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1-15 17:53:36 飲食與癌症
大腸鏡檢查前的低渣飲食是什麼?三天清腸菜單一次看懂怎麼吃
大腸鏡檢查是身體健康檢查中很重要的一個項目,目的是對大腸內部的檢查,包括結腸、直腸和肛門,為內視鏡檢查的一種。 在大腸鏡檢查中,大腸鏡由肛門進入依著大腸的走向,由下而上依序為肛門→直腸→乙狀結腸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2024-01-15 17:53:36 飲食與癌症
大腸鏡檢查是身體健康檢查中很重要的一個項目,目的是對大腸內部的檢查,包括結腸、直腸和肛門,為內視鏡檢查的一種。 在大腸鏡檢查中,大腸鏡由肛門進入依著大腸的走向,由下而上依序為肛門→直腸→乙狀結腸
2024-01-15 11:12:48 食道癌
食道癌罹患者男性居多,與喝酒、嚼食檳榔等習慣息息相關。衛福部國健署癌症登記顯示,109年食道癌罹患者9成都是男性,且多半都有吸菸、喝酒、嚼食檳榔習慣有關,國健署提醒3點生活型態要注意;醫師則說,食道癌
2024-01-15 10:11:30 肝癌
民進黨前主席施明德今天清晨病逝台北榮總,享壽83歲。施明德罹患肝癌多年,於2006年倒扁靜坐時,向外證實罹患肝腫瘤,並確診是惡性腫瘤。施明德於七十歲時曾受訪指出,他減少應酬,練瑜伽,打乒乓球,但也說:
2024-01-15 08:58:28 肝癌
民進黨前主席施明德今天清晨病逝台北榮總,享壽83歲,今天也是施明德的生日。施明德罹患肝癌近20年以上,並於2006年倒扁靜坐前,向外證實罹患肝腫瘤,並確診是惡性腫瘤。 據了解,施明德事B肝帶原者,為肝
2024-01-10 14:15:39 大腸直腸癌
曾在「X戰警:未來昔日」演出「太陽黑子」,並在影集「指定倖存者」擔任要角的墨西哥男星亞當坎圖,外型帥氣,原是歌手,在墨西哥累積人氣後才進軍好萊塢,驚傳已在2024年1月8日因闌尾癌去世,享年42歲,留
2024-01-10 14:10:06 飲食與癌症
據最新台灣十大癌症發生人數統計,肺癌已超越大腸癌位居首位,護肺刻不容緩。簡鈺樺營養師分享如何靠「吃的」保養肺部,護肺、降低肺癌等肺部疾病風險! 用吃的防十大癌症之冠-肺癌 營養師推護肺6營養!
2024-01-10 10:57:50 胃癌
繼手術、放、化療與標靶藥物,免疫治療成為第五種抗癌方式,其最大的不同是,利用人體本身的免疫功能來攻擊、殺死癌細胞,目前常...
2024-01-10 10:53:11 胃癌
根據癌團調查,食道癌、胃癌等上消化道癌患者不僅面臨健保治療選擇有限,降低存活率,生活品質也大打折扣,其中又以經濟負擔最為嚴重,加上去年健保署盤查癌患健保住院資格影響商保理賠,雖已暫緩實施,癌患仍深陷可
2024-01-10 10:00:59 胃癌
癌症治療新藥昂貴,人年藥費動輒百萬以上,且藥物納入健保平均等待期超過兩年,病團調查,近六成癌患無法自費負擔用藥,各界都期待癌症新藥基金可以解燃眉之急。對此,健保署副署長蔡淑鈴表示,除了編列暫時性支付預
2024-01-10 09:55:48 胃癌
依據衛福部一○八年癌症登記報告,食道癌、胃癌等上消化道癌五年存活率三成,遠不及全國癌症病患的六成,存活率也大幅落後於日韓。醫界認為,目前免疫藥物加化療已成晚期上消化道癌第一線標準治療,台灣健保給付仍以
2024-01-09 17:31:45 頭頸癌
一名63歲男性,一直覺得聲音沙啞、喉嚨卡卡,甚至快喘不過氣,台中市澄清醫院耳鼻喉科醫師林奐宇發現他講話聲音沙啞,發出急促...
2024-01-03 18:00:14 乳癌
不少有避孕需求的女性都會選擇服用事前避孕藥,若有正常服用的話,事前避孕藥的保護率可以達到99%。但避孕藥只會傷身嗎?長期服用是否會致癌?元氣網整理了避孕藥與癌症的相關性,一起來看看。 事前避孕藥
2024-01-02 20:19:57 抗癌新知
全台首例健保給付CAR-T治療,給付癌種是難治型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癌 花蓮慈濟醫院昨天完成全台首例健保給付的CAR-T治療,張女士罹患難治型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癌,抗癌9年幾乎年年復發。她先以低劑量化
2024-01-02 15:35:00 胃癌
根據衛福部國民健康署公布的2021年癌症登記報告,胃癌排名第8名。可能大家對胃癌的既定觀念是吃太鹹或太多醃漬食物,這當然也是致癌因子,但其實胃癌有高達九成是因感染幽門螺旋桿菌,如平常吃飯共用餐具就可能
2023-12-31 13:54:42 肺癌
肺癌成為我國十大癌症之首,每年約有一萬六千多人是新診斷為肺癌的個案。國內積極防治菸害,但「非吸菸」肺癌的人數卻逐年增高。國內研究團隊日前於知名醫學期刊「刺胳針」刊登的研究結果:不吸菸者若具有肺癌家族史
2023-12-28 17:07:34 癌友故事
台北市議員王欣儀今(28日)在臉書自曝,「我罹癌了!」她說平日自我感覺良好,覺得自己很健康,也常參加支持癌友的活動、記者會,卻萬萬沒有想到,自己有一天竟然也成了癌症患者,成了癌友的一份子!王欣儀選在今
2023-12-25 18:06:41 大腸直腸癌
常放臭屁是大腸癌前兆嗎? 根據衛福部國健署統計,大腸癌是國人最常罹患的前十大癌症之一,所以和大腸癌有關的徵兆是許多人關心的議題,其中,「常放臭屁是大腸癌前兆」為最常被討論的議題。 事實上,有肝
2023-12-24 11:29:44 癌友故事
面對疾病這條路,患者本身是既害怕又孤單,他們常常因為害怕而生氣、不知所措,特別是已經知道自己來日不多,更容易陷入焦慮。社工師葉幼珮說,台灣人面對分離或陪伴大多有障礙,在醫院內,很常聽到親友不知道怎麼安慰患者,常脫口而出「你要加油!」、「你一定要好起來」、「好好振作」、「你一定要勇敢」、「日子還是要過」等等。葉幼珮說,這類的話聽在患者耳裡格外諷刺,面對疾病他們已經很加油、很勇敢,最後仍得到疾病末期的結果,而「好起來」或是「振作」等等,這些就是「做不到」的事情,卻被頻頻提醒。
2023-12-24 09:30:56 飲食與癌症
美國癌症學會(American Cancer Society)指出,美國民眾平均每三人當中,就有一人在人生當中某個時刻將出現癌症,但許多癌症病例其實是可以預防的,包括改變飲食。位於華府的美國癌症研究中心(American Institute for Cancer Research)研究部副總監布洛克登說,沒有任何食物具有單獨的防癌效果,但民眾如果保持健康飲食習慣,則可降低罹癌風險。
2023-12-23 09:00:00 卵巢.子宮
國中時期,正是青春正起飛的時候,張郡卻因為卵巢癌飽受手術、化療煎熬;驚覺人生太短,她奮發把每天都最後一天認真活,從學習吊車尾到拚上台大,參加20個社團、打格鬥、考潛水證照,明年更計畫到美國攻讀研究所、考獸醫證照,癌後生命散發出更璀璨的光輝。
2023-12-22 17:45:30 飲食與癌症
乳癌化療可以吃什麼水果? 有些人罹癌後,就會開始積極查找詢問,該吃什麼、不該吃什麼,以利抗癌。不止乳癌,大部份癌症的飲食原則,都建議避開生食及不健康的加工食品、高熱量、高脂肪、高油鹽糖的食物;盡量以
2023-12-21 17:59:27 其他癌症
基隆一位63歲老翁,罹患與蘋果創辦人賈伯斯相同的罕見腫瘤「神經內分泌瘤」多年,經歷手術、賀爾蒙治療及數十次化學治療,仍無法控制病情,出現腹脹、體重持續下降及長期化療副作用等情況,至基隆長庚就診。院方安
2023-12-18 09:30:00 飲食與癌症
癌症是造成台灣人死亡的第一殺手,每年都有超過五萬人死於癌症。但其實透過改變飲食跟攝取正確的營養,就可能改變罹患癌症的結果。你害怕癌症嗎?那你知道自己每天都可能吃下致癌食物嗎? 六種吃出來的癌症 根
2023-12-15 17:35:00 飲食與癌症
你是癌友嗎?還是你的家人罹癌,正在經歷癌症治療?此時的你,是否苦惱要怎麼抗癌時該怎麼吃,才能補充此時身體所需的營養。對此,營養師高敏敏在臉書粉絲團「高敏敏 營養師」整理了「癌友的營養方針」,教你該怎麼
2023-12-15 17:17:49 抗癌新知
患者人數稀少且治療選擇相當有限的弱勢癌「華氏巨球蛋白血症 」(以下簡稱 WM) ,終於迎來新一代口服標靶藥物 BTK抑制劑 (BTKi) 12月起正式納入健保給付的好消息! 台灣WM每年新發病例不足
2023-12-14 18:47:47 其他癌症
73歲陳女士,35歲起眼睛粘膜、牙齦及子宮,出現不明原因出血,先後在眼科、牙科、婦產科就醫均找不出病因,服用藥物成效有限...
2023-12-14 17:54:24 肝癌
食物安全和身體健康息息相關,然而一些肉眼看不到的黴菌可能潛在其中,對人體長期健康造成影響,其中黃麴毒素屢屢出現在新聞版面上,例如近期新竹知名品牌「福源花生醬」就發生驗出含有黃麴毒素超標事件,到底黃麴毒
2023-12-14 00:30:00 抗癌新知
目前癌症治療其中之一有放射線治療,俗稱電療,是利用具有穿透力高能量的 X 光,或是帶電粒子光束來照射腫瘤處,抑制惡性腫瘤生長並使腫瘤縮小。許多剛接觸癌症治療的癌友對於放射線治療不熟悉,以下帶你一次認識
2023-12-13 09:38:20 肝癌
台灣成年人脂肪肝盛行率高達3成,粗估全台就有600萬人有脂肪肝,許多人都知道喝手搖飲可能攝取過多熱量,沒想到一般認為健康的「果汁」,卻也可能是造成脂肪肝的原因之一! 外科醫師江坤俊日前分享案例,
2023-12-12 17:46:12 抗癌新知
衛福部國健署2018年起推動國中女生公費接種人類乳突病毒(HPV)疫苗,北市率六都之先,明年起加碼112年入學國中男生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