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8-16 醫聲.癌症防治
台灣青壯癌友陷低薪 年花上看300萬+收入大減如何逆轉勝?/年輕癌友2
在台灣年輕病友協會服務的青壯年癌友中,該協會副理事長劉桓睿觀察到,青壯癌友每年花在自費用藥、營養補充與看護、家人照護成本上,一年多要花費100萬到300萬,加上收入大量減損,超過半數癌友每年損失36萬元以上收入,此外,不少年輕癌友還面臨低薪、低存款、少保險等「2低1少」困境,導致抗癌更艱困。不只如此,隨著青壯癌友人數逐年攀升,國家整體的醫療、社福支出也跟著增加,但癌友失去工作收入而讓稅收減少,國家勞動力也大量流失,面對癌症的步步進逼,新藥、新科技又救援不及,國家、社會都付出龐大代價。高齡化、少子女化影響 健保面臨嚴峻挑戰台灣年輕病友協會副理事長劉桓睿分析,28年來,健保保費年年上漲,費率由4.25%陸續調整至5.17%,其中,65歲以上高齡長者的健保醫療費用更是不斷成長,佔39.8%,而出生率下降、少子女化與高齡化現象的交互影響,為健保財務帶來更嚴峻的挑戰。目前,健保體系是由台灣勞動力人口收入所支撐,不過,在1995年,高齡人口比率為7.6%,推估到了2040年,台灣高齡人口比率將達30.1%,形成超高齡化社會,屆時將由9名青壯年扶養1位高齡者遽減至2位青壯年扶養1位高齡者。低薪困境 導致健保大餅成長受限此外,20-64歲的青壯年罹癌病患人數由105年的42.5萬人成長至110年的47.3萬人,每月勞動力產值流失約682億,3個月癌症療程便約造成2045億生產產值的流失,一年累積下來,更達8181億元,青壯年生產能力的下降,意味健保費用的繳交,也會受到影響。劉桓睿指出,除了癌友的生產能力大受影響,回顧過去10年來,台灣人均GDP成長約30%,然而薪資中位數僅提升約6%,健保總額大餅的成長幅度,便受到很大限制。更令人憂心的是,相較於歐美等「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國家,我國公部門經常性醫療保健支出在GDP的比重偏低,僅佔GDP的3.9%,相較日本9.2%、英國7.8%、南韓5.0%等,比重實在偏低,而國人平均餘命較低,不健康餘命也是比較長,這代表公部門的醫療保健支出投資偏低,似乎與國人平均餘命、不健康餘命長短有所關聯。多重解方 健保系統才能永續運作為了解決上述困境,台灣年輕病友協會在2023青年健康論壇上發表《青年健康政策建言》,嘗試提出解方。劉桓睿解釋,由於民眾薪資所得是保費計算的母數,保費調整往往又充滿各方角力,所以若要有持續的保費成長,必須積極解決低薪問題,同時挹注政府稅收提升公部門經常性醫療支出在GDP的比重,才能從根本增加保費收入與健保總額數目,這也才是釜底抽薪之道。在論壇中,台灣年輕病友協會也提出《抗病保台,搶救因病流失的國家競爭力》主張,劉桓睿呼籲,在GDP的資源分配上,政府、各界應轉換思考,加強健康、醫療投資,像:癌症新藥基金的設立、商保補位健保,增加資源,同時藉由3A、3B大類藥價改革、以老藥支持新藥方式進行健保資源重新分配等,創造永續健康的社會。期待從癌友到國家、社會 創造多贏契機在實際執行層面,劉桓睿建議,應從加強前期疾病預防、提升新藥可近性著手,提供以病人為中心的藥品給付政策,讓青壯年能擁有更好的預後生活,也有接納他們回歸的友善職場,包含「提供聘僱病友之企業賦稅優惠」、「賦予病友更多勞動法規的保障」等,如此就能保留這些因罹癌而流失的國家競爭力。每當討論到癌症新藥、新科技是否納入健保,進行「醫療科技評估」(HTA)已成為不可或缺一環。劉桓睿認為,醫療科技評估不應只考量健保財務,也應納入其他醫療、社會成本考量,像前述所提,包含病友治療時的自費項目、營養補充、病友照護成本、收入減少的影響,以及國家勞動力與稅收減少、社福支出增加等潛在成本,都要納入考量,從癌友到社會、國家,才能真正受益,癌友也才有更多逆轉勝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