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延緩老化、降血壓血脂…天天喝茶好處多 6種抗發炎茶飲推薦

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疾病百科/ 癌症腫瘤/ 癌因性疲憊症(癌疲憊)

癌因性疲憊症(癌疲憊)

  • 審稿:饒坤銘/義大癌治療醫院內科副院長、義守大學醫學院教授
  • 審稿:劉峻宇/臺北榮民總醫院輸血醫學科主任、國立陽明交通大學醫學系內科學科副教授

更新時間:2024-05-15

  • 疾病名稱: 癌因性疲憊症(癌疲憊)
  • 英文名稱:Cancer-Related Fatigue(CRF)
  • 別名:癌疲憊

癌因性疲憊症(癌疲憊)是什麼?

想看看,一個有效的抗癌治療,如果因為副作用,導致治療中斷,或病人不願意繼續接受治療,這會是多可惜的事,癌因性疲憊症,就是最常阻礙治療進行的原因之一。

癌因性疲憊症,簡稱「癌疲憊」,是一種與癌症本身或癌症治療相關、讓人持續困擾且主觀感受到的疲勞感,這種疲勞感或身體耗弱感,涵蓋身體上、情緒上、甚至是認知上,而且這些感覺,不成比例的高於近期之身體活動量,影響到正常生活。例如:

無法處理家庭日常事務,甚至連洗澡、如廁等基本的自理活動也變得困難;也可能影響到正常進食,導致營養攝取不足;影響情緒,導致憂鬱失志;甚至因身體過於虛弱,被迫延遲或中斷治療,這都可能讓狀況惡化。

根據2015年針對台灣北、中、南共23所醫療院所的研究調查指出,92%台灣癌症病人具有癌因性疲憊症問題,甚至超越睡眠困難、疼痛、食慾不振、憂鬱,成為最令人困擾的症狀。

這個症狀,不只發生在正在接受治療的患者,更頭痛的是,有些病人的癌疲憊並不會隨著治療結束而消失,如果不加以妥善處理,甚至可能會日益嚴重。

癌因性疲憊症(癌疲憊)有哪些症狀?

常見的癌因性疲憊症(癌疲憊)會出現以下的症狀:

  • 感到與近期活動程度不成比例的明顯疲累、缺少活力或需要增加休息
  • 全身虛弱、沉重
  • 難以集中精神、注意力
  • 習慣做的事變顯得乏味
  • 不少睡、睡不好、難早起、睡太多
  • 睡醒依舊感覺疲累,精神未恢復
  • 任何事都必須經過一番掙扎、勉強自己去做
  • 因為疲累而感到悲傷、失意煩躁
  • 因為疲累,做事容易放棄
  • 記性變差
  • 做了費力的事,會持續感到病懨懨、不舒服

癌因性疲憊症(癌疲憊)的疾病發展?

癌疲憊是病人主觀感受的症狀,因此在臨床上需要仔細評估病人是否有疲憊問題。通常可以使用疲憊視覺類比量表(VAS)或數字等級量表(NRS),讓病人根據自身感受給出相應的評分。其中,0分代表沒有疲憊,而10分則表示想像中最嚴重的疲憊狀態。

對於評分未滿4分的病人,可以透過非藥物處置來預防或延緩疲憊程度的進展。而對於評分達到4分以上(包括4分)的中、重度疲憊,則需要特別關注。醫護人員應該進行深入評估,並在制定治療策略時考慮增加藥物治療。

統計顯示,高達92%的台灣癌症患者在罹患癌症期間都會出現疲憊問題,其中有四分之一的患者屬於中重度疲憊。
 

癌因性疲憊症(癌疲憊)有哪些併發症?

  • 焦慮和憂鬱:癌疲憊常常讓病患「失志」,結果是焦慮、憂鬱和失能同時存在,相互加重病人的情緒負擔;而治療的藥物,有可能會更增加疲憊感。
  • 貧血:貧血會導致疲憊,而癌疲憊可能導致營養攝取不足,或因造血細胞受癌症/癌症治療影響,更惡化貧血情況,進一步加重癌疲憊感。
  • 睡眠障礙:癌疲憊可能導致睡眠質量下降,形成惡性循環,使病人感到白天更加疲憊,夜晚睡眠質量更差。
  • 生理、情緒和認知影響:除了身體上的疲勞外,癌疲憊還可能影響病人的情緒、認知能力和行為表現,降低生活品質和自信心,對家庭和人際關係造成負面影響。

癌因性疲憊症(癌疲憊)的成因是什麼?

癌因性疲憊症的生理機轉目前尚未清楚,但目前最受關注且證據最多的論述為發炎學說,認為癌症或癌症治療,會產生大量促進發炎的細胞激素。

細胞激素會影響中樞神經系統而產生疲憊、睡眠異常、發燒、肌肉痠痛等症狀;甚至干擾皮質醇與血清素的分泌、影響造血功能而產生貧血,破壞生理時鐘的平衡。

此外,癌症或癌症治療引起的代謝失調,如代謝率提高、營養失調、肌肉代謝物異常堆積等,也被認為是癌疲憊的原因

哪些人容易得到癌因性疲憊症(癌疲憊)?

幾乎每位癌友都可能有癌因性疲憊症的症狀,病友家屬與醫護端,都應時常主動察覺並討論疲憊症狀。
 

癌因性疲憊症(癌疲憊)的檢查方式有哪些?

癌因性疲憊症(癌疲憊)的檢查方式主要包括以下步驟:

  1. 詢問病人是否感到疲憊: 醫療人員應詢問病人是否有疲憊的感覺,這是首要的步驟。
  2. 使用疲憊量表: 讓病人使用學界製作的疲憊量表,根據自己的感受表達疲憊程度。這可以是疲憊視覺類比量表(VAS)或數字等級量表(NRS)等。
  3. 評估分數: 根據病人的評分,將其歸納為輕度、中度或重度疲憊。未滿4分被歸為輕度疲憊,而4分以上則被視為中度或重度疲憊。
  4. 進一步評估: 對於評分達到4分以上的中重度疲憊,醫療人員應該進行更深入的評估,包括詢問可能的原因,以及制定適當的因應策略。

癌因性疲憊症(癌疲憊)該如何治療?

根據《癌因性疲憊之診療與照護指引》,癌症病人在診斷後,均應接受規律的疲憊評估。一般治療處置建議從非藥物處置開始,若無法改善或緩解疲憊的惡化,就應該加入藥物治療。

台灣癌症安寧緩和醫學會編撰「癌因性疲憊症」醫病共享決策表,透過簡單圖卡,讓癌友更了解疾病本身、改善方法和各種藥物的優缺點,幫助患者和醫師找出最適當的治療方式。

非藥物處置:

  1. 能量保存法:檢視每日常規活動,設定活動優先順序,以最少的力氣進行活動。
  2. 多運動:研究顯示運動是最有效的非藥物處置方式,可以增加身體的能量和活力。
  3. 提升心理健康:學習壓力管理技巧、正念減壓等心理健康方法。
  4. 增進睡眠品質:建立良好的睡眠習慣,避免睡眠中斷或負面影響。
  5. 攝取充分營養:確保飲食均衡,增加營養攝取,避免營養不良。
  6. 輔助療法:如瑜珈、針灸等輔助療法,有助於緩解疲憊。

如果經非藥物處置,疲憊分數仍達4分以上,便應考慮加入藥物治療。

藥物治療:

  1. 黃耆多醣注射劑:是目前唯一具有衛生福利部藥證許可,針對癌因性疲憊症的藥物;《癌因性疲憊症之診療與照護指引》指出,黃耆多醣注射劑的臨床實證顯示,可改善中重度癌因性疲憊症,是最具有要物治療實證的藥物。
  2. 精神刺激藥物:指引指出,根據臨床研究,使用於疲憊程度或病情較嚴重的病人較具效果,但在用藥前應審慎考量劑量、用藥時間、濫用風險及病人疾病等臨床情形,充分評估相關風險與效益。
  3. 類固醇藥物:指引指出,有臨床證據顯示可以改善癌症病人的疲憊和生活品質,但長期使用有安全性風險,故建議只用於癌症末期,且合併有疲憊、厭食症、或腦部或骨骼轉移引起之疼痛的病人。
  4. 中草藥:如蔘類,指引指出,蔘類有臨床試驗顯示可以改善癌因性疲憊,但因中藥在使用上會受原料製備等影響,建議使用前應諮詢醫療團隊。
     

癌因性疲憊症(癌疲憊)的保養照護重點?

臨床上,從病患進入診間起,醫護人員便應開始給予衛教資訊,並在過程中主動關心,同時教育病患和家屬,有疲憊狀況要主動告知。

經評估屬於未滿4分的無疲憊或輕度疲憊程度,仍應即早以非藥物處置介入,預防或減緩疲憊程度惡化。

當非藥物處置都已經嘗試,但疲憊分數仍達4分以上,便應考慮加入藥物治療。
 

癌因性疲憊症(癌疲憊)該如何預防?

癌因性疲憊很難預防,最重要的是醫病雙方對治療可能帶來的副作用,先做好準備。一旦有症狀發生時,醫師得先釐清是否有其他因素,例如貧血、內分泌失調、感染、憂鬱等問題導致病人有疲憊的感覺。

而所有罹癌的患者,應都先接受癌疲憊評估,未大於四分的輕度疲憊,會以「非藥物處置」來預防或延緩癌疲憊惡化:

  • 運動,研究證實最有效的預防與延緩惡化之非藥物措施
  • 能量保存法:檢視每日常規活動,設定活動優先順序,以最少力氣做活動
  • 優質睡眠,減少非睡眠時間停留床上、限制午休時間、睡前減少刺激事件
  • 均衡營養,留意自身營養與貧血情形
  • 認知行為治療,學習如何安排作息、調適自我照護及因應
  • 心理社會措施,如正念減壓、心理支持、壓力處理技巧
  • 其他輔助療法,如瑜珈、針灸等
  • 中午小睡20~30分鐘,避免睡太久影響晚上睡眠
     

癌因性疲憊症(癌疲憊)主要的發生部位?

身體、情緒、認知。

癌因性疲憊症(癌疲憊)要看哪一科?

癌疲憊在癌症病人非常的常見,故建議跟癌症治療團隊詢問相關癌疲憊治療的資訊。資訊。由主治醫師安排藥物與非藥物的治療建議,並視需要會診身心科、營養治療科、復健科、中醫、心理師等。

找附近醫師

就醫前該注意哪些?

統計指出,有83%病患曾經嘗試改善疲憊,卻只有約一半的病患「主動」向臨床醫護人員提及疲憊情形,是癌疲憊造成病患生活品質低落主因之一。

臨床上,癌因性疲憊症應當持續規律評估處置/治療、預防、及再評估。癌症病人初次診斷即需做癌因性疲憊症評估,住院病人可每日評估一次疲憊情形,門診病人則於每次回診時接受疲憊評估,病人可運用疲憊日誌評估和紀錄自己的疲憊情形 。

課程推薦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