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面神經麻痺
審稿:神經科醫學會

疾病基本資料
- 英文名稱:
Facial palsy
- 就診科別:
神經科
- 身體部位:
臉
顏面神經為第7對腦神經,主掌臉部表情及眼皮閉合。顏面神經麻痺好發於春冬交替季節,發病前多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會突然出現眼歪嘴斜的情形,常被一般民眾誤認為腦中風。
疾病原因
顏面神經麻痺,一般可分為中樞型及周邊型兩種。
中樞型顏面神經麻痺:常見於中風或腦腫瘤等引起的中樞性麻痺,產生的症狀不限於面部,可能還有手足麻痺或功能障礙。
周邊型顏面神經麻痺:好發於春、冬兩季,最常見的是「貝爾氏麻痺」,多為病毒感染或原因不明感染造成的神經發炎,造成顏面肌肉無力,主要症狀是嘴歪、眼皮不能閉合、流眼淚、臉上的抬頭紋及法令紋會不清楚,有時會出現耳後疼痛及味覺異常。黃金治療期是發病後3個月內,若超過6個月未改善,易有口眼歪斜、進食咀嚼時會流淚……等後遺症。
症狀
臉歪嘴斜.無法閉眼.眼睛乾澀.臉部麻痺.口水外流.抬頭紋消失.溢淚.味覺異常.聽覺異常
併發症
- 顏面神經功能不全
- 曝露性角膜炎
好發族群
- 免疫力差的慢性病患。
預防
- 避免長時間工作及熬夜,保持正常作息。
- 減輕壓力,養成運動習慣。
- 多攝取蔬果,營養要均衡,少吃刺激性食物及加工食品。
- 冷氣、電扇出風口,不要直接對著臉部。
- 天氣寒冷時,注意臉部保暖。
- 平時可多做臉部按摩,避免臉部肌肉僵硬。
- 可補充維他命B群。
- 臉部若有不適,請儘早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