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壓性水腦症
審稿:振興醫院神經外科鐘子超醫師

疾病基本資料
- 英文名稱:
Normal Pressure Hydrocephalus
- 就診科別:
神經內科、神經外科
- 身體部位:
腦部
常壓性水腦症是一種常發生於年長者身上的水腦症,也被稱為可以治療、可逆的失智症。此疾病患者常會出現三大類主要症狀類型,分別是步態不穩、認知行為異常以及大小便失禁。而水腦症指的是腦中脊髓液過量累積,造成對於周圍神經的壓迫。常壓性水腦症患者常被誤認為腦壓正常,因其腦壓僅比正常人略為升高。
值得注意的是,因為常壓性水腦症的症狀並無特異性,因此常被當作巴金森氏症、阿茲海默症等腦部退化症狀而延誤治療。
疾病原因
人體的腦脊髓液含量約為500毫升,且有平衡機制,每天生成與吸收量相等,一旦腦脊髓液產生過量,或者吸收受阻,就會導致腦脊髓液過多,形成水腦。不過目前大部分的常壓性水腦症患者脊髓液過多的原因並不明,僅有少數患者可找出腫瘤、感染、外傷等原因。
症狀
步態不穩.腳板如被地板黏住.走路步距變小.起步或轉身困難.認知或行為功能異常.記憶力衰退.思考遲緩.反應緩慢.頻尿.急尿.尿失禁.大便失禁.嗜睡.人格改變
併發症
- 管路阻塞
- 腦出血
- 硬腦膜下出血
- 中樞神經系統感染
- 癲癇
- 腦脊髓液引流量不平衡
好發族群
- 年長者較易罹患
診斷
診斷上主要依靠患者症狀觀察,輔以影像學檢查,如電腦斷層、核磁共振造影,由於症狀的特異性並不明顯,加上好發於身體病症較多的年長者,診斷複雜性與困難度皆較高,需與巴金森氏症、阿茲海默症、血管性失智或自然腦部退化做鑑別診斷。
此外,腦室造影、腦脊髓液壓力量測、身體賀爾蒙測試…等檢查,則可用於手術前的評估。
治療
- 常壓性水腦症的治療以外科手術治療為主要方式,其中又以腦室腹腔分流最為常見。其作法是利用導管,將腦室中累積的過量腦脊髓液引流至腹部,再由人體自行吸收。
預防
- 目前並無有效預防常壓性水腦症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