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外孕
審稿:台安醫院生殖醫學中心主治醫師何信頤

疾病基本資料
- 英文名稱:
ectopic pregnancy
- 就診科別:
婦產科
- 身體部位:
子宮,輸卵管,卵巢,腹腔
子宮外孕是指受精卵著床在子宮以外的地方,例如:輸卵管、卵巢、腹腔等。因胚胎著床發育的位置不對,會使胚胎無法健康成長,也會引起母體的病變及傷害,甚至死亡,須及時就醫治療。
疾病原因
正常受孕是精子與卵子在輸卵管外1/3位置受精,再移至子宮腔內著床發育,如受精卵移動的過程受到干擾,即可能發生子宮外孕,其中95%的子宮外孕位置都在輸卵管。子宮外孕發生率逐年持續提升,主要與骨盆腔炎和廣泛使用子宮內避孕器有關,以下因素會提高子宮外孕的機率:
- 輸卵管手術或骨盆腔手術:曾有過結紮、輸卵管重建或腹腔手術者,子宮外孕的機率是一般人的21倍。
- 輸卵管發炎:感染淋病菌或披衣菌,會破壞輸卵管的健全,增加子宮外孕的機率,有披衣菌感染病史的病人,子宮外孕機率會增加2倍。
- 人工生殖技術:人工受孕、試管嬰兒等,子宮外孕的機率可增加3倍。
- 避孕方式:結紮、裝置子宮內避孕器、黃體素為主的避孕藥,會使受精卵在子宮以外的地方著床,增加子宮外孕的機會。
- 先前曾子宮外孕者,再度子宮外孕的機會增加7~13倍。
症狀
腹痛.腹部腫脹.經痛.月經失調.陰道出血.腹瀉.食慾不振.噁心.嘔吐.發燒.血壓降低.心跳變快
併發症
- 流產
- 輸卵管破裂
- 子宮出血
- 休克
- 死亡
好發族群
- 曾有過結紮、輸卵管重建或做過腹部手術者。
- 有裝置子宮內避孕器者。
- 經常性骨盆腔器官發炎感染者。
- 曾有輸卵管疾病者。
- 先前曾子宮外孕的女性。
預防
- 避免過早發生性行為、使用保險套、減少性伴侶人數。
- 不吸煙、少喝酒。
- 無生育計劃者,建議要有適當的避孕措施。
- 積極治療性傳染疾病及骨盆腔發炎。
- 有計劃懷孕的婦女,應注意是否有突發性的腹部疼痛、不正常出血等情況,若是月經量與之前狀況不同時,要盡速就醫診斷,以排除子宮外孕的危險。
- 懷孕初期應及早接受產前檢查,以排除子宮外孕的可能。
- 飲食宜清淡營養,多吃新鮮水果和蔬菜,避免高膽固醇飲食。
- 生活作息規律、避免熬夜,睡眠要充足。
- 養成規律運動習慣,提升身體免疫力。
- 若有生殖系統不適、發炎、出血的狀況,盡速就醫治療,勿自行服用未經醫師開立的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