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0-26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新冠病毒一變再變!國衛院專家:這種人小心成為「病毒變異株培養皿」
過去三個月,Omicron病毒株又冒出BA.2、BA.2.12.1、BA.4與BA.5等變異株,國內外學者觀察到,新冠病毒不僅持續突變,變異株數量也不斷上升,至今已演化出超過兩百種變異株,且還在持續演化。國衛院感染症與疫苗研究所所長廖經倫提醒,面對這樣的趨勢演變,民眾除了維持戴口罩、勤洗手等防疫措施,更要盡快注射疫苗,以免身體變成「病毒變異株培養皿」,形成更大威脅。廖經倫解釋,Omicron病毒株出現後,許多人成為無症狀的「隱性傳播者」,當病毒株進入未接種疫苗者體內,若免疫力又較弱,便可能大量滋長、加速突變演化,形成多種變異株,這些變異株再擴散出去,順利存活的變異株就有機會更強大。如果接種疫苗,不僅可降低重症、死亡風險,也可減少病毒隱性傳播威脅,更重要的是,病毒株不容易在已施打疫苗者的體內複製存活、擴散,變異機會自然大幅下降。疫苗與抗病毒藥物 重要戰略物資「病毒持續演化,想克敵制勝、提升整體防疫量能,疫苗與抗病毒藥物是重要戰略物資。」廖經倫指出,未來,不僅病毒會繼續演化,也可能出其他現新興傳染病威脅,因此我國必須要有自己生產、研發疫苗的能力,且需要即時掌握感染性疾病資訊,才不會出現緊急狀況時還必須仰人鼻息,防疫節奏也才能與時俱進。因此,國衛院團隊將興建生物製劑二廠與國家感染性疾病資料庫((National Infectious Diseases Bank,NIDB),期待我國能在防疫戰疫中有能力即時面對重大疫病傳播的第一擊,取得致勝先機。在國衛院即將興建的生物製劑二廠中,預計建置6條產線與生物安全第三等級實驗室(BSL-3 Lab)、生物安全第三等級動物實驗室(ABSL-3 Lab)等,以利開發高風險新興病原體疫苗。此外,六條產線皆採獨立操作規畫,可避免交叉感染、縮短準備期,同時降低維持成本,預計於2026年啟用,未來若面臨新變種病毒或新興疾病來襲,便可即時生產緊急疫苗,供第一線醫護人員、軍事與國安人員、邊境檢疫人員先行使用。面對詭譎多變情勢 須事先做好準備談到未來發展,廖經倫表示,未來將搭配 NIDB「重大傳染病原」資料庫建立以及各式高品質「模組化」疫苗研製技術平台,包括:DNA、mRNA與病毒載體等疫苗技術,研發新興疾病生物製劑與各式緊急疫情疫苗。平時將先以假想敵標的疫苗進行演練,當有大規模疫情爆發時,可以迅速應變即時研製疫苗。另一方面,也會持續承接疾管署委託進行卡介苗與抗蛇毒血清先進製程的開發、量產,整個過程均須符合現今我國 PIC/S GMP 法規及國際追求高品質的趨勢,已確實保障國人用藥安全。廖經倫認為,面對病毒、新興疾病的詭譎多變,在國衛院團隊秉持「與民興利」之精神,積極與民間企業、相關學、研及法人機構的攜手合作下,相信我國防疫量能勢必進一步升級,民眾生命安全、健康福祉也能得到更多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