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9-23 健康百科.婦科
關鍵數字/黃體期 14天
【聯合報╱諮詢馬偕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黃文助/記者陳惠惠整理】 月經周期因人而異,以排卵日分隔,排卵前為濾泡期,長短不一定,但排卵後到月經來之間的黃體期,通常為14天。這14天裡,排過卵的卵泡會形成黃體,產生黃體素,在此荷爾蒙刺激下,子宮內膜增厚,等待受精卵到來。一旦卵子未受精,黃體萎縮導致荷爾蒙濃度下降,子宮內膜無法維持而剝落,形成經血。 【2012/01/04 聯合報】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2014-09-23 健康百科.婦科
【聯合報╱諮詢馬偕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黃文助/記者陳惠惠整理】 月經周期因人而異,以排卵日分隔,排卵前為濾泡期,長短不一定,但排卵後到月經來之間的黃體期,通常為14天。這14天裡,排過卵的卵泡會形成黃體,產生黃體素,在此荷爾蒙刺激下,子宮內膜增厚,等待受精卵到來。一旦卵子未受精,黃體萎縮導致荷爾蒙濃度下降,子宮內膜無法維持而剝落,形成經血。 【2012/01/04 聯合報】
2014-09-23 性愛.性福教戰
【聯合晚報╱記者林進修╱台北報導】 精子強不強,看它的鐵頭功就知道。台北醫學大學醫學系婦產科兼任副教授歐名哲研究發現,精子頭部的頂體越強,受精時引發的頂體反應也越明顯,成功鑽進卵子而受孕的機率也越高,可見擁有「鐵頭功」的精子,較有「生」機。歐名哲表示,成年男性射精後,數以億隻的精子蜂擁而出,競相游到子宮頸附近,爭取最早和迎面而來的卵子相遇的機會,再以頭部的頂體鑽破卵子外膜,鑽進卵子受精。在如此激烈的競爭下,速度的精子才有可能「勝出」但早到並不代表就能成功受精,如果頂體反應不夠好,無法順利鑽破卵子外膜,所有努力還是白費。為了找出游得快,又具有良好頂體反應的「鐵頭功」精子,歐名哲找來內徑僅容一隻精子通過的玻璃管,再讓成群精子一隻隻游進去,再從玻璃管的另一端衝出去撞到培養皿上。他說,這些自動排成一直線的精子,以極快速度往前衝,一旦衝出玻璃管另一端時,會一隻隻「黏」在以輸卵管液體組織製成的培養皿上,一動也不能動。接著他再以媽媽血清製成的培養液,沖洗這些「黏」在培養皿上的精子,黏得不牢的精子會被沖掉,能留下來的都是些黏得非常緊,也就是具有「鐵頭功」的精子。歐名哲進一步培養這些鐵頭功精子,高達9成出現很好的頂體反應,不僅可增加受精成功率,胚胎置入子宮的成功率也高,最後也較有機會順利生下小寶寶。他以此寫成的研究論文,刊登在國際級的「Andrologia」 (男性醫學期刊)。
2014-09-23 新聞話題.醫藥新聞
【聯合報╱記者/張耀懋】今年同時考上台中一中的三胞胎原來是試管嬰兒!見(2010-07-27‧聯合報‧A8版‧話題)「什麼是人工生殖、試管嬰兒?」女兒很好奇,雖然她連自然生殖都搞不清楚。「就是把爸爸和媽媽的蛋蛋拿到玻璃管,讓他們在一起後,再放回媽媽肚子裡長成一個嬰兒!」老婆大人生怕我說太多,搶口說了。「那萬一,」女兒挑著眉毛,又有奇想,「來不及放進媽媽肚子,怎麼辦?那些蛋蛋要找誰當爸媽?」雖然問題邏輯有些怪,不過,真有真實故事。富商婦人再婚 盼人工生殖1981年間,洛杉磯飛往澳洲墨爾本客機上,「這次會成功吧!」艾爾莎(elsa)既期待又怕受傷害地問著老公里奧斯(Rios)。艾爾沙與前夫生了一個女兒,但1978年,女兒10歲時,以自家手槍飲彈自殺。艾爾莎從此鬱鬱寡歡,再嫁里奧斯後,一直希望有兒女承歡膝下,可惜一直沒消息。「這是最先進的科技,在試管直接配對,成功率很高。」54歲的里奧斯靠房地產致富,但已不孕,轉求人工生殖,他們找到當時生殖科技頂尖的墨爾本維多利亞皇后醫學中心。不幸流產 剩下2個受精卵醫師找到匿名捐精者,取出艾爾莎的卵,配對成幾個受精卵,留下兩個備用後,全數植入艾爾莎體內。但天從不人願,艾爾莎流產了。「我想,我心還沒調適好。」她非常沮喪。接受人工助孕的婦女,每天打針、吃藥,花大筆金錢,但失敗後的沮喪往往是最大的痛苦。就這樣,夫婦倆失望地飛回洛杉磯,留下兩顆受精卵,冰凍在零下196度的液態氮中。這溫度可以抑制生物活性,受精卵在這「廣寒宮」裡,不會產生任何變化,只會保持原樣。「哇!好孤單的受精卵。」女兒不勝同情。「不會啦!等夫婦倆準備好了,還是會再回來!」老婆大人頗能體會他們的心情,「做一次人工生殖很累的,身心俱疲。」夫婦空難 遺「卵」分遺產?但故事才正要開始。1983年4月,智利發生空難,里奧斯這對富夫婦雙雙慘死在墜毀的飛機上。這噩耗幾乎讓墨爾本的「廣寒宮」沸騰,也撼動整個不孕醫學、醫療倫理與法學界。之前人工生殖技術快速發展,法律與政策似乎一直跟不上;就像複製人技術一日千里,政策與法律常跟著跑。「哇!一大筆遺產!」老婆大人一下子點出當年民眾最關心的話題。里奧斯還有一位前婚姻所生的兒子,艾爾莎也有老母。估計里奧斯遺產至少5百萬美元。一度大家認為,這老母與大兒子必須與兩個受精卵對簿公堂,爭奪遺產。「『他們』怎麼辦?」女兒憂心地問,「有人照顧『他們』嗎?可以活下來嗎?」這是影響後來人工生殖科技的幾大議題之一,以前學界不斷討論假想議題,真實案例出現,且是新聞焦點,討論更熱烈,連教會都加入論戰。引爭議 法官判給不孕女新教徒(Protestant)認為,應讓受精卵自然凋亡。羅馬天主教、東正教與猶太則抗議,應將受精卵植入另一待孕的母體。各國也因應國情訂定不同規定,美國各州法令不盡相同,台灣則規定,類似的受精卵應銷燬。「啊!」女兒不勝惋惜,她是連前幾天家裡換下,還可以用的舊冷氣都不准我丟,最後只好找間小房間再裝上。「就這樣沒了!」蹙眉的女兒念念有詞,也讓人感受那淡淡哀愁。不過,故事未完。4年後,澳洲法官將這兩個受精卵判給等待捐受精卵的不孕婦女。「啊!那出生後有回去爭遺產嗎?」「哇!那他們是男是女?去澳洲可以看到他們嗎?」母女同時問了不同的問題,答案我也不知道。諮詢:執業律師胡宗典
2014-09-23 新聞話題.醫藥新聞
【聯合報╱編譯田思怡、記者施靜茹/報導】 今年諾貝爾獎第一個獎項醫學獎四日揭曉,評選委員會把這項殊榮頒給「試管嬰兒之父」、英國劍橋大學名譽教授愛德華茲(Robert Edwards),稱許高壽八十五歲的愛德華茲「為全世界不孕者帶來喜悅」,他的研究成果「是現代醫學發展的里程碑」。頌詞說:「他的成就把治療不孕症變為可能,有很高比例的人患有不孕症,包括全球十分之一以上的夫妻。多虧體外受精技術(IVF),約有四百萬人因而誕生。」熟識愛德華茲的台北醫學大學醫學院長曾啟瑞為老友得獎高興,但也透露愛德華茲患有輕微失智症,可能無法出席領獎。愛德華茲為生理學家,五○年代初開始研究人工受孕技術,與英國婦產科醫師史戴普脫(Patrick Steptoe)在一九六八年研發出體外受精技術,把婦女的卵細胞取出,在體外受精,再植入子宮。兩人於一九八○年在劍橋創立第一間治療不孕症的診所。史戴普脫於一九八八年去世,他若在世,將共同獲獎。諾貝爾獎在一九七四年改變規章,不再頒獎給已過世的人。以這項突破技術產生的第一個試管嬰兒露易絲.布朗在一九七八年七月廿五日誕生。如今〺二歲的露易絲得知愛德華茲得獎後,與母親發表聯合聲明:「這是大好消息,我與母親很高興體外受精技術的兩位先驅人物之一獲獎,這是他應得的肯定。」科學界對愛德華茲獲獎一片叫好,他將獲得一千萬克朗獎金(台幣四千六百萬元)。
2014-09-23 新聞話題.醫藥新聞
【聯合晚報╱編譯朱小明╱綜合報導】諾貝爾獎評選委員會把醫學獎頒給「試管嬰兒之父」愛德華茲 (Robert Edwards),今天引起教廷人士批評。愛德華茲獲獎,是因為他為數百萬對不孕夫妻帶來為人父母的喜悅,許多人認為這是遲來的肯定。但天主教「宗座生命學院」 (Pontifical Academy for Life)院長鮑拉發表談話,認為頒獎給愛德華茲「完全不恰當」。梵蒂岡一向對試管嬰兒持反對態度,宗座生命學院院長是教廷在醫學道德問題上發言人,但鮑拉表示,這是他的個人意見。他表示:「要不是因為愛德華茲,就不會有人類卵子市場的存在,世界上也不會有充斥著胚胎的冷凍庫。這些胚胎在最好的情況下植入子宮,但多數可能用於實驗、丟棄或死亡,有些根本被遺忘。」天主教認為人類生命始於受精,一旦受精,即應予以尊重,賦予人類尊嚴。鮑拉批評,體外受精已導致數百萬個人類胚胎被故意摧毀。根據梵蒂岡「人的尊嚴」 (Dignitas Personae)宣言,超過80%的體外受精胚胎並未植入子宮,而是被冷凍起來或丟棄。不過,鮑拉在發給美聯社的電子郵件聲明中表示,愛德華茲獲諾貝爾將青睞,是可以理解的,他不應受到低估;但他並未解決不孕症的問題,而是跳過問題。今年32歲的全球第一個試管嬰兒露易絲‧布朗則非常高興的發表聲明說,這是愛德茲應得的肯定。全世界至少有10%的夫婦為不育症所困擾,愛德華茲為他們帶來希望,露易絲出生時,當時的報紙驚呼:人類想扮演上帝、潘朵拉的盒子再度打開。時隔32年,雖然世人對試管嬰兒的態度轉變,但愛德華茲得到諾貝爾獎桂冠仍引發有關道德的爭議。
2014-09-23 新聞話題.醫藥新聞
【聯合報╱資料來源/國科會】人類卵子的粒線體有數十萬個之多,精子則只有數百個,一旦精子與卵子結合為受精卵,精子的頭部區域會進入卵子內進行細胞核融合並產生染色體互換,保留在受精卵外中段區域的特化粒線體會全數銷毀殆盡。這機制造成日後受精卵發育為胚胎時,其粒線體DNA是全數由卵子所提供,這是母系遺傳的一個重要特徵。例如萊柏氏遺傳性神經病變,就是由母親遺傳給下一代的粒線體缺陷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