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疾病名稱: 萊姆病
-
英文名稱:Lyme disease
萊姆病是什麼?
萊姆病是由一種名為伯氏疏螺旋體 (Borrelia burgdorferi sensulato) 的微生物感染而引起的人畜共通傳染病。此微生物主要生長在硬蜱(tick)屬的壁蝨或其餘吸血昆蟲的腸道內。當叮咬人或動物時,會藉由唾液進入體內,會造成人體或動物關節及神經相關的症狀。
感染初期症狀類似感冒,有頭痛、輕微發燒、全身疲勞、寒顫等。被壁蝨叮咬後3至30天中,超過半數的人會出現圓環狀的皮膚症狀,稱作慢性遊走性紅斑 (erythema migrans),可能會有局部灼熱感。約在3至4周消退。未受治療則可能引發關節炎、神經系統或心肌、肌肉的病變。
萊姆病的成因是什麼?
萊姆病不會直接由人傳染給人,主要經由病媒蜱叮咬而傳播。人類通常是因為野外活動時或因飼養寵物,伺機性地被已感染的蜱叮咬而感染致病。尤以個體約1~1.5公釐小的若蜱,當其吸附於人體後,並無特殊感覺,且不易發現,所以被認為可能是傳播萊姆病的主要媒介。
伯氏疏螺旋體經由皮膚傷口進入人體內並且先在局部進行散播,大約有九成有感染症狀的病人此時會因局部發炎而導致遊走性紅斑 (erythema migrans),其特徵為紅斑性環狀丘疹且中央泛白、局部灼熱,通常無痛感,此紅斑會逐漸擴散而成牛眼狀,約有70%至80%的病患會出現此種病徵。
若未經適當治療,皮疹多在3~4週後消退,而在數週或數月後可能引發心臟或神經系統的症狀,以及骨骼方面的症狀(如:關節炎)。
萊姆病的檢查方式有哪些?
頭痛、發燒、全身疲勞、寒顫、噁心、嘔吐、頭部僵硬、肌肉疼痛及淋巴腺腫脹。被蜱叮咬後3至30日(平均約7日)會出現遊走性紅斑,其特徵為紅斑性環狀丘疹且中央泛白、局部灼熱,會逐漸擴散成牛眼狀 皮疹多在3~4週後消退,若未妥善治療,後續可能會引發心臟或神經系統的症狀,以及骨骼方面的症狀。
若再經過數月或數年後,病患的主要症狀包括關節變形、關節痛及關節炎,數年後可復發;神經方面之症狀有腦膜炎(發燒、頸部僵硬及劇烈頭痛)、顏面神經麻痺(通常為單側)及神節根痛;心臟方面則有傳導缺損及心包膜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