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缺鐵性貧血

  • 審稿:蕭惠樺/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血液腫瘤內科主治醫師

更新時間:2024-03-27

  • 疾病名稱: 缺鐵性貧血
  • 英文名稱:Iron-deficiency anemia, IDA

缺鐵性貧血是什麼?

缺鐵性貧血是貧血常見的原因之一,主要由於鐵質不足,導致無法合成足夠的血紅素,因而產生一種小球性、低血色素貧血。此病發生在各年齡,台灣地區19~44歲的育齡期婦女中,患有缺鐵性貧血者的比例高達60%,是所有貧血症中最常見的一種。
可透過補充鐵劑(分為口服與靜脈注射),輸血(血色素過低時),治療過程中,須經常接受血液檢查,來確定貧血情況是否改善。飲食方面則可多攝取富含鐵質和可促進鐵質吸收的維生素 C的食物,預防缺鐵。
缺鐵性貧血的診斷只是一種症候群,並非最終的病因,接受輸血或補血劑只是減輕症狀,因此當一個人得到缺鐵性貧血時,一定要仔細尋找發生缺鐵性貧血的可能原因,並針對造成缺鐵的原因一併處置,才能對症治療。

缺鐵性貧血有哪些症狀?

  • 體力虛弱
  • 易疲倦
  • 噁心
  • 食慾不佳
  • 頭暈
  • 頭痛
  • 心悸
  • 呼吸困難
  • 嗜睡
  • 皮膚與黏膜蒼白
  • 心臟擴大

缺鐵性貧血的疾病發展?

因鐵質缺乏導致無法合成足夠的血紅素,影響血紅素製造而導致貧血並導致血氧供應不足。

缺鐵性貧血有哪些併發症?

  • 心臟擴大
  • 心衰竭

缺鐵性貧血的成因是什麼?

缺血性貧血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四種:

  1. 含鐵質的食物攝取量不足:長年吃素食者或飲用茶、咖啡過量,由於食物中含鐵質不足或鐵質吸收減少。
  2. 腸道對鐵質的吸收不好或不足:腸道黏膜受損或腸道進行手術時,均會影響腸道對鐵質的吸收能力,如腸胃道出血、潰瘍性結腸炎。
  3. 長期性(慢性)的出血:成年女性常因經期過長、經血過多或子宮的疾病,引起長時間的出血情況,均會使體內鐵質隨血液而流失。或是胃腸道疾病,例如胃腸出血、痔瘡、或甚至是腫瘤也會引起血液流失,需小心檢查。
  4. 人體對鐵質需求量增加:懷孕或哺乳期婦女,發育中的青少年,對鐵質的需求增加,若鐵質攝取量不足或無額外補充,也會發生缺鐵性貧血。

哪些人容易得到缺鐵性貧血?

  • 19至44歲的育齡期婦女,經期過長、經血過多者。
  • 胃潰瘍、胃腸道癌症、痔瘡、子宮肌腫或子宮癌等長期性(慢性)出血患者。
  • 長年吃素食者或飲用茶、咖啡過量者。
  • 極度營養不均衡者。

缺鐵性貧血的檢查方式有哪些?

檢查血液中血色素的濃度及紅血球數目等。正常成年男子,其血色素量正常值約是13.4~17.2 mg/dl左右,紅血球數目是一立方公毫約含四百三十萬至六百萬個,正常成年女性,其血色素量正常值約是11.1~15.2 mg/dl左右,紅血球數目是一立方公毫約含三百八十萬至五百萬個左右,貧血者這些量會減少。
其次,眼瞼結膜的泛白程度也可幫助判斷。但有時結膜發炎時會發紅,所以有時要參考口腔黏膜的顏色。

缺鐵性貧血該如何治療?

缺鐵性貧血治療時最重要是要:補充鐵劑,分為口服與靜脈注射,一般以口服優先。緊急狀況或是血色素太低也可考慮輸血。
治療過程中,須經常接受血液檢查,來確定貧血情況是否改善。

缺鐵性貧血的保養照護重點?

  • 多攝取富含鐵質的食物。
  • 積極治療胃潰瘍、胃癌、痔瘡、子宮肌腫或子宮癌等期性(慢性)出血疾病。

缺鐵性貧血該如何預防?

缺鐵性貧血預防重點:

  • 多攝取富含鐵質的食物。
  • 積極治療引起血液流失的疾病,例如胃潰瘍、胃癌、痔瘡、子宮肌腫或子宮癌等期性(慢性)出血疾病。
  • 定期檢查及追蹤。

缺鐵性貧血要看哪一科?

  • 內科、血液腫瘤科
找附近醫師

缺鐵性貧血主要的發生部位?

  • 血液

就醫前該注意哪些?

  • 提供醫師平時飲食習慣,女性提供經期長度、血量供診斷參考。
  • 檢查是否有造成長期出血的相關疾病。
  • 有無其他病史及藥物使用。

課程推薦

more

延伸閱讀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