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疾病名稱: 出血性腦中風
-
英文名稱:Hemorrhage Stroke
-
別名:腦出血、腦溢血
出血性腦中風是什麼?
腦中風可分為出血性中風和缺血腦中風兩類。出血性腦中風是指血管硬化引起腦部血管破裂,導致顱內出血。依出血原因又可分為兩大類:腦內出血和蜘蛛膜下腔出血。雖然出血性中風的發生率較缺血性腦中風低,但起病急、病程發展迅速,故死亡率和致殘率相當高。好發於中老年人,也與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及吸菸有密切關係,又以長期控制不良之高血壓,為該病發生最主要的原因。症狀包括突然出現頭痛欲裂、眼歪嘴斜、單側身體無力、與人交談時失語等病徵。一旦中風發作,要把握3小時的黃金時間,盡速將病患送醫治療。
出血性腦中風的成因是什麼?
出血性腦中風是因為腦血管破裂,在腦內形成血塊,壓迫到腦部組織而造成神經損傷。出血性腦中風發生原因很多,根據出血原因不同又可分成:
- 高血壓性腦出血:是出血性腦中風最常見的原因。長時間高血壓,會使腦中的動脈血管壁變得脆弱,脆弱的血管一旦破裂,就會發生腦出血。
- 顱內動脈瘤破裂:以蜘蛛膜下腔出血居多。
- 腦血管動靜脈畸型:好發於年輕族群。
一般來說,腦出血主要是由高血壓所引發。當血管壁長期受到高壓血流的衝擊,會使血管壁變薄且彈性減弱。一旦有情緒激動、便秘、過度疲勞、激烈運動等使血壓突然飆升的情況時,硬化的血管便容易破裂出血。臨床表現上,病患會有突發性的頭痛欲裂、意識喪失、噁心嘔吐等病癥,甚至在短時間內呼吸、心臟停止而致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