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五分鐘快手煮出三道菜!她曝婆婆吃素20年很健康「外貌超凍齡」

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疾病百科/ 肝膽腸胃/ 血便(便血)

血便(便血)

  • 審稿:陳嘉哲/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治醫師

更新時間:2023-10-03

  • 疾病名稱: 血便(便血)
  • 英文名稱:Hematochezia
  • 別名:便血

血便(便血)是什麼?

血便大至上分肉眼可見及非肉眼可見,肉眼所見是指上完廁所後,發現馬桶內有鮮血,或是擦拭的衛生紙上沾鮮血,由於血便的情形輕重不一,有時候是進行糞便潛血檢查時發現陽性,才被告知有血便情形,這屬於肉眼看不見的血便。

但無論何種情形,血便就代表消化道可能有某處正在出血,包括上消化道的胃部、小腸前端或下消化道的小腸後端與大腸直腸的疾病所引起;下消化道疾病是造成血便的主因,尤其是大腸直腸或肛門出血佔比達80%至85%。

另外,血便的顏色,也跟出血點有關係,若是鮮紅色糞便,比較是下消化道疾病造成,離肛門越近的疾病顏色愈深,越遠就會轉為暗紅色。如果糞便中的血是一滴滴的或噴射方式濺出,與大便呈現分離的狀況,或在衛生紙上沾有一大片血跡,通常與痔瘡或肛裂關係較大,仍要留意是否由直腸炎、直腸癌引起。

至於比較黑的糞便像柏油狀 (Tarry stool) 或是黑便 (Melena),主要是由於上消化道出血引起,常見如:胃潰瘍等,嚴重時會合併有吐血的情況。

由於血便發生原因很多,一般來說,若因糞便較硬、排便不順而出血時,有可能是肛裂或痔瘡所引起;但若同時有排便習慣改變、糞便黏液變多、大便變細、體重下降或發燒、腹痛等其他症狀時,就可能是更嚴重的大腸直腸癌或憩室炎等疾病,應盡快就醫診治。

因此,必需找出問題才有辦法對症下藥,而而治療的方式,也因疾病而不同,若痔瘡,嚴重者(符合開刀適應症)需開刀治療,若是癌症則看癌症期別,手術化療放療都有可能;至於其他感染性或的腸道問題,則多以藥物治療為主。

在診斷部份,判斷是否為癌症引起,經過詳細的問診跟肛門指診之後,若有懷疑是大腸或直腸出血,可以建議做大腸鏡檢查,排除是否因大腸直腸癌的造成的血便。

預防端會建議改善生活習慣,要維持多蔬果少紅肉,維持好的腸道健康,並養成運動習慣、戒菸戒酒。若本身有大腸直腸癌病史或有大腸瘜肉的民眾,則必需定期進行大腸直腸鏡追蹤檢查,降低罹癌風險。國民健康署提醒民眾的護腸四重點,「健康飲食、規律運動、定期篩檢、確診後定期治療」。五十歲以後除了定期做糞便潛血檢查,更建議至少做過一次大腸鏡檢查。

血便(便血)有哪些症狀?

  • 鮮紅色血便
  • 暗紅色血便
  • 血便合併水便

血便(便血)該如何預防?

最擔心就是發生大腸直腸癌,由於早期並沒無明顯症狀,最可靠的檢查方法還是靠篩檢,國民健康署補助50歲至74歲國人每兩年一次的免費糞便潛血檢查,建議一定要去做篩檢,也建議50歲以後一定要做一次大腸鏡檢查。糞便潛血檢驗結果為陽性者,根據統計,大腸直腸癌的比例約5%、瘜肉為40 ~50%。

另外,也建議可進行全大腸鏡檢查,若有大腸直腸癌家族史之高風險族群,建議在40歲就提前做大腸鏡,或是家族中最年輕的大腸直腸癌患者發病年齡前10年,就開始接受大腸鏡檢查;至於有家族性息肉症候群家族史者,由於可能在25歲前就早發大腸直腸癌,建議青春期過後就先做一次大腸鏡檢查。

除了定期篩檢,有效預防大腸癌的方法也包括多蔬果飲食,蔬果的纖維質可以促進腸道蠕動,幫助維持腸道健康,建議每日攝取足量多樣的蔬果,有助於維持良好的腸道運作。這也是預防痔瘡及肛裂的好方法。

血便(便血)的保養照護重點?

  • 攝取用高纖飲食改善便祕,可以同時降低惡性痔瘡和肛裂的機率。
  • 溫水坐浴可以放鬆肛裂症狀。
  • 若是大腸憩室炎或大腸癌手術後,建議採行低渣飲食,多補充水分軟化糞便,食物也應充分咀嚼,以防糞便過大、阻塞,口味則應儘量清淡不油膩,不吃刺激性食物。
  • 維持運動習慣可幫助身體代謝,並增進體能及腸胃蠕動,養成正常排便的習慣,並維持心理健康。

血便(便血)有哪些併發症?

  • 息肉
  • 大腸直腸癌

哪些人容易得到血便(便血)?

  • 長期便祕者
  • 少蔬果多肉食者。
  • 久坐不運動者。
  • 有大腸癌家族者或有瘜肉病史者。
  • 肥胖者。

血便(便血)的成因是什麼?

  • 痔瘡:從肛門內靜脈血管叢及結締組織衍生的疾病,肛門會出現搔癢、灼熱、疼痛、突起等症狀,危險因子很多,包括自然的老化、肝硬化、懷孕、久坐,腹瀉、便祕等。這些因素可能造成肛門壓力增加,進而影響血液的回流,導致痔瘡。痔瘡的盛行率約有四成,有程度不一的痔瘡症狀,有的久治不癒、有的治好了又復發。
  • 肛裂:肛門皮膚組織上出現傷口、裂傷,通常是因為糞便太硬太乾,通過肛門口時造成撕裂傷而導致,而且解便時會很痛。
  • 大腸直腸癌:是台灣癌症發生率最高的癌症,約15%與遺傳基因有關,如果一等親內有人罹患大腸癌,那麼罹患大腸癌的機率為一般人的二至四倍。約有85%的大腸癌來自肥胖、老化、不良的飲食生活習慣等。
  • 消化性潰瘍:通常指胃部、十二指腸粘膜有潰瘍,多數是由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所致,另外,長期或高劑量使用非類固醇類抗發炎藥物也可能引起潰瘍。台灣不少肝硬化患者因食道靜脈曲張或胃靜脈瘤,導致嚴重出血。胃癌潰爛也可能出血,其他病因包括:出血性胃炎、食道胃接合處黏膜撕裂(酒後嚴重嘔吐造成)等。
  • 大腸憩室出血:「大腸憩室」結構形成的原因有是先天或後天因素,使得原本平滑的大腸表面產生凹陷,造成大腸內壁出現如坑洞般的現象,當有未消化的食物或糞便掉入卡在憩室內,再加上腸腔內壓力過大引起憩室壁侵蝕時,便會引起微穿孔而發炎。
  • 發炎性腸道疾病:包含潰瘍性大腸炎和克隆氏症,是自體免疫系統異常所造成。由於會有持續腹痛及長期慢性腹瀉,且伴隨血便、黏液便;有些會伴有發燒、白血球增加、疲倦等症狀,需要找專科醫師做相關檢查如大腸鏡診斷。
  • 腸道血管異常增生:在腸道黏膜中有時會有蜘蛛網狀的血管,稱為血管異常增生,通常以老年病患較多。大部分來自靜脈的出血,也大多會自行停止。
  • 非疾病因素:食用特定蔬果如紅肉火龍果、胡蘿蔔、番茄、木瓜、甜菜根、紅鳯菜、仙人掌果等,會因植物性色素或纖維殘渣,糞便被染成偏紅色。另外攝取富含鐵質的動物性食物,例如:鴨血或豬血等食品,或補血的鐵劑、碳粉、鉍劑、中藥草等,排泄物可能呈暗褐色、黑色或紅色。

血便(便血)的疾病發展?

痔瘡或肛裂可能是因長期缺少纖維質攝取,而造成糞便習慣改變,不易解便。至於大腸直腸癌,從瘜肉、進展到惡性腺瘤,最後變成大腸癌的過程,平均需耗時5到10年。

血便(便血)的檢查方式有哪些?

血便會因為發生原因不同,大便的顏色深淺及形狀也會不大相同。

  • 鮮紅色:會因痔瘡排便時用力擠壓造成靜脈出血所引起,或糞便太硬造成排便困難或是肛門壓力太大而形成肛裂,鮮血會伴隨在糞便尾端,有時候血會一滴一滴的,或飛濺在糞便上,擦拭時衛生紙上也會出現明顯鮮血跡,肛門會出現搔癢、灼熱、疼痛等症狀。
  • 暗紅色:最擔心就是大腸直腸癌引起,由於是癌細胞侵襲、破壞正常組織引起,血液留在腸內一段時間才隨糞便排出。但當惡性腫瘤位置靠近肛門,也可能排出鮮紅的血色,且血液較為均勻混合在糞便上且帶有黏液、糞便變得越來越細,甚至像小指或鉛筆狀,有時也會合併大便習慣改變或是裡急後重(有便意,想上廁所,但到了廁所卻又上不出來的感覺)的狀況。
  • 黑便:常見是胃潰瘍或十二指腸潰瘍等上消化道疾病連續性的失血造成,由於流出的血液經消化道消化液(胃酸)作用後,就會使糞便呈現黑色,如同柏油狀,又稱瀝青便。
  • 血便合併水便:多數由腸道感染性疾病引起,主要就是如痢疾的致病菌:志賀氏痢疾桿菌或痢疾阿米巴,會伴隨嚴重的腹瀉、腹部絞痛及發熱,糞便成為水便或液狀,並帶有黏膜、血液及膿細胞。

另一個原因就是發炎性腸道疾病,如大腸憩室炎、潰瘍性大腸炎、克隆氏症等,當腸道反覆發炎會造成血便,且有持續腹痛、長期腹瀉,大便質地變稀軟或水瀉,有些會伴隨血便、黏液便。

有些消化道出血並非以血便來表現,有時會以類似瀝青的「柏油便」來反應消化道出血,病人根本不知自己糞便中有血液存在,因此必須經過糞便潛血檢查,若是陽性反應,就表示糞便中帶有肉眼看不見的血,得進行後續追蹤檢查。

至於血便的診斷工具,最準確的無疑是內視鏡檢查(包括胃鏡、肛門鏡、乙狀結腸鏡、大腸鏡),目前有無痛鏡檢已大大改善受檢時的不適感。

另外,核子醫學檢查、血管攝影檢查、電腦斷層血管攝影術,也是臨床上診斷下消化道出血的工具。特別是內視鏡無法觸及的部位,例如發生在小腸的出血。

血便(便血)該如何治療?

  • 痔瘡或肛裂

治療上需要經過專科醫師的診視跟評估,保守治療可以使用痔瘡藥膏或相關藥物,並建議溫水坐浴,也會開立軟便劑可以軟化糞便硬度,促進排便順暢。若肛裂反覆發生則可能需要進行手術。

  • 大腸直腸癌或大腸息肉

治療上需要經過專科醫師的診視跟評估。可以大腸鏡切除,也可能需要手術或其他化療放射治療。

  • 大腸憩室出血

一般保守治療可以自行停止出血。治療上需要經過專科醫師的診視跟評估。仍需有大腸鏡的檢視。

  • 腸道血管異常增生

治療上需要經過專科醫師的診視跟評估。可透過大腸鏡以電燒方式止血,但仍有復發的可能。

  • 發炎性腸道疾病

治療上需要經過專科醫師的診視跟評估。以免疫調節劑藥物為主。

血便(便血)要看哪一科?

  • 肝膽腸胃內科、大腸直腸外科、家醫科
找附近醫師

血便(便血)主要的發生部位?

  • 肛門處、消化道(如胃部、小腸、大腸)

就醫前該注意哪些?

  • 可以拍下血便照片,方便提供給醫師參考。
  • 仔細觀察自己血便的顏色、形狀等。
  • 若是尋求第二意見,可先備妥其他醫院的病歷及相關影像資料。

課程推薦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