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不要幫忙洗衣煮飯、帶孫,在死前把所有財產花光!呂秋遠給10忠告,教你如何當受歡迎婆婆

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疾病百科/ 心血管/ 心包膜炎

心包膜炎

  • 審稿:黃建銘/振興財團法人振興醫院心臟醫學中心心臟功能室主任

更新時間:2023-09-23

  • 疾病名稱: 心包膜炎
  • 英文名稱:Pericarditis

心包膜炎是什麼?

我們的心臟有兩層膜包覆,像袋子一樣保護著心臟,這兩層膜稱為臟層和壁層,合稱心包膜,兩層膜之間為心包腔,內含約30毫升液體,稱為心包膜液,幫助減緩心臟跳動所產生的摩擦力衝擊,當心包膜發炎,便產生心包膜炎,心包膜一旦發炎,很容易造成刺激、腫脹與疼痛不適。如果因發炎導致過多液體,就會壓迫心臟,沒有及時穿刺引流,很可能導致死亡風險。
心包膜炎主要分急性、慢性,以急性心包膜炎佔多數,發生率約為每年十萬人二十八例。在發達國家,八到九成病因不明,並被認為是病毒性的。細菌與黴菌感染等都可能引起急性心包膜炎,其他心臟病像急性心肌梗塞之併發症、心臟手術等因素,尿毒症 ,腫瘤,輻射線也都可能造成心包膜發炎,而引發慢性心包膜炎或心包膜炎反覆發作的因素,則包括結核病,紅斑性狼瘡、類風溼性關節炎等自體免疫疾病。此外,關於心包膜炎引起心包膜積水,也可以是漏出性,滲出性 ,出血性或者化膿性成分。
無論是急性心包膜炎或慢性心包膜炎,都可能干擾心臟功能,雖然多數是輕症,在有些罕見情況,心包膜炎還是可能造成心律異常、死亡等嚴重後果,因此還是要留意相關警訊,治療原則以消炎、止痛為主。
一旦出現心包膜炎,胸痛是最常見症狀,病患通常感覺劇痛或刺痛,有些病患會感覺悶痛、隱隱作痛,或胸口悶悶的,好像有一股壓力壓在胸口。
心包膜炎造成的胸痛,常出現在胸骨後方,或出現在胸部左側,這種疼痛也可能擴散至左肩、脖子,在咳嗽、躺下或深呼吸的時候,往往感覺更痛,當坐直或身體往前傾,疼痛就會減輕。
除了胸痛,其他症狀還包括乾咳、倦怠、全身虛弱無力、腿部腫脹、低燒、心悸、躺下時會喘與腹部腫脹等。當胸痛情況改變,或出現新症狀,務必盡快就醫,心包膜炎的許多症狀與其他心肺疾病類似,因此不管出現哪種胸痛,都建議就醫接受進一步評估、檢查。

心包膜炎有哪些症狀?

  • 胸痛
  • 胸悶
  • 乾咳
  • 倦怠
  • 全身虛弱無力
  • 腿部腫脹
  • 低燒
  • 心悸
  • 躺下時會喘
  • 腹部腫脹

心包膜炎該如何預防?

  • 採用健康生活、飲食,規律運動,提升免疫力。
  • 盡量遠離感冒、得流感或得Covid-19族群。
  • 勤洗手,減少感染風險。
  • 建議注射Covid-19疫苗、流感疫苗、德國麻疹疫苗等疫苗,降低感染合併心肌炎、心包膜炎機率。

心包膜炎的保養照護重點?

如果是心包膜炎輕症病患,只要多休息,不舒服時在醫師指示下使用止痛藥,便可逐漸復原。
在復原的過程中,要避免激烈運動、活動,或參與競賽型運動,這些運動、活動都會讓身體更不舒服,心包膜炎也易加重。

心包膜炎有哪些併發症?

  • 心包膜積水
  • 縮窄性心包膜炎與心包填塞

哪些人容易得到心包膜炎?

  • 所有年齡層都可能出現心包膜炎,但16歲到65歲男性出現心包膜炎的機率比較高。
  • 過去罹患心包膜炎,且治癒族群當中,約30%可能重複感染,再一次出現心包膜炎。

心包膜炎的成因是什麼?

心包膜炎就是心包膜發炎,發生原因包括細菌、黴菌與病毒感染、風溼熱、類風溼性關節炎、全身性紅斑狼瘡、硬皮症、腎衰竭、尿毒症、腫瘤、心臟病、心臟手術、嚴重胸部外傷與部分抑制免疫藥物等。另外,注射Covid-19疫苗中的mRNA疫苗,極少數人也可能出現心包膜炎罕見副作用,特別是12歲到17歲男性族群,風險較高。

心包膜炎的疾病發展?

心包膜炎通常是急性發作,多數病患很快就會復原,如果是反覆發作類型,復發時間常在第一次發作的18到20個月,最剛開始第一次發作,症狀往往最嚴重,之後症狀嚴重程度常比較趨緩。
如果是打mRNA疫苗引發心包膜炎副作用,發生時間通常在打疫苗一星期後或28天內,常發生於第二劑疫苗,多數病患為輕症,會逐漸自行康復。

心包膜炎的檢查方式有哪些?

  • 理學檢查:多數心包膜炎病患是因胸部、肩膀後側劇痛與呼吸喘、呼吸困難症狀就醫,醫師問診時,不只針對症狀,也會詢問過去疾病史、用藥史與治療紀錄等資訊。此外,若是心包膜炎,透過聽診器,醫師可聽到「心包摩擦音」,特別是身體前傾、暫時憋氣,接著再吐氣,心包摩擦音會更清楚。
  • 胸部X光檢查:藉由胸部X光檢查,可觀察心臟尺寸有無變化,並了解肺部是否產生積水現象,如此才能知道心臟結構、肺部等器官是否受影響。
  • 心電圖(ECG或EKG):從心電圖檢查可看出PR波下移,ST波升高,亦可見心臟節律是否出現變化,大約半數病患,心臟節律會出現異常,另有部分病患,心臟節律則沒有出現任何改變。
  • 心臟超音波:從心臟超音波,可觀查心臟運作情況,並確認心臟周遭是否有液體堆積,心包積水量多寡或是否有心包膜積水引起壓迫造成心包填塞現象,透過這些資訊,才能輔助診斷、擬定治療計畫。
  • 心臟斷層掃描(CT scan):接受檢查前,需先注射顯影劑,多數使用含碘離子顯影劑,在心臟斷層掃描影像中,可看出心包膜是否出現鈣化,從心臟斷層掃描檢查,也可觀察心包膜是否發炎、有液體堆積或是否有腫瘤,若心臟附近有其他疾病病灶,也會呈現於影像報告。 心臟核磁共振造影(Cardiac MRI):檢查前,需先注射含釓離子顯影劑,透過心臟核磁造影,可確認有無心包膜積水,並觀察心臟心包膜是否發炎,或心臟是否增厚或受壓迫。
  • 心導管檢查:這項檢查屬於侵入性檢查,多採用局部麻醉,但對於某些病患,當心臟因心包膜積水引起嚴重合併症心包填塞,從心導管血流動力檢查就可以測量出來。
  • 抽血檢查:進行抽血檢查,主要是為了確認有沒有心肌梗塞,或評估心臟是否正常運作,如果患有心包膜炎,血液指數中的「紅血球沉降速率」(Sedimentation rate-ESR)與「高靈敏度C反應蛋白」(發炎指標)往往比正常值高。此外,透過血液檢查也可確認是否有紅斑性狼瘡、類風溼性關節炎等自體免疫疾病。

心包膜炎該如何治療?

1.藥物治療:治療藥物選項包含止痛藥、秋水仙鹼與類固醇。止痛藥選項有阿斯匹靈(Aspirin)、布洛芬類(Ibuprofen)藥物,而秋水仙鹼可減輕身體發炎反應,進而治療急性心包膜炎症狀,或症狀復發時,也會考慮使用這款藥物,不過有肝腎疾病的病患不適合使用秋水仙鹼。至於類固醇則是強效抗發炎藥物,會干擾治療病程,萬不得以才會使用。當症狀沒有改善,或其他藥物有禁忌或效果不彰,才會考慮使用類固醇。
2.其他治療:當心包膜炎引發心包腔積水,便必須透過手術或其他方式進行治療,像心包膜穿刺術合併引流心包膜液體、心包膜切除術等,都是可能選項。

心包膜炎要看哪一科?

  • 心臟內科、心臟血管內科
找附近醫師

心包膜炎主要的發生部位?

  • 心臟心包膜組織

就醫前該注意哪些?

在就醫前,可先寫下自己的症狀與症狀發作頻率、情境,若因其他疾病正在用藥、接受治療,或之前有感染病史、注射疫苗,也要讓醫師了解,診斷才會比較精準。

課程推薦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