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7-28 養生.健康瘦身
減重手術後 近3成胖回原形
據統計,全國每年約有3000人接受減重手術,但其中近三成術一年半後體重上升,高醫外科部體重管理中心主任張博智提醒,術後如恢復原來飲食習慣又不運動,容易「胖」回原形。張博智表示,目前常見微創減重手術包括胃束帶手術、胃繞道手術和胃縮小手術,平均140、150 公斤的民眾,術後體重可降至80、90公斤。不過近三成患者術後未回診,也沒聽從營養師建議嚴格控制飲食,也不運動,回到原先生活狀況,結果一年半就幾乎打回原形,胖回120多公斤。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2016-07-28 養生.健康瘦身
據統計,全國每年約有3000人接受減重手術,但其中近三成術一年半後體重上升,高醫外科部體重管理中心主任張博智提醒,術後如恢復原來飲食習慣又不運動,容易「胖」回原形。張博智表示,目前常見微創減重手術包括胃束帶手術、胃繞道手術和胃縮小手術,平均140、150 公斤的民眾,術後體重可降至80、90公斤。不過近三成患者術後未回診,也沒聽從營養師建議嚴格控制飲食,也不運動,回到原先生活狀況,結果一年半就幾乎打回原形,胖回120多公斤。
2016-07-28 養生.健康瘦身
年僅46歲的廣告公司董座王姓男子,多年前,因為工作過度忙碌,每天必吃宵夜、睡眠不足等,飲食作息全亂了調,從80幾公斤一路飆升到100多公斤的「阿肥」,爬一層樓就會喘,外出不到10分鐘就想睡,家人關係因此變得愈來愈差,決心減肥卻用錯減肥法,結果愈減愈肥,還曾飆破110公斤,最後只好透過手術鏟肉,如今體重已經從百公斤降到68.5公斤的型男。王姓男子說「胖的時候連喝水都會胖」,當初不知不覺就變成百公斤的胖子,一開始還覺得胖胖的很有福氣,結果三高、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統統都出現,連最喜歡的小白球也因為體力大不如前,沒辦法參加,工作上的應酬也因此卡卡。王姓男子說,受到各方的壓力,嘗試多種的減重方式,像是女生最常做的「斷食法」,每天只吃一餐,中醫的埋線、喝知名公司的代餐奶昔、每天只吃水果等,但是每一種減重方法都讓他愈減愈肥,在朋友的介紹之下,才到了醫院接受胃繞道手術。王姓男子說,去年10月接受胃繞道手術之後,今年已經瘦到68.5公斤,過去鮮少講話的同事,都因為減重後有了話題,人際關係不但變好,跟老婆的關係也更加緊密。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體重管理中心醫師張博智說,台灣是亞洲第四胖的國家,破百體重的男女至少超過萬人,目前減重手術有3種,束袋手術、胃繞道、胃縮小,其中做得最多的以胃縮小為主,而這3種都有其優缺點,不過要做這樣的手術,必須要是「BMI超過37或是BMI32以上、合併二型糖尿病」才建議施作。張博智說,曾有位20多歲的女性,BMI值已經相當低,卻來要求做胃縮小手術,雖然台灣並沒有規定BMI值需要超過多少才能做胃繞道手術,但是減重外科醫學會以及各單位都已經有其共識,沒有超過BMI超過37或是BMI32以上、合併二型糖尿病,都不會建議幫病人施作這樣的手術。
2016-06-30 健康百科.新陳代謝
糖尿病患多服用藥物或施打胰島素治療、控制血糖,但近期最新糖尿病治療指引,已獲全球四十七個糖尿病內外科相關組織認可,在服用藥物、調整飲食、運動仍難控糖,身體質量指數(BMI值)逾廿七點五,可以減重為目標,考慮「手術」治療,改善胰島素抗性。台灣代謝及減重外科醫學會理事長、敏盛醫院醫療副院長李威傑指出,全台約兩百萬人罹患糖尿病,近八成糖化血色素難控制在六點五以下,而新糖尿病治療指引有別傳統,凡罹患第二型糖尿病、BMI超過廿七點五,無因糖尿病引起小血管病變,併發失明、腎或神經病變等,可選擇透過縮胃、胃繞道手術,能降低胰島素抗性,患者後續有機會不用再吃藥或挨針。廿八歲的吳小姐因家族遺傳,廿二歲已罹患第二型糖尿病,BMI達卅五點三,屬於「病態性肥胖」,又有三高問題半夜難入眠、常感頭暈,肥胖讓她意志消沈多年,人際關係退縮,服藥、體重控制都難有成效;最後她求助縮胃、胃繞道手術,打造只有兩百毫升的迷你胃,一年後BMI降為廿四、體重六十九公斤,糖化血色素低於標準值七。除代謝手術可改善糖尿病外,代謝及減重外科醫學會理事、台中仁愛醫院減重中心主任趙世晃說,他收治一名病人體重達一百廿公斤合併多囊性卵巢症候群,以致婚後八年仍不孕,他以自行研發的新式胃夾搭配小腸繞道手術,助她成功甩肉三十公斤,且術後沒多久就懷孕了。他說,胃夾減重手術破壞性及副作用皆小,病人兩年減重平均消除六成體重。敏盛醫院一般外科主任徐光漢提醒,代謝及減重手術仍有風險,應在合格的專科醫師及通過學會認證的醫療院所進行,術後再追蹤五年血糖值、糖化血色素等,飲食仍需避免高油、高糖等。
2016-06-29 健康百科.新陳代謝
台灣代謝及減重外科醫學會今天發表最新「手術治療糖尿病專家指引白皮書」,國內外都建議,若糖尿病患者BMI值超過27.5,且經藥物及飲食仍無法控制血糖,可考慮手術治療。台灣代謝及減重外科醫學會秘書長徐光漢說,手術主要為胃縮小手術、胃繞道手術,前者適合較輕度或早期糖尿病患者,後者則適合較嚴重的患者,但醫學會也提醒,減重手術仍有風險,患者要找專業合格醫師評估。一名28歲年輕女性有糖尿病家族史,爸爸、爺爺、奶奶都罹患糖尿病,她則是22歲時也檢查出罹患第二型糖尿病,體重增至近百公斤,除了飽受健康威脅、人際關係也漸退縮,還好經胃繞道手術,讓她減了29公斤,且血糖獲控制。她說,糖尿病讓她容易胖且不易減重,體重達98公斤,怎麼減都無法讓體重下降,血糖控制也不好,最後在醫師建議下進行胃繞道手術,體重減為69公斤,糖化血色素從10.4降為正常值5.3,變瘦變美讓她更健康、更有自信。徐光漢表示,台灣有大約近200萬人罹患糖尿病,傳統治療方法包括飲食、運動及藥物治療,但臨床約有八成患者糖化血色素仍無法控制在6.5以下,代表血糖值控制不穩定。近年來國內外醫學研究證實,胃腸道手術可以讓血糖下降,糖尿病患有很大機會不用再吃藥和打針,且國際間也陸續將手術放到糖尿病治療的準則中。
2016-06-08 養生.健康瘦身
廿二歲的大陸女子及偉佳曾重達一百廿六公斤,參加內地實境秀減肥,因外貌姣好,獲封「最美女胖子」。她利用高強度運動加少量進食,瘦下六十一公斤,但比賽結束後,體重回到一○六公斤,還月經大亂、掉髮、輕微憂鬱。她來台求助胃繞道手術,打造卅毫升迷你胃,希望一年後能恢復六十公斤體態。及偉佳從小習慣將「吃」當作情緒出口,體重從國中直線上升。三年前失戀,參加「超級減肥王」節目,每天只吃二顆水果和一杯優酪乳,運動六、七小時,三個月內爆瘦到六十五公斤,但比賽一結束就復胖。節目邀請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國際代謝形體醫學中心院長黃致錕擔任總監,賽後發現參賽者復胖,及偉佳也找他求助,跨海來台接受微創胃繞道手術。黃致錕指出,亞洲人身體質量指數(BMI)大於卅二且合併疾病,或BMI大於卅七者,都屬病態性肥胖,雖可利用藥物、飲食、運動等快速瘦身,但容易失敗。原因是大腦和腸胃對食物仍有欲望,一鬆懈體重反彈,出現溜溜球效應。黃致錕表示,目前外科減重治療以微創的縮胃手術及胃繞道手術為主流,限制食量及營養吸收,達到減重效果。縮胃是將胃的大彎袖狀切除,只保留一百毫升的胃容量;胃繞道則是將胃分成二部分,以小胃囊容積限制食量,再將後段小腸與之連接,使食物能直接進入小胃和後段小腸。及偉佳自費手術,術後一周體重已降到九十八公斤。她決定瘦下來拍裸照,提醒自己保持美好體態。
2016-04-08 醫美瘦身.健康瘦身
「高齡減重不是為了外表,而是健康!」80歲陳老阿嬤體重達95公斤,為了健康考量進行胃繞道手術減重,術前卻意外發現罹患初期胃癌,義大醫院醫療團隊以微創手術開刀,先切除70%胃部再進行胃繞道手術,讓陳阿嬤免去開兩次刀之苦,治癌又瘦身。陳阿嬤身高150公分、體重卻有95公斤,糖尿病、心律不整、高血脂等疾病纏身,因太胖行動不便,坐輪椅至義大醫院掛減重門診。義大醫院減重暨糖尿病手術中心主任蔡明憲評估認為,台灣的胃繞道健保給付年齡上限是65歲,一般高齡長輩不會為減重而動手術,但陳阿嬤的身體質量指數(BMI值)42,又有夜間呼吸中止現象,胃繞道手術會有最佳治療效果。令醫療團隊與阿嬤家人意外的是,術前內視鏡檢查卻發現阿嬤罹患胃癌第一期,陳阿嬤與家人不知如何是好。蔡明憲表示,多數醫師可能會建議先處理癌症,減重問題變成其次,這樣病人會經歷兩次手術的麻醉風險。對病患而言,若一次手術可同時進行病灶切除與胃繞道手術最有利。蔡明憲說,醫療團隊先切除局部胃與清除淋巴結,之後才進行胃繞道手術,考量病患日後可能需要化療,體重不可驟然減太多。陳阿嬤手術完成後,體重減少23公斤、BMI值降至32,未復發癌症,也無須進行化療。義大醫院表示,院內同時治療胃癌與胃繞道手術的成功病例已累計4例,陳阿嬤是最高齡患者,術後一周就可以扶著牆壁走路。醫師提醒,肥胖是多種癌症的危險因子,現代人因飲食習慣致體重過重者很多,根治癌症與減重手術可同時進行。
2016-03-06 養生.健康瘦身
肥胖人口 我飆到亞洲第一台灣肥胖人口高居亞洲第一,特別是病態性肥胖、重度肥胖人口與日俱增,幾乎每兩名成人就有一人體重已亮紅燈。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體重管理中心副主任魏淑貞說,去年全台接受減重手術個案逾三千例,中年女性居多,可能與女性更年期後體重普遍飆高有關。根據衛福部國民健康署調查,國內成人體重過重及肥胖的盛行率,從民國八十二到八十五年的百分之卅二點七,到民國九十四到九十七年的百分之四十三點四,短短十二年間增加了十個百分點,到民國一百零二年到一百零四年的肥胖盛行率更增加到百分之四十四點八,顯示兩個成人中就有一人肥胖。胃縮小、胃繞道手術 9年驟增11倍魏淑貞說,近年來,因體重過重而減重手術的人愈來愈多,以該院為例,第一年在二○○七年只做廿八例減重手術,二○○九年手術個案首度破百,二○一四案例增加到三百例,去年更增加到三百五十多例,等於九年間增加了十一倍。北醫體重管理中心主任王偉說,該院減重手術以胃縮小手術最多,其次是胃繞道手術,但臨床仍以胃繞道手術效果較好,且不太受疾病限制,像是有胃食道逆流或是嚴重糖尿病者就不適合做縮胃手術,手術會有其風險。他強調,做完減重手術還是得改變飲食習慣,否則還是有可能需要「二度手術」。醫師叮嚀:遠離「暴飲暴食、消夜、酒」魏淑貞彙整接受減重手術患者的NG生活習慣,最常見的是三餐不正常、睡前吃消夜、應酬喝酒,她說,很多人會在某餐集中火力猛吃,下一餐不要吃或吃少一點,「這其實是最糟的飲食模式」,因為胃每隔四到五個小時就會把食物消化完,就算某一餐吃特別多,五、六個小時後還是會開始有饑餓感,像這樣三餐不正常會讓血糖不穩,更容易變胖、生病。
2015-11-21 健康百科.新陳代謝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如何有效控制體重?根據研究證實,減重手術是目前唯一能夠針對嚴重肥胖患者,長期且有效控制體重的方法。醫師強調,減重手術除了能有效降低體重外,更可改善及預防肥胖相關的代謝性疾病,如第二型糖尿病。減重手術以胃袖狀切除、胃繞道手術為主減重手術問世迄今65年,每隔幾年就有新的手術。台大醫院減重暨代謝手術中心一般外科主治醫師楊博仁指出,一般而言,減重手術可以分成2大類,分別是限制食物攝取,及限制食物攝取合併減少養分吸收,前者目前以胃袖狀切除為主,後者則是以胃繞道手術為代表。減重手術可治療第二型糖尿病楊博仁強調,減重手術不僅可以有效幫助嚴重肥胖患者長期控制體重,更能治療第二型糖尿病,近年來又被稱為代謝性手術或糖尿病治療手術。世界糖尿病聯盟在2011年將胃腸道減重手術,放入第二型糖尿病的治療準則中,建議罹患第二型糖尿病的亞洲人,若BMI超過32.5,或超過27.5且合併血糖控制不良,或心血管問題,應接受手術治療。年輕嚴重肥胖糖尿病患 減重手術後有望治癒根據研究發現,年輕嚴重肥胖且罹患糖尿病的時間較短,或胰臟功能較好的患者,術後糖尿病完全緩解的機率較高,不過,目前對於手術治療糖尿病的詳細機轉仍不清楚。【更多健康資訊,請見「健康醫療網」】
2015-05-21 健康百科.一般外科
35歲的張小姐,婚後幸福美滿,但也由於心寬開始體胖,身高160公分,體重近百公斤,BMI(身體質量指數)高達38,她嘗試藥物減肥近兩年,但不久即復胖。近來出現糖尿病與高血脂,也造成行動不便,她在接受胃繞道手術減重後,第一個月就輕鬆減重8公斤,而且糖尿病和高血脂也不藥而癒了。●糖尿病患者 將近七成過重引發成人型糖尿病的肇因,醫界都指向肥胖和缺乏運動。不論是一般型肥胖或「中廣」型肥胖(腹部肥胖),都是導致高血糖發生的主要危險因子之一,根據調查顯示,糖尿病患者將近七成有體重過重或肥胖情形,而且肥胖也會引起高血壓和高血脂等問題,形成所謂的「新陳代謝症候群」。彰濱秀傳醫院一般外科主治醫師、體重控制中心主任林建華表示,肥胖是現代人普遍的現象,但不少人嘗試各種減重方法還是瘦不下來,特別是病態性肥胖的患者想要利用飲食、運動、藥物來控制體重,即使體重稍微減下來,不久即又碰到復胖的問題。●病態性肥胖 求助減重手術林建華是台灣首位遠赴法國世界微創手術醫學權威中心的減重研究醫師,他表示,對於部分有減重困難者如病態性肥胖、身體關節不佳及無法常態性運動的人,接受減重手術是唯一能提供嚴重肥胖糖尿病患者的長期有效方法。這類手術包括胃束帶、胃繞道、袖狀胃切除,皆可以腹腔鏡微創手術來進行,至於病人適用哪一種減重手術,需和醫師做進一步討論和評估,以達最好效果。目前秀傳醫院已完成250例減重手術,其中不乏體重超過200公斤的胖哥胖姊,且有三成屬於三高的病人。林建華舉腹腔鏡袖狀胃切除手術為例,它是透過腹腔鏡把延展性最好的胃大彎切除,只保留約1/4的香蕉型胃容量(約100cc),藉由手術切除胃某部分,可讓胃中的飢餓感消失,達到有效減肥的效果。●手術傷口小 血糖回歸正常至於胃繞道手術,主要是將胃分成大小兩個部分,然後將小腸繞過100~250公分與小胃接合,如此達到胃容量變小,吸收長度減少的雙重減重效果。林建華說,胃腸道繞道手術能激發腸道GLP-1酵素的分泌,進而提高胰島素的分泌與作用,根據研究,病人在術後一年內約可控制80%的糖尿病症狀,也可減少50~80%的體重。最重要的是,這些病患術後不論血糖、血液中胰島素的含量及糖化血紅素的數值,都可恢復正常,甚至可停止用藥,從而擺脫天天注射胰島素的不便。林建華表示,傳統的減重手術,在早期需要開膛剖腹,近幾年普遍改以腹腔鏡微創手術,只需在病人身上開三至五個約一公分的小洞,具有手術傷口小、美觀、疼痛減少、復原快、住院日數少的優點。●內科療法無效 再考慮手術不過,林建華強調,畢竟減重手術仍有麻醉及感染風險,因此病人在開刀前應先接受半年內科療法,如果無效才選擇手術,且應找減重外科專科醫師執刀,比較保險。目前,健保署對減肥手術患者健保給付規定為病患BMI大於40或BMI大於35且合併糖尿病、高血壓、呼吸中止症候群等;同時應符合年齡在18至55歲間、無其他內分泌疾病引起之病態肥胖,以及沒有酗酒、嗑藥及其他精神疾病,可由健保支付住院費用,但仍需自費支付手術及耗材費用約10萬元上下。病患通常住院三至五天即可出院。◎ 隨時掌握第一手健康訊息,快加入【元氣網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