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白菇
蔬果類
食品狀態或料理方式
生鮮,去菌柄基部,混合均勻打碎(鴻喜菇的白變種)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食品狀態或料理方式
生鮮,去菌柄基部,混合均勻打碎(鴻喜菇的白變種)
*數值單位均為每 100g可食部分之含量
熱量(kcal)
27
水分(g)
91.8
蛋白質(g)
2.4
脂肪(g)
0.3
碳水化合物(g)
4.8
鈉(mg)
2
膳食纖維(g)
1.5
膽固醇(mg)
0
2024-11-19 11:39:42 養生.健康瘦身
先前外國流行一種「蘋果減肥法」(apple diet),蘋果是優秀的水果,是纖維、磷、維生素A、鎂和鉀的良好來源,有助減重、抗癌、降低二型糖尿病風險、防止膽結石形成、增強免疫力、預防白內障等,有專家研發透過五天只吃蘋果和把它當飲食輔助,就能在短時間減少體重和增進健康。什麼是蘋果減肥法?蘋果減肥法是一個為期五天的飲食計劃,膳食的主要部分由蘋果組成,節食者在第一天只吃蘋果和流質食物。在剩下的四天裡,節食者被允許主要吃蘋果和其他營養豐富的食物,但每天不超過1200大卡。第一天,節食者只能在早餐、午餐和晚餐吃蘋果。第二天,節食者可以在早餐和晚餐時吃蘋果,午餐時可以吃蘋果和蔬菜。第三到五天,節食者可以在每頓主餐中吃水果、新鮮果汁、蔬菜果昔、蛋白質、乳製品以及蘋果。日本營養師暨料理研究家麻生玲美(麻生れいみ)採用蘋果減肥法親測效果,她表示這個方法含有大量有助節食的營養物質,讓人有飽足感,而且日常生活容易達成。由於現代人攝入大量加工食品,多吃這種天然食材對健康十分有益。以下為麻生實地體驗與心得:第一天磨碎一個蘋果,在早中晚餐吃了半個,甜甜的蘋果碎片非常好吃,感覺就像一種獎勵,這時她很驚訝「減肥是可以這麼容易的嗎?」,最驚豔的是只是半個蘋果就可以很有飽足感,如此一來持續進計畫似乎也沒難度。第二~四天每天搭配大量蛋白質、少吃碳水化合物,在過去一周用糙米代替白米,注意攝取量;除了繼續吃磨碎的蘋果,還會吃烤蘋果,有時用一個蘋果代替午餐(但晚上很餓,所以晚餐不這麼做)。第四天時她注意到上廁所排便的次數增加了,而且非常通暢,腸胃也感到比以前清爽。第五天俗話說「一天一蘋果,醫生遠離我」,到第五天意識到這個道理。麻生表示從小到大都是第一個感冒的人,有人說是「體弱多病」的體質;然而在蘋果減肥法期間,家裡每個人都感冒、咳嗽流鼻涕和輕微發燒,只有她是還保持健康的人。麻生認為這是因為蘋果能增強免疫力,當然維持均衡飲食和生活方式也是其原因,但不可否認地蘋果確實強化了健康。第六~七天隨著計畫接近尾聲,麻生增加蘋果的吃法,她特別喜歡一款使用磨碎蘋果加蘋果醋和灑上肉桂粉,吃起來就像精緻甜點。麻生表示經過一星期感受到腰部贅肉和健康都有明顯變化,也讓皮膚變好了。通常進入秋季她皮膚都會變得很粗糙,吃了蘋果後保持肌膚的光澤和健康。由於蘋果中含的多酚和維生素C具有美肌作用,防止皮膚粗糙,以前減肥喝的蘋果醋中含的醋酸也讓皮膚和頭髮有光澤。麻生總結一周以來蘋果減肥法的成效:體重: 減少1.2kg腰圍: 減少4.5cm體脂: 減少3%她坦言沒想到短短一周就能看到如此大的變化,如果設定一個短的周期,例如五天或一個禮拜,就能專注在飲食上而不會感到太大壓力;最高興的是這項以節食為目標的實驗不光是達成減重,還對美容和其他健康面產生影響,這會讓她想再度投入實行。麻生還分享遵循蘋果減肥法的五個要點:1.替代正餐在早餐、中午和晚餐中用蘋果代替一餐有助於減少卡路里攝入量,午餐或晚餐會是首選。2.飯前吃早中晚飯前吃蘋果有抑制血糖水準上升的作用,更容易有飽腹感,防止暴飲暴食。3.烤蘋果蘋果加熱時,可以促進果膠的吸收,減少血糖水準的升高,降低膽固醇水準。4.磨碎的蘋果磨碎蘋果對腸胃很溫和,還有讓人有飽腹感的效果。5.蘋果醋蘋果醋含有醋酸、蘋果酸、檸檬酸、有機酸等,可以燃燒脂肪和調節腸道。現在超市和超商都有賣可以即飲的果醋,很容易取得。資料來源/Women's Health
2024-11-19 05:19:44 焦點.食安拉警報
有些水果價格昂貴,如果放太久部份腐爛,很多人會把壞掉的地方切掉繼續吃,但這樣很可能會不知不覺中攝入足以致癌的劇毒物質。陸媒報導,湖南一名36歲的汪姓男子經營水果店,近日感到疲憊無力,本以為是長期操勞所致,但隨後出現皮膚發黃、體重驟降、食欲不振等症狀,立即到醫院就診。經醫生診斷汪男罹患肝癌,他坦言自家水果店裡經常有腐敗的水果,他捨不得丟掉就把爛掉的部份切除後食用,這一習慣持續很多年,醫師懷疑汪男年紀輕輕就得肝癌和經常性吃腐爛、發霉的水果有關。湖南省中西結合醫院腫瘤二科主任教授鄭天好指出,腐爛的水果裡存在黃曲霉毒素(黃麴毒素),這是一種劇毒,甚至比砒霜還毒,只要一毫克就可致癌。黴變產生的微生物不只存在於腐爛部位,還會隨著汁水在水果內部擴散,肉眼並不能判斷毒素的擴散範圍。因此即使是只壞了一點的水果,為了安全起見最好整個扔掉。最惡名昭彰的霉菌毒素:黃麴毒素根據南投醫院衛教資料指出,黃麴毒素不僅是有毒物質,更已被證實是誘發肝癌的主要毒素之一,最常和黃麴毒素聯想在一起的是發霉的花生,但所有沒有保存好的食品都有可能滋生黃麴毒素,包括五穀雜糧、堅果類、豆類、內臟、乳製品、雞蛋水果等。如何預防黃麴毒素?1.挑選新鮮的魚、肉、蔬、果,剩餘的最好置於冰箱保存,食材採先進先出的觀念。若發現食物發霉、過期,應立即丟棄。2.儘量少吃內臟類、醃漬類、乾貨式食物及經過長黴程序調味醬油。3.少吃易受污染的食物及其製品。4.注意農作物的收成、運輸、貯藏程序,避免黃麴毒素的發生。5.購買新鮮、真空包裝的米、豆、麥、五穀雜糧及其製品,並從外觀察是否長黴。包裝若有破損或色澤改變,不可購買。6.打開後,最好以乾燥的密封罐貯存在低溫、乾燥處,並在有效期限內吃完。7.政府定期抽檢食品中黃麴毒素含量,使食品業者重視黃麴毒素的預防。8.改變錯誤的飲酒習慣。9.不要因為可惜還是把沒發霉的部份吃掉,雖然外觀一切正常但其實菌絲早已在食物內生長了,若誤食輕者-噁心、嘔吐,重者-休克甚至造成死亡。
2024-11-19 02:43:54 養生.聰明飲食
你愛吃冷凍披薩、餅乾嗎?超加工食品是指經高度加工,往往包含人工香精、色素、穩定劑以改善口感和延長保存期限的食品,除了提升肥胖率,更被證實與癌症及死亡率有關。聯安預防醫學機構總院長鄭乃源表示,民眾可從選擇原型食物或低度加工食品,並注意食品成分表及營養標示,避免攝取超加工食品。據巴西聖保羅大學所創造的NOVA食品分類系統,加工食品分為4類:第1類:指未加工或經過最低加工的食品,即原型食物,如米、鮮魚、水果、鮮奶、乾燥豆類等。第2類:指經過加工的烹調佐料,如油脂、糖、鹽、麵粉。第3類:即食食品,即使用佐料調味的加工食品,如魚罐頭、火腿、泡菜、肉乾、調味堅果、現做麵包。第4類:指經高度加工,往往包含人工香精、色素、穩定劑等多種添加劑,以達到改善口感和延長保存期限的效果,如冷凍披薩、餅乾、速食食品等。鄭乃源指出,第3類的即食食品,是由第1類原型食物、第2類烹調佐料製作而成的加工食品,包括台灣常見本土料理,如水餃、臭豆腐、豬血、蚵仔煎、魚鬆、肉鬆、生煎包,若追求健康的飲食,應以第1類及第2類為主,第3類則應減量攝取,第4類應盡量避免食用。雖然適度的加工有助於保存營養素並延長保存期,但鄭乃源強調,超加工食品的製作過程往往使其偏離天然食品,正是健康風險的來源,且由於超加工食品方便及非常順口,因此也可能會有成癮的問題,就有美國研究發現,超加工食品成癮的成人為14%、兒童為12%,這種成癮性使人難以控制攝入量,並影響健康。另外,超加工食品經常大量添加澱粉、糖和飽和脂肪,熱量密度極高,同樣重量下,熱量遠高於低度加工或未加工食品,歐洲跨國研究以NOVA食品分類分析日常飲食,發現民眾攝取NOVA第1類食物重量占71.5%,熱量佔35.9%,而第4類超加工食品重量僅13.7%,熱量卻已高達32%。因此,經常攝取超加工食品,可能導致肥胖、第二型糖尿病和高血壓等代謝性疾病。研究提到,超加工食品缺乏膳食纖維,並含有大量化學添加物,這些物質可能改變腸道微生物群的組成,造成腸道健康問題,引發慢性發炎,腸道菌叢的不良變化會影響整體免疫功能和消化功能,甚至可能引發腸漏症,使得有害物質更容易進入血液,導致更多健康問題。研究顯示,60歲以下的消費者,若超加工食品消費超過19.9%,整體認知下降加速28%、執行功能下降加速25%,雖然60歲以上的消費者對超加工食品的消費比率並無特別影響,但也預示提早預防、減少攝取超加工食品的必要性,此外時常攝取過多的糖及甜烘焙品等超加工食品,也對幼童的認知功能會有負面影響,尤其是語言理解能力。研究也指出,超加工食品通常含有空熱量,空熱量即為缺乏維生素、礦物質及蛋白質等營養素,熱量來源主要為添加糖及不健康脂肪,營養價值低,也具低膳食纖維、高碳水化合物含量、高鹽、高飽和脂肪的特性,並可能添加有害添加劑及汙染物,因此可能具致癌性。鄭乃源借鑒他國經驗,提供民眾避免超加工食品攝取過量的方法,包括優先選擇新鮮的水果、蔬菜、全穀物和天然肉類,這些食物富含纖維質、維生素和礦物質,有助於維持身體健康,其次是避免即食、微波加熱、預熱、顏色鮮豔、香味濃郁、口味厚重、可以經久保存的食品,儘管這些食品方便、好吃,但其高糖、高鹽和高脂肪的特性,會增加健康風險。鄭乃源進一步提到,民眾在購買加工食品時,仔細查看食品標籤,避免選擇含有大量添加劑的產品,如人工香料、色素、增味劑、增稠劑等。選擇成分簡單、添加物少的食品更為健康,再者控制食材的質量和調味料的使用,並盡可能減少外食,避免過度繁複的烹飪方式。
2024-11-17 07:46:53 醫療.風溼過敏免疫
氣溫變化大,感冒頻繁不易痊癒、過敏嚴重、倦怠感揮之不去,可能都是免疫力下降的警訊。身體的免疫細胞擔當「保家衛國」的任務,太弱容易被各種病菌入侵,太強可能起內鬨打起細胞內戰。在各種病毒肆虐的環境中,如何適當強化免疫力?免疫系統是人體健康的關鍵,不過「免疫力」和人們口語常說的「抵抗力」不完全相同,抵抗力可以視作免疫力的泛稱。以過敏為例,表現出來的症狀,是反覆感冒、咳嗽、流鼻水,醫師指出,「但是他們的免疫力沒有比人家差」,生病只是「身體這次作戰輸了」,下次再碰到這個病菌的抵抗力就上升。均衡飲食、充足睡眠、規律運動和壓力管理,都是提升抵抗力的方式。被病毒侵犯如「更新病毒碼」,能提升抵抗能力。秋冬天氣變化,免疫力較容易下降嗎?中華民國免疫學會理事長葉國偉認為「不會」,免疫力下降應該是指個人的體質,精確來說,「免疫力差」應該是指患者「免疫功能有問題」。每個人都有免疫力,少數罕病個案,是基因等先天因素導致免疫力缺損,遭受病毒或細菌強烈攻擊時,可能完全無抵抗能力,因此引發敗血症等。葉國偉表示,免疫力是我們身體的免疫系統,有很多不同的細胞,一般來說,是當身體遇到外來病菌侵犯的時候,細胞會趕快製造出對抗外來侵害的「武器」,作戰贏了當然就不會生病,輸了就會產生疾病症狀,但也代表身體再遇到同個病毒就不會生病、下次的對抗能力會提升,就像是家長常說陪孩子「更新病毒碼」。孩子常咳嗽、流鼻水,過敏症狀可能被誤為免疫力差。有些小朋友常感冒、咳嗽、流鼻水,家長就會認為孩子免疫力比較差,但其實有時候是過敏症狀。葉國偉指出,以過敏症族群為例,表現出來可能是反覆感冒、咳嗽、流鼻水,但是他們的免疫力沒有比人家差,而是身體出現的過敏症狀被誤會成免疫力差。常有人說,高壓忙碌會造成免疫力或抵抗力低下,因而容易生病。葉國偉說,有可能是生活作息改變,壓力大的確會影響身體對抗病菌的侵犯,「抵抗力」變弱就容易生病,未必是「免疫系統」出問題;而且抵抗力變差有時候是暫時性的,只要調整好作息、壓力解除,這些症狀自然就會減少。免疫系統與生俱來,過強可能侵犯正常細胞。葉國偉表示,身體的免疫系統是與生俱來,多數人都有正常的免疫系統,僅少部分的人有免疫缺損,如抗體缺乏、嚴重的複合型免疫功能缺乏等,可能比一般人更容易遭受病毒或細菌的強烈攻擊,甚至對於病毒完全沒有抵抗能力,或在出生幾個月後,被嚴重的細菌感染,導致敗血症甚至死亡。不過,免疫能力也可能在後天受到影響,例如愛滋病就屬於「後天免疫缺乏症候群」(AIDS),病毒感染會造成患者的免疫能力整個被壓制,容易受到感染。不過,免疫系統太強也不好,會讓身體喪失辨識病源的能力,可能發生攻擊自己身體正常細胞的「自體免疫疾病」。帶狀疱疹病毒活化 多因老化致免疫力下降談到免疫力減弱,常讓人聯想到俗稱「皮蛇」的帶狀疱疹,書田診所皮膚科主任醫師蔡長祐說,水痘帶狀疱疹病毒活化引起的皮膚病,好發於冬季至早春,通常在過度勞累、緊張、季節變換之際發生,與免疫功能低下有關。隨著年紀增長所導致的免疫力下降,是水痘帶狀疱疹病毒再次活化的重要因素。治療方面,使用抗病毒藥、藥膏敷料及減緩神經痛藥物,主要目的是抑制病毒繁殖及水泡擴散,並避免傷口感染以及後續神經痛。預防帶狀疱疹,需要良好的免疫力,施打帶狀疱疹疫苗是提升抵抗力的方式之一。蔡長祐提醒,罹患過帶狀疱疹不代表終身免疫,當人體抵抗力下降,還是有可能復發,特別是50歲以上、慢性病患者或生活作息不正常、壓力大等免疫力較差者,都是高危險族群,應維持健康的生活型態、充足睡眠、調適壓力及接種疫苗,都有助於提升免疫力。感冒頻繁不易痊癒、過敏嚴重、倦怠感揮之不去,都可能是免疫力變弱的警訊,就好像身體內的士兵,要抵抗入侵身體的病菌,可透過調整生活作息、規律運動、釋放壓力等,飲食也是重要的關鍵,包含國健署「我的餐盤」所列的六大類食物。參考「我的餐盤」口訣,盡量攝取原型食物。對於提升免疫力的食物,營養師公會全聯會理事李哲佑說,碳水化合物、蛋白質和脂質等巨量營養素都不能缺乏,可參考衛福部國健署推出的「我的餐盤」,口訣包含早晚一杯奶、每餐水果拳頭大、菜比水果多一點、飯跟蔬菜一樣多、豆魚蛋肉一掌心、堅果種子一茶匙。很多民眾可能會認為,直接吃維生素保健品更方便,但營養師建議應該先補充巨量營養素,並建議從「原型食物」中攝取,如南瓜、馬鈴薯、地瓜等,之後才是維生素C、D和鋅、硒等微量元素,其中鋅、硒可從海鮮類取得;維生素C可從蔬果等攝取;維生素D則能藉由菇類或牛奶等補充。攝取植化素抗氧化:茄紅素、花青素、葉黃素。除了維生素、礦物質、蛋白質外,有抗氧化功能的植化素也很重要。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中心主任許惠玉說,包含葉黃素、葉綠素等,都能免於自由基的發炎反應,間接提升免疫功能。許惠玉說,常見的植化素如茄紅素,協助人體清除導致老化與眾多疾病的自由基,具有增強人體的免疫力、減少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降低紫外線對皮膚的傷害等作用,可從番茄、紅椒、胡蘿蔔等獲取;花青素可抗氧化、抗發炎、預防罹患癌症,以及增強血管的彈性,預防心臟疾病、舒緩過敏症狀等,可藉由紫高麗菜、茄子、紫菜等獲得。增加腸道好菌、睡個好覺,都能增強免疫力。李哲佑說,很多研究都傾向維持腸道健康,免疫力會增加。因為腸道是人體最大的免疫器官,除了補充益生菌,增加腸道菌叢的多樣性、生態平衡,更重要的是日常飲食,腸道容易發炎的人,通常是加工製品攝取過多、原型食物吃太少。除了飲食,充足的睡眠也和抵抗病菌有關。李哲佑表示,常見於蛋白質食物的酪胺酸如奶製品等,屬於褪黑激素的原料,建議在睡前約30分鐘至1個小時,可以喝一杯溫牛奶;其餘如最近熱門的GABA也可助眠,常見於糙米、發酵的茶等,但建議不要太晚吃這類食物,以免反而影響睡眠。長期規律運動,再忙都要給自己15分鐘動一動。除了食物,長期規律運動也相當重要。中華民國免疫學會理事長葉國偉說,最基本的「健走」簡單又省錢,也可以騎腳踏車,或稍微提高強度,跑步或爬郊山,也可以到健身房運動,「我自己以前也很少運動,現在一天不運動很難過。」有時候覺得工作很累,就要有點「強迫自己」動起來,每天至少半小時,如果真的很忙,15分鐘稍微伸展也好,好過直接坐在沙發上休息。葉國偉說,有時候結束工作很累,也會有想偷懶的時候,但他會強迫自己至少騎半小時的腳踏車,能換來身心舒暢。他也建議民眾,運動不要只做一兩天,就因為肌肉痠痛想放棄;短時間的運動累積起來雖然也有好處,但不建議每次只動個3、5分鐘,因為5分鐘內的運動,通常只是在熱身而已,持續較長時間可以讓心肺功能更提升。每個人對壓力的適應能力不一樣,葉國偉表示,小朋友可能因為考試或學業因素,上班族則因工作節奏帶來壓力,會導致睡不好或亂吃東西而營養不均,進而衍生失眠等慢性問題。如果因為工作或學業壓力,覺得自己的免疫力稍微減弱,就要找到自己的壓力來源並改善,例如正向思考,或把自己的時間管理做得更好。責任編輯:辜子桓
2024-11-17 06:25:22 失智.大腦健康
最新研究發現,中年人每天吃堅果可明顯降低失智症風險。這是一國際小組的研究結果;該小組針對5萬300名英國成年人進行問卷調查,以50多歲為主,受訪者回答堅果食用習慣的相關問題,研究小組再後續追蹤,平均七年,檢視是否患有失智症。5萬多名受訪者約發現1400失智症病例;研究人員將年齡、性別、體重、教育和生活方式等因素多方納入考量後確定,每天吃堅果可降低 12% 失智症風險。選擇無鹽堅果並每天吃大約40克的一把,好處更大,罹患失智症風險更降低16%。這項研究結果發表在九月份的「Geroscience」雙月刊;該刊物以衰老生物學及相關生物醫學應用研究為主題。多項研究長久以來一直認為不良飲食與失智症風險息息相關。由27名失智症專家組成的「柳葉刀委員會」(Lancet Commission)今年確定,肥胖、糖尿病和中年高膽固醇都在導致失智症風險增加的14項生活型態因素之內。專家建議,富含水果、蔬菜、全穀物和健康脂肪的地中海飲食、得舒飲食(DASH,旨在降血壓) 和麥得飲食(MIND,以吃深綠蔬菜為主) 可能對大腦健康最有利。這三大類飲食的關鍵元素就是「堅果」。西班牙研究人員去年在「營養」(Nutrients)雜誌上撰文稱,堅果是營養豐富的食物,含有許多潛在的神經保護成分,包括單元不飽和和多元不飽和脂肪酸、纖維、維生素B群、非鈉礦物質和高營養成分。他們也將核桃稱為「最有利於認知健康的堅果」。一位骨科醫生最近表示他愛吃核桃,核桃富含omega-3脂肪酸,有助於大腦發育和功能。美國國家老化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on Aging)研究人員發現,吃核桃可能有助於增強阿茲海默症患者的記憶力。阿茲海默症(Alzheimer's)是美國老年人失智症最常見原因。最近研究顯示,全美近700萬人已被診斷出患有失智症,該研究警告,另有數百萬人可能出現症狀但尚未被正式診斷出來。人口老化趨勢下,全球失智症患者預計將從2019年的5700萬人增加到2050年的1.53億人。
2024-11-17 05:40:53 養生.聰明飲食
免疫系統是身體的第一道防線,強化免疫系統有很多方式,包括規律運動和良好的睡眠品質,均衡的飲食也很重要,其中某些營養素更扮演關鍵角色。以下是美國註冊營養師Chelsea Rae Bourgeois推薦能增強免疫力的食物。柑橘類水果提到柑橘類水果,就會想到維生素C,身體的組織生長和修復,維生素C都扮演關鍵角色。它也是一種抗氧化劑,可對抗自由基,有助防癌和其他慢性病。身體無法自行產生維生素C,須由食物中攝取。紅色甜椒紅色甜椒比多數的柑橘類水果含有更多維生素C,且含有另一強大的抗氧化劑β-胡蘿蔔素,也是甜椒呈現鮮紅外觀的原因。β-胡蘿蔔素也是維生素A的前驅物,因此和皮膚、眼睛的健康也有相關。優格許多研究都指出腸道健康與整體的健康存在關聯,腸胃道住著複雜的微生物,與身體的免疫作用有很大關聯。吃優格等富含益生菌的食物,可以增加好菌,有助腸道菌叢多樣化。深綠色蔬菜冬季正值葉菜類盛產季,所有深綠色蔬菜都與健康的免疫系統相關,它們富含各種營養素和纖維質,滿足營養需求,也可改善腸道健康。研究顯示,經常食用深綠色蔬菜,可減少體內的氧化損傷和發炎。家禽類雞胸肉、火雞胸肉等家禽類富含維生素B6,對於T淋巴細胞和白血球的生成很重要,是免疫系統發揮最佳功能的關鍵之一。研究顯示,維生素B6缺乏與發炎相關。多脂魚類多數免疫細胞中都有維生素D受體,顯示維生素D與免疫系統正常運作密切相關。多脂魚類是補充維生素D的良好來源,根據國健署資料,每100克鯖魚含25.2微克、每100克鮭魚含11微克維生素D,都超過一日所需。堅果鋅能調節免疫系統內的信號通路,腰果、杏仁和松子等堅果是鋅的絕佳來源。薑薑的抗氧化和抗發炎特性已廣為人知,能降低心血管疾病等慢性健康問題的風險。研究發現,生薑可阻斷促發炎細胞激素(Pro-inflammatory cytokines),並抑制導致體內發炎的氧化分子。薑黃薑黃含「薑黃素」,是一種生物活性化合物,有抗發炎、抗氧化特性。薑黃素與免疫系統中的細胞(如巨噬細胞和自然殺手細胞)共同作用,增強人體的防禦能力。大蒜大蒜含有多種與免疫相關的化合物,這些生物活性化合物透過其抗菌、抗發炎、抗氧化和神經保護特性,促進體內的各種生物過程。例如,支持大腦、腸道和心臟健康。此外,研究也指出,大蒜可以增強免疫反應並減少發炎。責任編輯:辜子桓
2024-11-15 10:35:16 慢病好日子.慢性腎臟病
日本小說家堀川惠子目睹丈夫林新氏10多年來接受血液透析(洗腎)、腎臟移植和再透析的療程,她伴在身邊一切看在眼裡,出版了一本實錄書籍「停止透析的那天」(透析を止めた日),揭露透析患者的心酸歷程。只是吃根香蕉都會出人命?林先生有時會開玩笑說「我聽說一口氣吃掉一根香蕉很容易就死了」,這也不完全是個玩笑,背後藏著透析患者害怕猝死的恐懼。對透析患者來說,香蕉是一種象徵鉀的食物,鉀是人類所需的礦物質,能正常維持肌肉收縮和神經功能,在水果和蔬菜中含量豐富。透析病人因為排出鉀的能力降低,若飲食未限制鉀的攝取,容易使血鉀過高。鉀可透過透析過濾,但一次可過濾的量有限,高鉀血症會影響心肌收縮並導致心臟停止跳動,鉀超量常被認為是透析患者猝死的原因。(相反地低鉀也會引起問題),林先生先前的血液檢查鉀量經常超標。猝死總是來得很突然,因此惠子非常注意先生飲食的鉀含量,含有大量鉀的蔬菜,如菠菜、芋頭、馬鈴薯和竹筍,應該徹底煮沸,盡可能排出多餘的鉀; 如果將其切碎增加截面,就可以排出更多的鉀。 為了保持鬆脆感,必須在它們變形之前從水中取出。而處理生菜沙拉由於是生的不能煮沸,鉀容易溶於水,所以會將切碎的高麗菜或切成薄片的黃瓜或洋蔥長時間泡水,並且增加橫斷面,用流動自來水沖洗比泡在碗中效果更好。林先生最愛的水果也是隔天才能吃一次,而且是夫妻一人一半分食。惠子意識到一天三餐要達到均衡飲食是不可能的,所以會努力以周為單位達成均衡,重點在於不要在短時間大量吃同樣的食材。血液透析的痛苦就像跑完一場全馬惠子只要有空就會陪先生去做血液透析,過程非常煎熬,針頭比一般抽血的針粗兩倍多,患者被迫固定在位置上4小時。許多人會以為他們只是睡在床上,認為是輕鬆的休息,但血液被抽出身體、經過機器過濾再輸回體內,那樣巨大的工程會給心臟和血管帶來沈重負擔,4小時的透析就像跑個全程馬拉松一樣繁重,很多長時間透析的患者都有心臟疼痛和四肢末端以及穿刺部位疼痛的症狀。在這漫長痛苦的4小時無法動彈、入睡和上廁所,心理壓力也很大,林先生只好看書打發時間,還練就單手翻書的熟練本領。惠子為了體驗先生的感受,有幾次在家沙發躺4小時並持續伸出左手,還把手機和飲料放在身旁打算放鬆一下,最終從來沒有撐完整個過程,要維持同個姿勢躺在同個位置沒想到會這麼痛苦。透析患者最大的苦痛 家人都不了解惠子陪先生去做透析時,環視整個透析室,發現陪患者來的親人非常少,但這也不奇怪,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要忙,但這也意味著很多家人對透析患者的處境不夠清楚,甚至一無所知。患者自己走出家門去做透析、自己回家,往返醫院就像上班通勤,他們看起來很獨立,和健康的人沒什麼兩樣,可能內臟裡的疾病也與普通人沒太大差別;但對透析患者而言,只要停止透析就意味死亡,血液透析這種醫療的表象和現實存在巨大落差。林先生先前和父母同居,在某個深冬的凌晨五點,他要搭最早一班電車去醫院做透析,在走廊遇到剛從廁所出來的父親,當時父親對著他大吼「這麼早你要去哪?」,林先生表示要這麼早起、每周要到診所報到三次求生存,但爸爸卻彷彿活在另一個世界,當時這讓他非常震驚。惠子補充公公並不是特別冷漠或健忘的人,但任何人都對自己不了解的世界難以想像,即使是自己也一樣。惠子坦言透析患者非常孤獨,往往只能躺在床上4小時忍受痛苦等著時間過去,而且透析是一種「替代」部分腎臟功能的方法,並不是「治癒」腎臟,繼續透析不代表會好轉,很多患者被焦慮折磨,擔心他們是否一輩子都得與機器設備為伍,以及自己還能活多久。她呼籲患者的親人如果能在透析過程中稍微體貼一下患者,就能減輕他們的孤獨感;當她第一次了解透析治療的殘酷,並看到丈夫從不抱怨,就此意識到透析患者最大的痛苦是來自心理上的苦。資料來源/現代ビジネス
2024-11-15 07:30:00 養生.營養食譜
玉米是一種營養價值豐富且具有多種健康益處的食物。雙色水果玉米甜度較甜玉米高,有豐富的維生素E及纖維素,可抗衰老、助消化;甜玉米β-胡蘿蔔素含量最豐富;紫玉米則有豐富花青素,幫助抗氧化。 「玉米」是一種廣泛種植且受歡迎的食物,除了微甜微甜的口感外,玉米也因其豐富的營養價值而倍受青睞。它含有多種維生素、礦物質和纖維,有助於維持身體的健康。根據食品營養成分資料庫(新版)資訊顯示,玉米筍及白玉米熱量較低。若要以玉米取代澱粉攝取,要特別留意,糯玉米的熱量約等於同等份量白飯的熱量。玉米可代替白飯?玉米是一種營養價值豐富且具有多種健康益處的食物。高敏敏營養師在粉絲專頁發布關於玉米的衛教資訊,其內容顯示,雙色水果玉米甜度較甜玉米高,有豐富的維生素E及纖維素,可抗衰老、助消化;甜玉米β-胡蘿蔔素含量最豐富;紫玉米則有豐富花青素,幫助抗氧化。 提供能量:是碳水化合物的良好來源,可以提供身體所需的能量,有助於維持日常活動和運動的活力。 促進消化:富含膳食纖維,有助於促進腸道健康,預防便秘並延緩血糖上升,飯後較不容易感到飢餓,脂肪也較不易合成。 提供維生素和礦物質:玉米含有維生素A、維生素C、維生素E、維生素K等多種維生素,以及鎂、鉀、磷等礦物質,這些營養素對於免疫系統功能、細胞生長和修復、骨骼健康等都非常重要。 保護眼睛健康:玉米中的維生素A和抗氧化成分有助於保護眼睛健康,預防視網膜退化和其他眼部問題。 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玉米中豐富的膳食纖維、維生素和礦物質,可以幫助降低膽固醇,對於預防高血壓、動脈硬化,維持心臟的正常功能有幫助。 抗發炎:玉米中的一些成分(如花色素苷)具有抗發炎作用,有助於減輕身體的發炎反應。 改善水腫:玉米中的鈣具有預防水腫的效果。玉米的健康風險 黃麴毒素致癌黃麴毒素是一種重要的致癌因子,特別在台灣潮濕且高溫的環境中,黃麴菌容易生長繁殖。主要污染的食物包括穀類、豆類等,若在運送和儲存過程中不當,就可能受到黃麴毒素的污染。黃麴毒素是由發霉食物產生的化學物質,具有高度致癌性,其中以黃麴毒素B1最為具有致癌性。 花生、玉米、穀類和種子等食物容易受到黃麴毒素的污染,尤其在長期儲藏的情況下,需要格外注意。為了保護自己的健康,我們應該選擇新鮮的食材,確保食品儲存和處理的衛生環境,以及適當的儲存方式,以減少接觸黃麴毒素的風險。 另外,也要避免「食用過量」與「睡前吃」。雖富含膳食纖維,但攝取過度可能會造成便秘問題,且食用太多也有機會導致過多的熱量;睡前吃玉米恐影響脹氣,讓睡眠品質變差。玉米濃湯的做法矽谷美味人妻曾撰文教大家,使用鮮奶油製作出美味的玉米濃湯! 材料:玉米粒1罐、鮮奶油1/2杯、鮮奶1杯、去邊白吐司2片(可用高纖吐司代替)、鹽1/4小匙、黑胡椒少許。 做法:1. 吐司去邊撕成小塊,並預留一小碗玉米粒2. 將剩下的玉米粒連同湯汁,鮮奶,鮮奶油,吐司塊放到鍋中,用手持電動調理棒打成濃湯3. 再將玉米粒加回濃湯裡,小火煮沸,加少許鹽和黑胡椒調味 參考資料農糧署、農業知識入口網、高敏敏營養師 延伸閱讀減肥就吃「蒸玉米」!營養師:解便秘,還預防高血壓、動脈硬化萬用食材「玉米筍」,有無苞葉哪個好?一文公開「玉米筍」的挑選、保存撇步:原來「這狀況」應冷藏玉米是澱粉,竟然可以助減肥!糯玉米、黃玉米、白玉米...熱量差3倍!想減肥請選這種吃 責任編輯:陳宛欣核稿編輯:林勻熙延伸閱讀: 一直拉肚子怎麼辦?6警訊快就醫!一表區分急性和慢性腹瀉,教你7型態大便分類法 11款「超商常見飲料」竟是「糖份炸彈」!米漿、牛奶都上榜...營養師:第一名恐喝掉20包糖
2024-11-15 07:08:15 養生.抗老養生
澳洲生物學家、哈佛教授大衛·辛克萊(David Sinclair)是知名鑽研遺傳學,研究抗衰和治療老年疾病的學者,現年55歲的他外貌看起來像是30多歲的年輕人,他有一套自己的凍齡秘訣,這些方法被套用到85歲的父親安德魯(Andrew)身上,也收穫很好的效果,高齡的爸爸活得像3、40歲的青壯年。辛克萊在自撰的書《Lifespan》中提到,父親安德魯70多歲的時候表明不想在晚年變成虛弱的老者,因此開始了一些新的改變,其中包括運動、旅行、冒險、社交和飲食,這些運動的強度甚至連30多歲的人都會感到累。安德魯這些年來上山下海,甚至前往非洲、沙漠和熱帶雨林旅行,他向教練證明自己比小30歲的兒子還強壯。年過80歲的他沒有記憶力衰退的問題、沒有疼痛和慢性病、沒有抑鬱,他感覺自己還像3、40歲時的狀態一樣。運動安德魯每周做高強度訓練兩次,一次70~90分鐘,先在划船機熱身15分鐘,再跑2500公尺,然後做伸展運動和舉重訓練,其中包括卧推、腿部推舉、捲腹運動等。他還每周做一小時的皮拉提斯提高靈活度,以及幾乎每天步行5~7公里。他偶爾還會爬樓梯,最近的紀錄是15分鐘爬上40層樓。飲食只有運動無法保證80歲長者的健康,安德魯很注意飲食,不吃垃圾食物,只吃家常菜和健康的餐廳外食,包括大量蔬菜、雞肉和海鮮,偶爾加入一點牛肉。早餐吃麥片、常常忙到沒吃午餐。一周喝幾次酒但不過量,也會偶爾吃點甜食,但也不會吃太多,不喝含糖軟性飲料;他會吃很多水果,但坦言沒有喝到足夠的水,這部份還在努力中。補充劑安德魯會服用多種補充劑和藥物,包括二甲雙胍、降血壓和膽固醇的藥物、NMN補充劑(Nicotinamide Mononucleotide,菸醯胺單核苷酸)、白藜蘆醇,有時想到還會補充維生素D。辛克萊強調父親並不是在做臨床實驗,也無法得知這些藥物和補充劑對他有什麼影響,還需要更多實驗證據和對照組才能證實,但即使這些東西有幫助,也不能忽視父親對健康付出的巨大付出與努力。安德魯坦言如此健康還有「運氣」成分,與他同年紀還活著的人不是足不出戶就是住在療養院。辛克萊表示父親分享的這些方法雖然不是所有人都適用的處方,但這讓他非常健康,他表示這就是長壽的意義,健康活著陪伴孩子度過人生重要時刻。資料來源/Lifespan
2024-11-14 05:51:32 養生.聰明飲食
被喻為「神級早餐」的速食店楓糖風味厚鬆餅,是日本人氣熱銷餐點,獨特口感和風味擄獲了粉絲味蕾,昨日登台販售,馬上造成搶購熱潮,各分店開賣一個小時就售罄。不過,醫師提醒,楓糖加鬆餅、豬肉的「重量組合」,偶一為之即可,過量會影響身體健康。鬆餅是隱藏版的肥胖魔王成大醫院內分泌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歐弘毅表示,早餐是一天活力來源,吃錯或吃過量,會讓葡萄糖和胰島素快速飆升,飯後反而疲憊,一整天處在昏昏欲睡狀態。造成熱賣話題的楓糖厚鬆餅漢堡,一份直逼600大卡,再加上1杯含糖奶茶或是玉米濃湯,還有限時段供應的薯餅,早餐熱量大爆表。歐弘毅說,除了熱量之外,這款早餐的含糖量也很驚人!鬆餅是隱藏版的肥胖魔王,有糖、澱粉,另添加褐色的楓糖。若以國健署建議的「每日飲食添加糖攝取量不宜超過總熱量的10%」,換算2000大卡不宜超過50公克糖,楓糖風味厚鬆餅可能已經占去一天攝取量的5成。楓糖吃起來帶有一點焦香味,不過,真正楓糖並沒有這種香氣,甚至沒有香味,要小心焦糖化問題。歐弘毅提醒,有些糖屬於果糖,吃了之後不會有飽足感,反而引發大腦對甜味的渴望,容易有饑餓感並且造成肥胖。早餐吃錯或吃過量血糖飆歐弘毅說,一早吃進太多醣類,尤其是精緻澱粉、含糖食物及飲料等,確實會影響血糖波動;而早餐吃「太豐盛」,大量血液都會集中到胃部幫助消化,讓大腦供血不足,往往導致吃完飯後就會感覺疲倦想睡,建議要檢視自己吃進去的食物是否太多澱粉類。2個錯誤進食習慣危害腸道歐弘毅指出,民眾常見2個錯誤進食習慣,包括纖維攝取不足、進食太快,這些會危害腸道健康,也會讓營養失衡。但不論是哪一餐,都要補足蔬菜水果,多攝取膳食纖維,可促進消化健康,且增加飽足感,更要細嚼慢嚥,反覆咀嚼讓大腦接受「飽了」的信號,才不會過量進食,有助於調節血糖濃度,控制體重,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
2024-11-14 01:25:41 養生.營養食譜
研究指出,每周吃一定分量的胡蘿蔔,其豐富的天然抗氧化劑可預防發炎和促進心臟健康。不過不少人不敢吃紅蘿蔔,認為它有一種特別的味道,農糧署教大家一個料理小訣竅可以替胡蘿蔔去生味。胡蘿蔔是天然的抗氧化劑 各色胡蘿蔔營養大不同胡蘿蔔(別名紅蘿蔔)有種特殊氣味,很多大人小孩都不吃。不過根據根據美國營養學會6月底在2024年營養年會上公布的一項研究指出,每週吃3份小胡蘿蔔(1份約100克),可顯著增加橙色根莖類蔬菜的重要營養成分β-胡蘿蔔素,根據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的數據,β-胡蘿蔔素可以進一步轉化為維生素A,有助保護眼睛,更是天然的抗氧化劑,能消除自由基,提升免疫功能,有助抗老防癌,保持心臟、肺部和其他器官的健康。農糧署指出,胡蘿蔔是冬季作物,主要產期分布於11月至隔年4月。胡蘿蔔其實顏色很多,除了大家最熟悉的橙色「紅蘿蔔」,還有富含茄紅素的紅色、葉黃素的黃色,含有富含多酚類和花青素的紫色胡蘿蔔,各色胡蘿蔔營養大不同。偶爾輪流吃不同顏色的胡蘿蔔,不僅能讓餐桌色彩繽紛,還能補充各種不同的營養。最建議吃「彩虹餐盤」,也就是讓盤子裡有各種顏色的食物,即使不是每次吃飯時,只要全天和一周可以吃到各種顏色的食物,就能獲得身體運作所需的關鍵營養素。如何消除胡蘿蔔獨特味道?而如真的不愛胡蘿蔔味道的話,不妨搭配生菜沙拉、涼麵、涼拌菜料理等一起吃吃看,讓其他食物的味道蓋過它。網路上也有許多網友分享消除胡蘿蔔味道的方法,先將胡蘿蔔泡鹽水5到10分鐘,再用水沖乾淨後可直接生吃。若要打成胡蘿蔔汁,建議可以加點堅果及柑橘類水果,也有的加蜂蜜與檸檬,或加蘋果等其他水果,就可去除很多人不愛的獨特味道。農糧署教大家的方法,同樣是吃之前先泡水,輕鬆3步驟可去除胡蘿蔔的生味。3步驟去除胡蘿蔔生味1.切:先將胡蘿蔔切成適口的大小2.泡:在鹽水中浸泡10分鐘3.瀝:瀝乾後即可食用紅蘿蔔可以生吃嗎?加點油與肉一起煮最營養另有許多人疑惑,胡蘿蔔可以生吃嗎?事實上,胡蘿蔔生吃是沒問題的,只是胡蘿蔔當中的β-胡蘿蔔素是脂溶性維生素,須藉由油脂和加溫當媒介,才能增加人體吸收β-胡蘿蔔素的量,建議胡蘿蔔烹煮後再吃。營養師劉怡里也曾受訪提醒,胡蘿蔔雖然營養價值高,但不可吃過量,以免色素沉澱在皮膚上使肌膚變為暗黃。她同樣建議胡蘿蔔適合加點油炒肉或與肉一起燉煮,營養成分最能被吸收。【參考資料】.《鮮享農YA - 農糧署》臉書粉絲專頁 .《食農教育資訊整合平台》 .聯合報系新聞資料庫
2024-11-13 05:30:00 醫療.泌尿腎臟
台灣腎臟病盛行率攀升,全台慢性腎臟病人口突破200萬!雖多數人處於疾病前期階段,但也因早期沒有明顯症狀,甚至到末期腎病變,才可能出現如尿毒症等情況,因此恐高達96%腎臟病患者未察覺,因此早期預防和定期檢查十分關鍵。腎臟病如何檢查?飲食能如何預防?由洪永祥診所透析醫療服務中心院長、三軍總醫院腎臟科兼任主治醫師洪永祥告訴你。初期症狀難察覺!致病原因有哪些?台灣有「洗腎島」之稱,因腎臟病患者數量龐大,約有10萬人需要進行洗腎,超過200萬人患有慢性腎衰竭。這類疾病早期通常沒有明顯症狀,許多患者在第四、五期時才出現「蛋白尿(泡泡尿)、水腫和高血壓」等問題。此時,病情已非常嚴重,可能需要進行透析治療。腎臟病的主要誘因是慢性病,如糖尿病和高血壓,這些疾病會逐漸損害腎臟功能。常見的患者在生活習慣不佳下,可能長期忽視如蛋白尿等症狀,認為這是飲食或生活習慣引起的小問題。實際上,這些警訊應及時處理,否則病情惡化到後期時,治療難度將大大增加。腎臟健康如何確定?檢查記住「雞生蛋」雖然腎臟疾病的進展較慢,這也為早期發現提供了機會。定期健康檢查,特別是「血液和尿液檢查」,對於提早發現異常十分重要。透過及早改變飲食習慣、控制血壓和血糖等措施,能有效延緩腎臟功能的惡化。在腎臟檢查中,可以找到「雞生蛋」3個檢驗項目,了解自己的腎臟功能狀況,.雞:「肌酸酐」,能反映腎臟的過濾能力。肌酸酐會因肌肉量而異,肌肉較大者可能會有較高的肌酸酐,因此運動後檢查容易出現誤差。.生:「腎絲球過濾率」,從肌酸酐數據計算而來。把肌酸酐、年齡和性別帶進公式,就可以算出腎絲球過濾率,60分以上才算及格,分數越低,代表腎功能越不好。.蛋:「蛋白尿」,可能是腎臟炎症的徵兆或腎臟病變的結果。檢測出蛋白尿後應及時就醫,以便早期治療保護腎功能。飲食怎麼吃?台灣腎臟疾病盛行與飲食習慣息息相關。國人廣泛攝取高油、高鹽、高糖飲食,特別是加工食品和夜市小吃,如水餃、小籠包、炸雞等,無形中對腎臟造成負擔。為了保護腎臟健康,應選擇清蒸、水煮等低油、低鹽的烹飪方式,並多攝取蔬菜等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加工食品如水餃和小籠包內含豐富的油脂,特別是五花肉餡的食物,不僅熱量高,還含有大量飽和脂肪和鈉,這些成分會讓腎臟長期處於高負荷狀態,增加慢性腎臟病的風險。許多人誤以為這類食物相對健康,事實上它們可能比油炸食品更具隱藏風險。此外,含鈉量高的食物如日式拉麵和鐵板麵也是腎臟的隱形殺手。一碗日式拉麵的鈉含量可能高達4000到6000毫克,遠遠超過每日建議的2400毫克。長期攝取過多的鈉會導致高血壓,進而損害腎臟的健康。喝水顧腎 怎麼喝才對?喝水,是保持腎臟健康的關鍵。腎臟過濾功能依賴足夠的水分,特別是腎絲球的運作。每個腎臟中有數百萬個微小的過濾單位,稱為腎絲球,這些單位需要充足的水來過濾廢物。雖然茶、咖啡、湯等飲品可以計入每日的水分攝取,但建議以「白開水」為最佳選擇。因為純水能最有效地幫助腎臟過濾體內廢物,避免不必要的糖分和添加物負擔腎臟。茶和黑咖啡中含有抗氧化成分,適量飲用對健康有益,但過量攝取咖啡因可能引發過度利尿,反而對腎臟不利,特別是在腎功能衰退時。至於飲用量,一般來說,每人每日需攝取的水量與體重相關,大約60公斤體重的人需攝取2000cc的水分。雖然液體可以來自多種飲品及食物,如水果、湯等,但建議避免過多含糖飲料如汽水或碳酸飲料,這類飲品會增加身體負擔。藥物、保健食品會傷腎嗎?慢性腎衰竭患者的飲食通常受到許多限制,例如需選擇低磷、低鉀和低蛋白的食物。但許多保健食品的設計是針對一般人群的,磷和鉀的含量未必受限。以益生菌為例,它們通常來自乳製品發酵,這些產品可能含有高磷和鉀,對腎臟健康可能造成風險。另外,在藥物方面,使用上應根據醫師的評斷來決定,適當使用才能達到療效。如最常被民眾使用的止痛藥,短期內使用止痛藥可以控制發炎(長時間的發炎可能會造成腎臟的問題),但如果長期服用,則需要謹慎。可以選擇一些短期內對腎臟影響較小的藥物,如非腎臟代謝的普拿疼,或者局部使用的貼布藥膏,來減少對腎臟的影響。也要提醒,西藥在急需時可以使用,但長期依賴藥物不是最佳方案。最重要的是要消炎,避免讓腎臟受到更多損害。如果對藥物使用感到擔心,建議多喝水,並尋求醫師的建議來找到合適的治療方案。腎臟與心血管的關聯腎臟疾病與血管類疾病有密切的關聯,特別是與三高(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息息相關。腎臟病和三高之間的關係是雙向的:三高可導致腎臟病,而腎臟病也可能引發三高。實際上,大約80%的情況下,腎臟病患者是因為代謝症候群而間接受害,這些症狀可能逐步發展為糖尿病、高血壓,最終導致腎衰竭。避免肥胖是控制這些問題的關鍵。曾有位55歲的高血壓患者原本腎功能穩定,但因工作緣故造成飲食不當,進而導致肥胖、腎功能迅速惡化,蛋白尿也隨之出現。經由控制飲食和體重,他的狀況才有改善。因此,維持健康體重對於預防腎臟病及其相關共病非常重要。延伸閱讀: 一直拉肚子怎麼辦?6警訊快就醫!一表區分急性和慢性腹瀉,教你7型態大便分類法 家裡有喇牙代表什麼?喇牙有毒嗎?怎麼趕走牠?專家:千萬別用拖鞋打!用「這招」就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