癌症也連續42年成為我國人死因首位。近年來許多研究數據指出,飲食與癌症息息相關,因此我們應該了解哪些食物容易讓你罹患癌症,在選擇食材上要特別留意,減少吃這些東西,從而改變罹癌風險。參考資料.《週刊女性PRIME》.《聯合國新聞》 .聯合報系資料庫
2025-03-21 08:04:01 醫療.骨科.復健
中風是突發性的腦血管疾病,嚴重可能導致失能或死亡,但您知道骨頭也會中風嗎?「骨中風」指骨頭壞死、骨折後臥床不起或者死亡,其中一個關鍵原因就是骨質疏鬆。骨質密度隨著年齡下降雖然是無法避免的事,但平日還是能透過運動和飲食來強健骨骼,日本骨科名醫猪瀬弘之就分享有助於維持骨質密度的食物、以及哪些食物又會破壞骨骼健康。維持骨骼強壯的四種營養素1.鈣質鈣是人體必需礦物質,是構成骨骼的主要成分,建議民眾可以從牛奶、起司、小魚乾、豆製品、小松菜等食材中補充鈣質,特別是乳製品裡的鈣容易被人體吸收,對沒有乳糖不耐症的人來說是不錯的選擇。2.維生素D維生素D有助於鈣質的吸收,補充鈣質的同時,建議也搭配鮭魚、鯖魚、乾香菇或舞菇等富含維生素D的食物。3.蛋白質蛋白質是組成骨骼、肌肉、血液的重要營養素,尤其是體型瘦削、肌肉量較少的人,更應該多多補充肉類、魚類、乳製品、豆類等富含蛋白質的食物。 4.鎂鎂有助於維持骨骼強度,預防骨質流失、骨骼斷裂,海藻、紫菜、芝麻和堅果中都含有豐富的鎂。小心「糖化終產物」讓骨頭變脆弱文章中指出,除了攝取四大關鍵營養素之外,也要注意會讓骨骼變得脆弱的飲食,像是食物中的「糖化終產物(AGEs)」會破壞骨骼結構、降低骨質密度,骨骼變得容易脆化,使骨折的風險上升。糖化終產物又稱晚期糖化終產物,在高溫燒烤、油炸的肉類與精緻澱粉類之中含量特別高,例如:油炸薯條、炸豬排、烤香腸,日常飲食中建議選擇蒸煮烹調的餐點、多吃蔬菜,避開精緻加工食物,藉此降低糖化終產物對我們身體造成的影響。營養素補充品不宜過量鈣質、鎂、維生素都可以透過健康保健品來補充,然而,保健品絕對不是越吃越好。例如攝取過多的鈣會導致「高鈣血症」,如果出現疲勞、煩悶、食慾不振、噁心等症狀,應該立即就醫。每日服用的保健品劑量應限制在200~300毫克的鈣、10微克的維生素D、100毫克的鎂,並依照個人體質和健康狀況向專業醫療人員諮詢。定期檢查骨頭狀況骨質疏鬆症通常沒有明顯症狀,因此很難察覺,如果年齡超過65歲,或是曾經在健康檢查中被警告為骨質疏鬆高風險族群,就應該定期接受骨密度檢查,尤其是對脊椎進行X光檢查,並選擇配有DXA骨密度檢測系統的醫療機構,及早預防未來骨折、脊椎相關病症的發生。
2025-03-21 07:57:43 養生.生活智慧王
在物價高漲的時代,許多人都希望能夠減少開銷,特別是伙食費。但是過度節省往往演變成「忍耐」,長久下來對節儉感到厭倦甚至放棄。一名一家四口、擁有一對0歲和4歲兒女的日本作家原子(原こ)自稱每月都能把餐費壓在2萬日圓(約新台幣4400元),在極度節約之餘「千萬不該做的三件事」。NG節約1:讓家人忍耐為了讓孩子攝取足夠的營養,媽媽選擇減少自己的食量;丈夫喜歡吃甜麵包,卻為了節省開銷只能改吃白飯……在節約過程中是否讓家庭成員默默承受了壓力?原子表示在家裡只要是「讓某個人忍耐」的節約方式,一律立即停止。原因很簡單:忍耐無法長久,最終只會積累不滿,導致心理上的貧困。她舉個例子,自己很喜歡喝牛奶製成的飲品,但因為家裡只有她會喝牛奶,於是曾一度覺得太浪費乾脆不買。結果當她想喝咖啡歐蕾或奶茶時,還是跑去便利商店買飲料,終究導致開銷更大,因為買一瓶超商飲料的錢甚至可以買一公升牛奶,這件事讓她感到懊悔自己到底是為了什麼在忍耐。原子表示作為負責家庭伙食開銷管理的人,很容易會有犧牲自我需求的想法。但其實關心家人的同時,也要適時關照自己,這樣節約才不會變成一種壓力。NG節約2:過度節省導致營養失衡節省食費的確可以從選購便宜食材開始,但如果因此導致營養不均衡,反而造成健康問題就得不償失了。最容易陷入的陷阱,就是蛋白質和蔬菜攝取不足,而碳水化合物比例過高。像是烏龍麵、義大利麵、白米這類碳水化合物,因為價格便宜、料理簡單,又容易產生飽足感,所以人們往往會不自覺增加攝取量。但如果只填飽肚子,卻忽略了營養均衡,長期下來可能會影響健康,讓人更容易生病或疲勞。為了同時控制食費和維護家人健康,原子家也特別留意營養均衡,但又不想花太多時間計算營養比例,所以簡單地用手的大小作為參考:.碳水化合物(如米飯):大約是單手握拳的大小.蛋白質(如肉類):大約是攤開的單手手掌大小.蔬菜:大約是雙手捧滿的量這樣的方式既直觀又容易執行,即使沒有詳細計算,也能大致維持營養均衡。NG節約3:完全放棄嗜好品很多人直覺認為「嗜好品=奢侈品」,覺得戒掉這些就能節省不少開銷,像是戒掉飲酒、零食等,但對許多人來說,並不是說戒就能戒的。雖然酒精和零食對身體的營養價值有限,但它們能成為「心靈的養分」,因此原子家的做法是不會完全放棄,而是控制購買量。此外,為了降低成本,會選在折扣時購買,或是到售價較低的超市買,這樣一來,既能滿足心靈上的需求,又不會對伙食費造成過大負擔。節約不是忍耐 而是「聰明管理」節約食費時最重要的不是「無條件削減」,而是找到一個能長久維持的平衡點。.不要讓家人忍耐,否則家庭關係可能會變得緊張,也不容易持續。.避免營養失衡,最終可能付出更大的健康代價。.嗜好品適量購買,保留一些心靈的滿足感,才能讓節約不會成為壓力。只有當節約方式是可持續、符合實際需求且讓人心情愉悅的時候,它才真正有意義。資料來源/サンキュ!
2025-03-20 06:39:43 醫聲.癌症防治
營養攝取是抗癌關鍵,但是「吃」對癌友來說並不簡單,食欲不振、味覺改變,或與照顧者意見相左都會影響進食,導致營養攝取不足、影響治療。營養師劉怡里建議,癌友飲食以新鮮食材、原型食物為主,掌握3大飲食原則,留意飲食禁忌,即可幫助癌友吃出好營養、吃出好心情。癌友的BMI應盡量維持在22到24之間,體重下降5%是警訊。劉怡里說,若食欲不振吃不下,可讓癌友選擇喜歡的食物,像冰淇淋、奶酪、豆花皆可;也可考慮癌友專用的營養補充品,但保健食品建議避免單一成分高劑量,以免影響到西醫治療。癌友飲食3大原則1.六大類食物均衡攝取:癌症治療過程極需要足夠營養,以免形成「惡病質」,造成身體更大威脅。癌友應均衡攝取六大類食物,包含全穀雜糧類、豆魚蛋肉類、乳品類、蔬菜類、水果類、油脂與堅果種子類。2.熱量充足:每公斤體重應攝取35到40大卡熱量,例如70公斤的人,一天所需熱量是2450到2800大卡。3.高蛋白質:每公斤體重攝取1.5克蛋白質,例如70公斤的人,一天所需總蛋白質就是105克。扣除澱粉中的蛋白質後,一半應來自高生物價的動物性蛋白質,以補充鐵質、維生素B12。留意飲食3禁忌1.避免生食:癌友治療期間會避免生食,但往往會忽略生機飲食、山泉水、蜂膠、蜂蜜、手搖杯冰塊、未包裝的冰品、不熟的牛肉等也不可食用。2.注意食材衛生:存放熟食應高於60℃,冰食低於4℃,復熱食用要100℃。3.避開含酒餐點:食補多會含酒,但酒精會破壞身體細胞,造成發炎反應,降低免疫力;若食物含有中藥材,則應諮詢合格中醫師及確認來源。破解3大迷思1.罹癌不能吃豆類:不少人以為豆類含大量荷爾蒙,其實食物中的吸收量不足以影響體內荷爾蒙,且豆類是優質植物性蛋白質,可放心食用。2.傳說鴨肉、紅肉比較毒:其實這兩種肉類富含鐵質,食用可以補充體力。3.不能喝咖啡和茶:其實都可以喝,但全素者易缺鈣和鐵,咖啡和茶會影響鈣和鐵的吸收,必須餐後一小時再喝。食欲不振3對策1.少量多餐,每兩小時進食一次,供給高熱量高蛋白的正餐和點心。2.餐前吃點酸味食物開胃,例如酸梅汁、洛神汁、果醋,如果化療期間口腔黏膜破損則不宜。3.先進食固體食物,再補充液體,以免影響食量。全素癌友飲食建議吃全素癌友易缺乏維生素與微量元素,可按照以下建議補充。1.維生素B12:多攝取菇類,海帶、紫菜等藻類食物。2.維生素D:可從乾香菇攝取,多曬太陽。3.鐵質:多攝取莧菜、紅鳳菜、菠菜、黑芝麻等,餐後可補充維生素C含量高的水果,增加植物性鐵的吸收。4.鈣質:多食用芥藍菜、花椰菜、羽衣甘藍高鈣蔬菜,以及板豆腐、豆干、凍豆腐等。5.鋅:每天補充堅果。6.Omega-3:可攝取核桃、亞麻子等堅果種子轉換而成。營造舒適用餐環境為癌友準備餐食,應避免打成泥狀影響食欲,劉怡里建議,應盡可能營造舒適的用餐環境,例如漂亮的擺盤、輕鬆的氣氛,用餐時別強迫吃完食物,當沒有胃口時,讓癌友選擇自己喜歡的食物。保持愉快心情,陪伴癌友吃出好營養。聯合報將於4月12日、13日舉辦「2025癌症論壇暨工作坊」,13日「癌症照顧工作坊」由營養師劉怡里傳授癌友如何掌握飲食原則,吃出好營養、吃得健康。2025癌症論壇暨工作坊「精準抗癌 暖心陪伴」論壇時間:●4月12日(六)9時至16時(8時30分開放入場)●4月13日(日)9時至12時(8時30分開放入場)地點:政大公企中心A2國際會議中心(台北市大安區金華街187號2樓)免費報名工作坊時間:4月13日(日)14時至16時(兩場擇一參加,13時30分開放入場)1.【癌友吃出好營養】政大公企中心 A939會議教室2.【癌後運動處方 有動「5」保庇】政大公企中心 A937會議教室每場報名費100元線上報名:https://tickets.udnfunlife.com/application/UTK02/UTK0201_.aspx?PRODUCT_ID=P0T6PR5G電話報名:02-8692-5588轉5616、2622
2025-03-19 04:45:00 養生.健康瘦身
「中午吃什麼?」 這是每天最常討論的話題!選便當方便又豐富,但你注意過主菜的熱量嗎?當心它就是讓你熱量超標的關鍵! 常見便當主菜熱量有多少?.菜飯便當 550kcal.炸排骨:375kcal.紅燒排骨:255kcal .炸雞腿:260kcal.滷雞腿:150kcal (以上為每一份之數值) 營養師高敏敏指出,相比之下,炸類主食熱量相對較高,裹在外皮的粉經過油炸吸滿油脂,熱量會比原本高出2-5倍以上,不僅吃進多餘的油脂,油炸物也對身體造成很多危害。除了發胖,也容易導致血管硬化、血管堵塞、中風機率增加、致癌風險提升等,百害而無一利。外食便當這樣吃 滿足又更健康 不過,也先不用慌張,高敏敏分享,只要選對主食 還是能吃得健康又滿足,教你怎麼吃可以減少負擔: 1、主食選清蒸、汆燙、清燉、滷,並避開肥肉與控肉雖然肥肉、控肉不是炸物,但是本身油脂含量高,吃多也是會橫長肉的。 2、白飯少一點便當店的阿姨怕你吃不飽!,總是把飯壓得滿滿又紮實,再淋上香噴噴拌飯的滷汁,這樣不知不覺就會攝取過多澱粉。建議可以飯減半或者改吃根莖類食物,吃不飽的人也可以加顆滷蛋或多一份青菜增加飽足,如果真的很想吃飯,也可以選擇五穀雜糧飯或糙米飯,增加纖維攝取。 3、不要淋滷汁滷汁大多高鹽、高鈉,還會讓你高速扒完一碗飯,建議想控制熱量的人遠離它! 4、炸物去皮後吃其實食材本身都有醃製過,單吃就很美味,即使把高熱量的皮去掉也依然好吃,而且更無負擔。 5、配菜多選蔬菜類增加膳食纖維的攝取,幫助排便,但要注意有些蔬菜類會勾芡,要盡量避開。 6、增加蛋白質攝取量像是滷豆腐、滷蛋、蒸蛋、炒蛋等都很不錯,多補充蛋白質也能延長飽足感。 高敏敏提醒,飯後多起來活動身體,或者吃一些含消化酵素的水果,例如鳳梨、奇異果、木瓜、香蕉,幫助身體消化,也加速代謝。 延伸閱讀: ·雞腿便當「先吃飯or雞腿」? 營養師解答「胃食道逆流、減重吃飯順序」:差很多 ·常見「便當配菜熱量」排行揭曉! 第一名超意外:2樣吃多恐高血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