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20 焦點.元氣新聞
43歲婦忽感天旋地轉無法站立 急診求醫竟檢出末期腎臟病
彰化縣43歲黃姓婦人3個月前忽然頭暈到天旋地轉無法站立,到醫院急診並接受一連串檢查,竟檢出末期腎臟病,經由醫病共享決策選擇腹膜透析,可兼顧生活和工作。衛福部彰化醫院腎臟科醫師黃耀宣今表示,黃婦到院時檢查出嚴重貧血,腎絲球過濾率2.3(正常值90~120),肌肝酸高達17.9mg/dL(正常小於1),其它相關數值也很差,確定罹患尿毒症,是必須洗腎的末期腎臟病,黃婦住進加護病房,當天進行血液透析才病情好轉。黃婦告訴醫護,最近1年她常感頭暈、食欲不振、噁心、整天疲倦,最初檢查醫師告訴她腎臟狀況很差,未來極可能洗腎,因她忙於工作,也因她年少時罹患骨癌飽受折磨才醫好,即未再就醫追蹤,直到頭暈天旋地轉無法站立,身體撐不住,她面對必須洗腎的結局,原本選擇常見的血液透析,一周到醫院洗腎3次,做了6次之後她覺得浪費時間又沒彈性而影響工作,因此改為腹膜透析。彰醫腎臟科醫師黃耀宣說,腹膜透析要先植管,彰化醫院早已引進微創「床邊植管」,病人局部麻醉,醫師可在門診透過超音波導引把植管放到腹腔內,導管被覆蓋衣服內,外觀看不出來,是影響生活最小的洗腎方;腹膜透析和血液透析都由健保給付,對患者而言費用沒差別。黃耀宣又說,黃婦沒有糖尿病等高風險洗腎因素,卻在壯年就末期腎臟病而必須洗腎,原因難以下定論。黃婦認為洗腎可能與過往為治療骨癌而傷害腎臟有關,彰醫副院長常到病房探望她,並分析不同透析方式的利弊,醫護人員陪她走過這一段煎熬的日子,她很幸運,且經由醫護人指導,她每天晚上睡前操作腹膜透析,早上醒來已完成洗腎,跟睡覺同步、不浪費時間,每月只要回診1次,真的很方便。彰醫副院長陳殷正說,洗腎方式有兩種,一種是到醫院透過血液透析,另一種自行在家操作導管清潔及透析藥水進入腹腔,交換毒素和水分後將藥水引流出來的腹膜透析,黃婦經過「醫病共享決策」,洗腎者也是決策者,選擇對自己最便利的洗腎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