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疾病名稱: 異位性皮膚炎
-
英文名稱:Atopic dermatitis
-
別名:異位性濕疹
異位性皮膚炎是什麼?
異位性皮膚炎是一種慢性且持續性的皮膚過敏疾病,與家族遺傳有關。最常在嬰兒期或兒童期就開始發病。主要特徵為病灶奇癢無比,尤其晚上睡覺時特別癢,睡眠品質不好進而影響白天的課業、工作。
嬰兒型的異位性皮膚炎病症較集中在前額與頭皮,冬季雙頰或頸部會出現乾燥脫皮的現象,患部伴隨搔癢導致嬰孩哭鬧不安,不易入睡。之後,會慢慢轉移到四肢的屈側,如手肘窩、膝窩。而兒童型及成人型的異位性皮膚炎,病灶會轉到四肢的伸側。急性發作起來的搔抓可能使皮膚損傷帶有滲出液,長期下來造成該部位皮膚增厚、膚質變粗,顏色也變深,就像又粗又黑的象皮一般,儼然變成慢性溼疹的外觀。
通常異位性皮膚炎患者同時還會帶有多個個人或家族性的過敏性鼻炎、氣喘、蕁麻疹或過敏性結膜炎等病史,也就是所謂的異位性體質。多數隨著年齡的增長,病況可望緩解,但也有些是在青春期過後或到成年期才發病,然而大抵皮膚狀況均屬敏感,易於發炎,為避免刺激與惡化,應積極把握住五大原則:避免皮膚乾燥、天氣熱、流汗、曬太陽、壓力大和焦慮。
異位性皮膚炎的成因是什麼?
遺傳到異位性的體質與細胞免疫功能異常,是目前認為造成異位性皮膚炎的主要因素,許多病患的血清中可檢驗出免疫球蛋白E(IgE)異常高過正常值、嗜伊紅性白血球的數值有時會偏高,這多半就是和過敏反應有關。天生皮膚太過敏感,一旦接觸到種種誘發外因,例如:環境過於炎熱或乾燥,攝入致敏性的食物或花粉、塵蟎等,觸摸刺激性的物質,如肥皂、絨毛玩偶、地毯、尼龍、動物皮屑等,另外還有情緒壓力、出汗、反覆摩擦等,都可能造成異位性皮膚炎的發作。由於觸發因子相當複雜,若沒有調整居家環境和生活習慣,忽略皮膚的保溼護理,反覆發病的機會很高。
異位性體質除了表現為異位性皮膚炎之外,還有氣喘及過敏性鼻炎等兩種表現。根據醫學統計,如果雙親其中一人出現這三種異位性體質中的任何一種,生下來的小孩遺傳異位性體質的機率約百分之六十,而如果雙親兩人均屬異位性體質,機會更高達百分之八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