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麻疹
審稿:中華民國防疫學會理事長王任賢

疾病基本資料
- 英文名稱:
Rubella
- 就診科別:
感染科,皮膚科,小兒科
- 身體部位:
皮膚
德國麻疹是一種常見的病毒性傳染病,由德國麻疹病毒(Rubella virus)引起,傳染力極強,經由飛沫感染上呼吸道後潛伏期約14~21天,臨床症狀為感冒常見的疲倦、輕微發燒、鼻咽炎、耳後淋巴結腫脹等,約有半數患者會出現不規則丘疹,發疹從臉和頸開始,狀似紅色針頭細疹,接著散見上肢、軀幹及下肢,24小時後遍布全身,典型的病例出疹狀況只會維持約三天,經治療預後佳,併發症少,且終生得以免疫。
德國麻疹病癥溫和,但如果懷孕三個月內的孕婦感染德國麻疹,將可能造成「先天性德國麻疹症候群」,使胎兒主要器官受損或畸型,如先天性耳聾、青光眼、智能不足、先天性心臟病等缺陷,嚴重恐造成死產、流產。因此孕婦或準備懷孕的婦女應特別注意。
德國麻疹目前已有疫苗可以使用,流行病例減少許多,目前的防治重點多放在孕婦感染。
疾病原因
德國麻疹的病因是感染德國麻疹病毒所引起,這是一種核糖核酸病毒(RNA),專門引發呼吸道相關病症,人類是唯一的宿主。顯現在臨床上的就是發燒、呼吸道發炎、淋巴腺腫大及全身起疹。
德國麻疹的傳染途徑可經由接觸到患者的鼻咽分泌物、或是透過飛沫與病毒接觸而受感染,一般來說,在出疹前後的一週內都具有相當高的病毒傳染力。嬰幼兒若罹患先天性德國麻疹症候群,其鼻咽分泌物、甚至尿液也有大量的德國麻疹病毒,不容輕忽。
症狀
發燒.疲倦.頭痛.鼻咽炎.結膜炎.咽喉疼痛.關節痛.全身發疹.頸部淋巴腺腫大
併發症
- 腦炎
- 心肌炎
- 關節炎
- 嘔血
- 便血
- 血尿
- 顱內出血
- 肝功能異常
- 腎功能異常
- 死產
- 流產
- 先天性德國麻疹症候群
好發族群
- 經常處在擁擠封閉環境下的群聚族群,如軍人和學生等。
- 病患的家屬及醫護人員,因需要經常接觸病患,受感染的機率也較高。
- 五歲以下抵抗力較弱、從未接種疫苗且未感染過的幼童。
預防
- 接種疫苗。嬰兒出生滿12到15個月、小學一年級可各接種一劑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混合疫苗(MMR);15歲以上少女或準備懷孕卻無抗體的女性,宜補打單劑德國麻疹疫苗。
- 於德國麻疹流行期間,不帶抵抗力弱的孩童涉足公共場所。
- 避免和德國麻疹患者接觸,尤其是妊娠初期三個月內的孕婦。
- 如發現德國麻疹患者,應盡速隔離至出疹後5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