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開關次數、擺放位置都有差 讓冰箱更省電的5個小技巧

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心肌炎

  • 審稿:陳適安/台中榮民總醫院長

更新時間:2023-09-23

  • 疾病名稱: 心肌炎
  • 英文名稱:Myocarditis

心肌炎是什麼?

心肌炎是指心臟肌肉發炎,原因主要為病毒感染(腸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等),也可能因其他原因(如免疫反應、細菌感染)引起心肌發炎反應。心肌發炎可能導致心臟收縮能力減弱,甚至心臟的跳動受影響而使心輸出量減少,嚴重者導致心臟衰竭,有死亡的風險。臨床上以病毒性心肌炎最常見。

心肌炎臨床表現千變萬化,可從輕微的胸口不舒服、肚子痛、呼吸急促、臉色蒼白冒冷汗、心律不整(包括異常加快或減慢)、頭暈、疲倦、到突發性昏倒、多重器官衰竭甚至猝死。

病毒性心肌炎初期表現常類似流感,容易被當作是一般感冒,正因為心肌炎具有多樣化的臨床症,使醫師診斷困難度增加。若陸續出現心悸、氣喘、胸痛等,應趕快就醫確認。

心肌炎於近日受到關注,主要是大家為了對抗新冠病毒接種mRNA疫苗,但美國於 2021年6月開始,出現接種 PfizerBioNTech 疫苗後發生心肌炎及心包炎的個案,特別是施打第二劑過後的男性青少年。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的預防接種諮詢委員會審查當時可取得的數據後,總結施打 COVID-19 疫苗的利益大於發生心肌炎的風險,並建議 ≥ 12 歲青少年及人持續接種疫苗。但提醒注意,一旦接種後出現胸痛等症狀,應立即就醫。

在病發前常出現上呼吸道感染或消化道感染和其他病毒性疾病的症狀,如發燒、咳嗽、喉嚨痛、嘔吐、腹瀉、肌肉痠痛、疲倦乏力、臉色蒼白及心悸、胸悶、胸痛、心搏過速或過緩,或心律不整等,甚至休克。

不同年齡層患者可能表現不同的症狀,成年急性心肌炎病患可能出現疲倦、胸痛、呼吸困難、心悸或昏厥,其他症狀還可能有頭痛、喉嚨痛、發燒、腹瀉、疲累、心律不整、下肢腫脹、關節疼痛,甚至休克。

嬰幼兒的症狀較不具特異性,表現可能為焦躁不安、發燒、食慾不振、心搏過速及發紺。至於超過兩歲的幼童,臨床表現可能是胸痛、腹痛、肌肉痠痛、疲倦、咳嗽及水腫等。

 

心肌炎有哪些症狀?

  • 發燒
  • 咳嗽
  • 喉嚨痛
  • 嘔吐
  • 腹瀉
  • 肌肉痠痛
  • 疲倦乏力
  • 臉色蒼白
  • 心悸
  • 胸悶
  • 胸痛
  • 心搏過速或過緩
  • 心律不整
  • 休克
  • 呼吸困難
  • 昏厥
  • 頭痛
  • 疲累
  • 下肢腫脹
  • 關節疼痛
  • 焦躁不安
  • 食慾不振
  • 心搏過速及發紺
  • 腹痛
  • 水腫

心肌炎該如何預防?

  • 盡量避免感染,秋冬可施打流感疫苗。
  • 如感冒要多休息,並暫停勞累工作及過度消耗體力的活動。
  • 感冒或腸胃炎要注意後續症狀,如久未痊癒,甚至出現心悸、氣喘、胸痛等症狀,應趕快就醫。
  • 加強鍛鍊身體,增強抵抗力。
  • 戒菸、酒,避免身體過度勞累而使病毒入侵。

心肌炎的保養照護重點?

  • 按時服用藥物。
  • 定期追蹤回診。
  • 適當休息、運動、補充營養,增強免疫力。
  • 施打流感疫苗,預防流感引發急性心肌炎。
  • 避免高強度運動,直到症狀消失、心臟功能恢復正常。

哪些人容易得到心肌炎?

  • 自體免疫疾病患者:有類風濕性關節炎或全身性紅斑狼瘡等自體免疫疾病者,罹患機率高。
  • 18歲以下青少年或幼童,包括抵抗力較弱的嬰幼兒。年輕人發生心肌炎的機率比中年或老年人高,男性又高於女性。
  • 平常使用免疫藥物者,如癌症、紅斑性狼瘡、類風溼性關節炎患者,還有後天免疫缺乏症候群患者。
  • 慢性病患,如糖尿病、末期腎臟疾病患者。
  • 皮膚反覆受創和癒合者,例如燒燙傷患者。

心肌炎的成因是什麼?

引起心肌炎的原因有很多,包括病毒、細菌和寄生蟲感染等,還有自體免疫疾病,以下是可能造成心肌炎的原因:

 

  • 病毒性心肌炎:以腸病毒中的克沙奇病毒B型、伊科病毒、腺病毒最常見。
  • 細菌性心肌炎:感染包括白喉桿菌、溶血性鏈球菌、傷寒桿菌等,以白喉最常見。
  • 自體免疫性疾病引起的心肌炎:如類風濕性關節炎、紅斑性狼瘡、結節性多動脈炎等。
  • 藥物引起的異常免疫反應性引發心肌炎,如磺胺類藥物、抗生素、消炎藥抗抑鬱藥、抗癲癇藥等。
  • 寄生蟲性心肌炎:由原蟲、蠕蟲等感染導致。

心肌炎的疾病發展?

心肌炎致病原因廣泛,主要分為由病毒、細菌、毒素等引起的「感染性病原」,及自體免疫病、藥物過敏等引起的「非感染性病因」。

另外,較罕見的原發性疾病為急性壞死性嗜伊紅性心肌炎與巨細胞心肌炎,會出現猛爆性或急性心衰竭。

心肌炎發病前常有上呼吸道、消化道感染症狀,像是:發燒、咳嗽、喉嚨痛、腹瀉、肌肉痠痛、臉色蒼白等症狀,若是輕症和感冒症狀相似,較常被誤判。

 

心肌炎的檢查方式有哪些?

  • 胸部X光常可看到心臟擴大、肺水腫。
  • 心電圖上可有心律過速、心肌缺氧、心律不整或傳導異常等變化。
  • 血沉降速率、心肌酵素可能升高,病毒抗體常呈陽性反應。
  • PCR檢測可測出病毒的RNA 或 DNA。
  • 心臟超音波顯示心臟擴大、心室功能不良等。

心肌炎該如何治療?

初步心衰竭治療(initialHF therapy):給予利尿劑和血管舒張劑,若狀況穩定則給予進一步心衰竭治療(further HF therapy)藥物,例如乙型阻斷劑(betablockers)和血管收縮素轉化酶抑制劑(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 ACEI),之後再進行觀察追蹤。

當初步心衰竭治療無法達到穩定狀況時,則須啟用心室輔助器(ventricular assist device, VAD)和主動脈內氣球幫浦(intra-aorticballoo pump IABP),若情況還是不穩定,則考慮給予免疫調節劑(immunomodulator)、類固醇或干擾素等療法。

心臟移植:如果以上治療都無法改善病情,患者因心肌炎導致嚴重心衰竭,可使用葉克膜(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 ECMO)幫助體外循環,等待心臟移植的機會。

 

心肌炎主要的發生部位?

  • 心臟

就醫前該注意哪些?

心肌炎早期症狀包括:

 

  • 胸痛、胸口壓迫感、胸悶
  • 心悸、心跳過快或過慢、不規則
  • 呼吸急促或困難
  • 運動耐受不良、體力變差
  • 暈厥、昏厥
  • 心肌炎雖不常見,但在罹患感染性疾病,例如流感等時要特別注意,若出現心跳加快、呼吸急促、臉色蒼白應及時就醫治療。另外,心肌炎是mRNA疫苗常見不良反應之一,接種後兩周內如出現胸痛、心悸、昏厥、呼吸急促、運動耐受不良等嚴重症狀,應盡速就醫評估。

     

課程推薦

more

延伸閱讀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