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肝炎
審稿:聯安預防醫學機構 院長鄭乃源醫師

疾病基本資料
- 英文名稱:
Virus hepatitis
- 就診科別:
胃腸肝膽科
- 身體部位:
肝
病毒性肝炎是由一些肝炎病毒引致肝臟發炎的常見傳染病,傳染性強,目前按病毒類別可分為A、B、C、D、E五型。
疾病原因
目前常見的病毒性肝炎可分為A、B、C、D、E五型:
- A型肝炎的傳染途徑是「糞口感染」,若食用的食物水源,被A型肝炎病毒所污染時,就會感染A型肝炎。一般人在感染「A型肝炎病毒」經治療後,體內多會產生抗體,使人體具有免疫力,絕大部分的A型肝炎都可痊癒,而且也不會變成慢性肝炎、肝硬化或肝癌等後遺症。
- B型肝炎的傳染途徑主要是感染的血液、體液(唾液、精液、陰道分泌物等)經由皮膚或黏膜進入人體。如果得到急性 B 型肝炎,痊癒後產生表面抗體時,會對B型肝炎終身免疫,不會再感染,不過少數人會變成慢性帶原者或慢性肝炎,進而發展變成肝硬化和肝癌。
- C型肝炎病毒透過血液直接接觸進入人體內,病毒會攻擊肝臟內的細胞,在肝臟內繁殖增生引起肝臟發炎,並且會殺死肝臟細胞,目前還沒有預防感染C型肝炎病毒的疫苗。
- D型肝炎通常為突然發病,症狀與B型肝炎類似,經常與B型肝炎病毒感染並存,可能演變為慢性肝炎,若感染急性D型肝炎有可能會引起猛爆性肝炎。
- E型肝炎是由E型肝炎病毒所引起,在感染急性期的初期可在患者糞便中發現病毒的粒子,病毒屬RNA病毒。通常E型肝炎流行於水污染地區,平均潛伏期為26-42天。
症狀
黃疸.胃腸不適.食慾不振.倦怠.全身無力.噁心.嘔吐.腹部疼痛.腹部腫脹.腹水.發燒.紅疹
併發症
好發族群
- 飲食衛生習慣不良者。
- 靜脈藥癮者。
- 長期酗酒者。
- 性工作者。
預防
- 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與飲食習慣,飯前、便後及處理食物前須洗淨雙手。
- 避免與他人有血液直接或間接接觸,如共用注射針筒、藥用器具、刮鬍刀、牙刷、指甲刀,或用於紋身和針灸的器具,都必須經過消毒。
- 嬰幼兒須接種B型肝炎疫苗。
- 生活作息規律、避免熬夜。
- 禁酒及戒煙。
- 安全的性行為,使用保險套及減少性伴侶人數。
- 定期健康檢查(肝功能指數、腹部超音波及血清胎兒蛋白檢查)。
- 多吃天然食物,避免食用含有防腐劑、人工色素、人工香料的食物或醃漬食品、發霉的食物及含黃麴毒素之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