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位於肛門直腸旁的肛門腺體,與肛門周圍皮膚異常相連,形成管狀通道,即稱為肛門廔管。一般來說,其疾病進程,是由肛門腺體感染開始,再發展成膿瘍、隱窩炎,最後形成肛門廔管。依照廔管位置不同,又可分為:皮下型、括約肌間隙型、穿透括約肌型、高位括約肌型、括約肌外型…等數個類別。
- 疾病名稱: 肛門廔管
- 英文名稱:Anal Fistula
- 別名:肛門瘻管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更新時間:2023-10-03
當位於肛門直腸旁的肛門腺體,與肛門周圍皮膚異常相連,形成管狀通道,即稱為肛門廔管。一般來說,其疾病進程,是由肛門腺體感染開始,再發展成膿瘍、隱窩炎,最後形成肛門廔管。依照廔管位置不同,又可分為:皮下型、括約肌間隙型、穿透括約肌型、高位括約肌型、括約肌外型…等數個類別。
肛門廔管的預防,可以從調整飲食、排便習慣做起。固定排便、避免便秘,以及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如:油炸物、辛辣食物、酒精…等,有助於降低罹患肛門廔管的機率。此外,宜保持作息正常、心理健康,重視肛門處衛生,並定時運動,若肛門周圍出現不適或發現腫塊,則應儘速就醫。
大多是由細菌感染肛門腺體所致,當感染導致膿瘍,加上反覆感染,就會造成肛門廔管。除此之外,其他疾病或是特定手術也可能導致肛門廔管出現,包括:結核菌感染、潰瘍性大腸炎、骨盆腔膿瘍、直腸或肛門癌、肛門及會陰之手術或外傷、放射線治療、血癌或淋巴癌、克隆氏症…等。
肛門廔管的診斷,首先要了解病人自訴的肛門發炎及膿瘍病史。此外,可以肛門指診的方式,檢查肛門廔管是否存在,及確認廔管內口(即廔管位於肛門直腸一側的開口)的位置。確認廔管走向及內口位置,也可以使用雙氧水,從外口(即位於肛門外圍皮膚處的開口)灌入,觀察雙氧水從何處冒出,即可辨別。除此之外,探針檢查、切片檢查,也適用於肛門廔管的診斷。
肛門廔管患者除需接受口服及局部抗生素藥物控制感染外,還需考慮手術治療,以避免復發,常見的手術包括將整條廔管切除的「廔管切除手術」,以及切開廔管內壁,再將其下壁刮除的「廔管切開手術」。此外,還有一種「串線療法」,其作法是將縫線沿著廔管纏繞、紮緊,廔管上方的肌肉組織便會因為壓力而壞死,達到治療目的。其他治療方法還有引流法、括約肌保存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