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久咳不癒的二十種可能/看遍各科看不好,「心理性咳嗽」做一件事後才緩解!

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焦慮症

  • 審稿:周蓓莉/台大家醫部兼任主治醫師

更新時間:2023-10-04

  • 疾病名稱: 焦慮症
  • 英文名稱:Anxiety Disorders
  • 別名:焦慮性精神官能症、焦慮性神經症

焦慮症是什麼?

狹義的焦慮症,亦稱為焦慮性精神官能症,這是一種具有持久性焦慮、恐懼、緊張情緒,致使人體神經活動異常,伴隨運動性不安及軀體不適等特徵的精神疾病,多發於青壯年齡,女性比男性高,臨床症狀有:無端緊張、恐慌、焦慮的念頭揮之不去、經常煩躁易怒、坐立難安、搓手踱步、胸悶、心悸、呼吸困難、四肢發抖、無力、噁心想吐、暈眩、盜汗、失眠、腹瀉、頻尿、消瘦等。而廣義的焦慮症在醫學上的界定則包含所有能引發病態性焦慮症的精神疾病,像是強迫症、恐慌症、懼曠症、社交恐懼症、創傷後壓力症候群、思覺失調症(精神分裂症)等。

原本焦慮是每個人從小到大都有過的正常情緒,但一旦持續時間過長,最後演變成無根據的驚恐和慌張,莫名的、無明確對象的焦慮緊張,以及對現實產生不合理的過度警覺,就成病理性的焦慮症。治療方式會以心理認知治療為主,體諒並協助患者分析移除焦慮的來源,同時搭配服用適量的抗焦慮藥物、多補充維他命B群及鈣片,生活中多練習腹式呼吸、瑜伽等放鬆身心的運動,改善焦慮病症。

 

焦慮症有哪些症狀?

  • 緊張
  • 焦慮
  • 鑽牛角尖
  • 不耐煩
  • 分心
  • 易怒
  • 暈眩
  • 呼吸窘迫
  • 胸悶
  • 心跳急促
  • 心悸
  • 雙手發抖
  • 發熱
  • 臉紅
  • 冒冷汗
  • 多汗
  • 腹瀉
  • 頻尿
  • 反胃
  • 失眠
  • 體重減輕
  • 說話結巴
  • 口乾舌燥
  • 鬱悶

焦慮症該如何預防?

  • 設法減輕心理負擔,學習正確釋放壓力的方式,如適度的出遊玩樂、與興趣相投的朋友聊天談心、工作之餘從事自己擅長的休閒活動等。
  • 保持充足的睡眠,作息規律不熬夜。
  • 多練習深呼吸,接觸靜坐冥想、瑜伽、肌肉鬆弛術、游泳、按摩等能讓身心放鬆的技巧或運動。
  • 學會使用肯定句照顧並滋養自我,正向思考,增添自信與更愛自己。
  • 面對過多的工作或日常事務時,要懂得拆解大目標為小目標,分段進行、按部就班來完成。
  • 飲食應以清淡、容易消化為主,遠離刺激性的菸酒、咖啡、茶飲、辛辣食物等,因為它們會引起交感神經興奮、心跳加速等,使焦慮相關症狀更加嚴重。
  • 遠離毒品,以避免因藥物濫用所導致的焦慮症。

哪些人容易得到焦慮症?

  • 長期處於高度競爭或壓力環境下工作的人,例如前線站哨者、廣告行銷企劃、業務、專櫃小姐、醫療人員、新聞記者等。
  • 個性屬於求好心切、完美主義者、愛操心、喜歡將所有責任全攬在自己身上的人;其中又以女性居多。
  • 生長背景中曾遭受某些嚴重心理創傷的人,如棄養、社交挫折,或生活上的重大打擊,所造成的自卑、多疑、內向、膽怯怕事之性格。
  • 本身罹患其他精神官能症,如思覺失調症(精神分裂)、強迫症、恐慌症,或有慢性疼痛疾病、癌症、甲狀腺機能亢進、長期失眠的人,併發焦慮症的機率極高。

焦慮症的成因是什麼?

造成焦慮症的原因很多,臨床研究發現,由於一個人處在焦慮狀態時,其腦內神經傳導物質(去甲腎上腺素和血清素)也會起急劇變化,因此某些特殊的疾病,像是甲狀腺機能亢進、腎上腺腫瘤、心臟疾患等,會引起相關神經傳導異常的,都可能併發焦慮症。

除了生理功能失調會導致焦慮症外,心理因素包含性格及環境壓力等,也可能交互影響焦慮症的形成。例如個性習慣緊張擔憂、過於敏感,或對人事物的思考模式很僵化,動不動就把結果朝最壞去想,長期下來容易使焦慮情緒不斷累積,造成身體的神經系統超負荷工作,出現異常繼而引發焦慮症。

其他後天環境的影響,如家庭功能不彰,家人關係不佳、教育過嚴,或者成長背景中遭受社交挫折不斷、人際關係變動不諧,及過高的生活壓力、工作競爭等,也都可能由心因性的造成焦慮症。

 

焦慮症主要的發生部位?

  • 心理

課程推薦

more

延伸閱讀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