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10 退休力.社會連結
裝修婚房想省錢,找自家人卻成最後悔的事!「人情債」最貴:能用錢解決的事情千萬不要欠人情
很多時候,人的煩惱都是自找的。因為你不具備一雙可以洞察事物底層邏輯的「天眼」,所以總是被事物的表象所迷惑。當你能夠以更高的視角去看待事情的時候,往往一下子就能看到背後的真相,突破很多束縛。對於社交這件事,也完全一樣。 為什麼很多人處理不好社交問題呢?為什麼在跟別人相處的時候,總是有很多問題呢?社交能力不足反映出的是他們對社交這件事缺乏足夠的認知。想把一件事做好,卻又對這件事一無所知,結果必然不會如願。 任何的付出,都有回贈的期待前段時間,我妻子從網上買了一張雙層床放在老家,快遞到了之後,因為包裹比較大,當時我又不在家,她自己沒辦法搬到家裡,就打電話給我的一個叔叔。叔叔借了別人的車幫忙把這張床運了回去。 事後,妻子跟我說起這件事。我先認同她的行為,「妳一個人在家帶著小孩,還把這件事給辦了,辛苦妳了。」然後我又跟她說以後這種事不用麻煩叔叔,也不用找其他親戚朋友,花點錢找搬家公司可能會更好一點。 為什麼我會這樣說呢?其實這是有深意的,你可以從下面這個故事再去感受一下。林女士是一位單親媽媽,三年前老公因病去世了,留下了孤兒寡母。林女士一邊照顧兒子,一邊拚命工作,日子過得特別辛苦。公司另一位女同事聽說了林女士的情況,就說:「我也要接孩子,接一個也是接,接兩個也是接,這樣吧,我替妳把孩子給順道接了。」當時林女士想推託,但是這位同事特別熱情。林女士想到工作已經讓自己分身乏術,所以就半推半就地答應了。 從那以後,女同事在接孩子的時候就會順便把林女士的孩子也接了,林女士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工作上。最終因為表現突出,她很快升了職,還被長官當眾表揚,發了獎金。她特別開心,也很感激這個女同事,於是送給她一個貴重的包,並表示以後還要繼續報答這位同事,她不能讓好心人心涼。 可是林女士沒想到的是,這個「報恩」的機會很快就來了。有一天,女同事拿著一些發票去找林女士,讓林女士利用職務之便給她報銷。林女士接過發票一看,發現都不符合公司報銷的標準,而且金額還不小。那一刻,林女士很糾結:如果幫她報銷,這是違反公司規定的;如果不給報銷,又怕同事不開心,說自己忘恩負義。 她回家後翻來覆去睡不著,不知道到底應該怎麼辦。最終她還是決定不報銷,如果被發現了,這種做法不僅會危害同事,也會牽連自己,最終大家都吃不了兜著走。第二天,林女士把自己的想法告訴同事,沒想到同事聽完之後瞬間發飆:「妳這人怎麼這樣呢?我又不是跟妳拿錢,是跟公司拿錢,妳這麼較真幹嗎?妳給我報了不就完了,妳怎麼這麼忘恩負義,我幫妳接孩子這麼久,白接了!」 林女士聽完之後非常不開心,也很痛苦。一方面,她認為這幾張發票真的不能報銷;另一方面,她又覺得自己並不是那種忘恩負義的小人,受冤枉了。 林女士為什麼解決不好這個問題?為什麼會產生這麼多委屈和煩惱?因為她對社交和人情這兩個概念缺乏認知。 社交的核心是什麼?是等價交換古代人為什麼崇尚禮尚往來?原因也是等價交換。很多人在付出和給予時,即便不提回報,也會有被回贈的期待,於是他們在付出時只會表現出含蓄的期待,以此彰顯自己的高尚。在禮尚往來這件事上,沒有人不對回贈產生期待,除非他付出和給予的初衷就是為了公益、慈善,為了回報社會。 「等價交換」這一社交核心體現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你結婚時,朋友給你包了八千八的禮金,那麼等對方結婚的時候,你只包三千元,對方或許再也不跟你聯繫了,甚至和你絕交。這就是因為你們在關係交換上,出現了價值不對等。 「人情」是要還的人情,很多時候是人們用來模糊等價交換,以達到占便宜的目的的一個工具。為什麼這麼說呢?人情的計量單位是「個」,這個單位很有意思,可大可小,可貴可便宜,沒有一個標準的價值衡量。它不像去超市買一包泡麵,我們可以直接看出它的價格,因為它是明碼標價的。但是人情沒有辦法直接衡量出價值。我幫你一個忙,你能界定我提供的幫助值多少錢嗎?所以它就成了人們用於價值交換的工具,他們會給你一份人情,然後通過這份人情,以小博大向你換取更大的利益。 案例中林女士的同事就是利用幫助林女士接孩子的這份人情,企圖讓林女士替她報銷那些不合規定的發票。接孩子這件事是無法衡量出金錢價值的,即使林女士送給她一個包包,但她並不滿足,還要找林女士報銷發票。如果說林女士因為內心過意不去而同意了,那正好中了她的下懷。 很多職場人士也是一樣的,他們喜歡通過送禮來為自己謀取更大的回報,就是想通過人情來模糊掉等價交換,去換取更大的利益,這本質上就是不對等的。所以有智慧的人會怎麼做呢?直接退回禮物不合適,他會跟對方說:「你先不要走,我桌子上那兩盒剛到的茶葉特別好,你帶回去喝。你要是不帶的話,這個禮物我也不收了。」這就是高明之處:他不欠這份人情,通過送你茶葉來跟你的禮物做一個抵消,這就避免了你用這份人情來向他求助。 熟人成本:能用錢解決的問題,不要動用人情小林交了一個女朋友,兩個人也到了談婚論嫁的地步,於是小林就買了房,並且準備在結婚前把新房裝修好。可是找誰裝修呢?他突然想到了自己的舅舅。舅舅是做裝修的,做了十幾年,小林覺得找自己舅舅來裝修肯定能省點錢,他也會更用心一點。可是沒想到,這個決定反而讓他後悔不已。 事情是這樣的。對於新房的裝修,小林和女友有很多自己的想法,可是每次跟舅舅說的時候,舅舅總是會給一堆建議。他們想反駁,又拉不下臉,只能不情願地聽從舅舅的建議。在裝修過程中,兩人有不滿意的地方,也不好意思指出來。 經過前前後後兩個多月的時間,新房終於裝修好了。可是當結算費用的時候,小林有點傻眼了,費用不僅沒有比預想的低,反而貴了不少。可是對方是自己的舅舅,自己又沒辦法砍價或者問責。最終的結果就是,小林和女友花了更多的錢,卻裝修了一個自己並不喜歡的風格,最後還要感謝舅舅的用心付出。 這種事,你有沒有遇到過?其實原本花一點錢就可以解決的問題,他們卻偏偏要用人情,習慣找朋友或熟人來幫忙,在金錢上能省則省。在他們看來,這樣做無疑是最有利的方式,但結果往往不盡如人意。有這種行為風格的人,還是對關係的本質理解得不夠透徹。 真正活得通透的人,他們都善於用市場的方式解決問題。簡單說,就是能花點錢解決的事,從不隨便動用關係。用市場的方式解決問題,最簡單。因為市場規則的核心是交易,而不是感情。在你來我往中,需要的是價值交換,不會摻雜任何感情成分。從做事的角度來看,它是良性的,是結果導向的,因而風險更低。 關係的本質是價值交換。請人做事,實質上是一種價值交易,別人為你做事,你為別人的價值付酬勞,以實現這次交易的成立。如果別人為你做了事,你沒有支付報酬,那麼就需要用其他方式來換取對方的價值,以實現交易的平衡。 所以用人情辦事的人,很多時候只是在表面上占到了便宜。如果你用人情來換取對方的付出,那麼這份人情不還,關係就會失衡;這份人情要還,卻沒有明確的價值衡量標準,這就麻煩了。而且很多時候,當你用人情去撬動對方的資源時,或許你最終需要付出的更多。就像小林原本以為找自己舅舅來裝修新房,是一件相對有利的事,不僅品質能夠得到保障,而且還可能比市場價更便宜。但事與願違,他不僅花費了更多的錢,對結果也不滿意,過程中也礙於對方長輩的身分無法暢所欲言,自己苦惱不已。 儘管小林覺得苦不堪言,但從舅舅的角度出發,他會覺得自己在這件事上是出力幫助了小林,對小林是施予了人情的。那麼當自己需要小林幫忙時,小林應該竭盡所能地幫自己。而如果小林有難言之隱,想推辭,兩個人之間的關係就會受到影響。 所以,用人情來做事,不僅不划算,還欠了人情。對於小林來說,如果他當初直接花錢請一個專業裝修團隊,通過市場行情去解決裝修問題,反而簡單。裝修師傅拿錢幹活,小林出錢雇用對方,不管過程中出現怎樣的問題,都可以直接提出並解決。在純粹的交易關係下,人與人之間的交換才是絕對自由的。沒有了感情因素的牽絆,事情的結果反而更容易得到保障。 一個成年人真正的成熟,首先體現在他習慣用市場思維解決問題。在馮侖的書《扛住就是本事》中,他講到了一個概念:熟人成本。很多時候我們覺得動用身邊的熟人來幫忙是最有利的,但是事實的真相並非如此。馮侖認為,在市場經濟下,用熟人辦事實際上並不總是省錢,往往還更費錢。這就是熟人成本。 市場關係:雖冷酷無情,卻良性共贏最具正向迴圈和最少事後負擔的就是市場關係,市場往往最殘酷,但也最具善意。 純粹的交易關係,看起來似乎冷血殘酷,但是正因為雙方的合作達成了一個基本共識:只談事,不談感情。因此雙方有什麼意見、想法,都可以直截了當地說出來,絲毫不用顧及感情,這反而能夠得到彼此想要的結果。另外,交易結束後,關係也就結束了,不會有後續七零八落的人情世故需要去維護,因此對個人來說更輕鬆。 看到這裡,很多人可能會有疑問:不是說好關係都是麻煩出來的嗎?你這麼說不會相互矛盾嗎?其實不然,這兩個觀點是基於不同的背景和前提。麻煩別人的目的和前提是建立關係。也就是說,當你遇到一個人,想要跟他建立關係,那麼這個時候,你可以適當地去麻煩他,這樣做的本質是創造更多的接觸機會,讓你們的工作、生活產生更多的交集和聯繫。那麼隨著打交道日漸頻繁,自然能快速建立起關係。 但是我們現在分析的是如何與熟人之間更簡單地相處。如果你想要跟熟人之間維持簡單的、界限分明的關係,就要儘量減少麻煩對方的機會,能用市場思維和方式解決的問題,就不要隨意動用人情。因為人情的價值是無法直觀衡量和界定的。 當然,假如必須要麻煩熟人解決一件事,那怎麼辦呢?我的建議是提前商量好報酬,比如請對方幫忙前就告訴對方:「這個東西你收著,如果你不收下,那這件事我就不麻煩你了。」這就像你去老長官家送禮,高明的長官一定會在你臨走前,也讓你帶幾盒茶葉回去,一樣的道理。 社交核心和人情本質的三點覺悟那麼深層次地瞭解了社交的核心和人情的本質後,我們需要有怎樣的覺悟呢?有三點特別重要:1.對於別人的付出,我們要心存感激,並即時給予積極回應 社交的本質是價值交換,所以當別人幫助自己,為自己付出的時候,一定要懂得感恩和回報。因為不管對方是否是在考量你的價值後才選擇幫你,客觀事實是對方確確實實幫你了,你也確確實實受益了。這個時候,你能夠給予對方積極的回應,這樣才能達到一種價值的平衡,讓對方覺得幫你是值得的。對方也會覺得自己的付出沒有白費,往後他也會願意為你做更多,那麼自然也能更大程度地促進關係的良性迴圈。 值得注意的是,這裡有一個關鍵點:感激不要停留在心裡,回應最好是即時的。你對對方心存感激遠遠不夠,不能心裡默念一千遍「你真好」,你還要把這些表達給對方,讓對方真實地收到你的感恩。同時,不管你做哪種回應,最好都是在對方付出後沒多久就行動,時間不要拖得太長。 2.付出時不要有很高的期待,否則受傷的可能是自己很多人容易在關係中受傷,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在付出的時候產生了期待。首先,能不能獲得所期待的,本身就不是我們能控制的事,這充滿了不確定性。其次,很多時候,我們總是不能客觀地衡量自己的付出是否值得對方的付出,然後就盲目地產生過高的期待。這都導致我們的期望很大程度上會落空,而一旦落空後,就會內心不甘、委屈,甚至會因為一直得不到自己想要的回報,最終採取一些極端的方式攻擊對方,讓對方意識到自己錯了。這於己於人,都沒好處。 所以我們在關係中一定要修煉一種境界,就是在付出的同時,慢慢放下對回報的期待。我此刻想要愛,便愛了,我此刻想要為你付出,便付出了,至於你怎麼回應我,那是你的事。如果你付出的時候是在過分壓抑自己內心的渴望,你的內心並不舒服,而且對對方有很高的期待,那麼你還不如一開始不去付出。只有處於這樣一種狀態,有這樣一種情緒覺知,你才能更好地維持關係。 3.要體驗感情的美好,但同時具備市場思維 人活一世,重在體驗,而感情無疑是人性中最美好的一種體驗了。我們的人生因有感情的連結才變得充滿了意義,豐富多彩。但是,我們在享受感情美好的同時,也要具備市場思維,它可以很大程度上幫我們避免一些不必要的煩惱。 市場思維指的是什麼?簡單說就是通過買賣、花錢這樣的方式解決一些問題,不過多地摻雜感情,學會做好利益和感情的區隔。 感情彌足珍貴,但同時也是很多煩惱和痛苦的來源。我們已經提過,人情本身就是一個模糊的概念,它背後所承納的價值很難衡量,一旦一方覺得另一方欠了人情,而過分去索取,或者一方因為欠了人情,過分地被索取,都會因為價值不對等而內心失衡,最終破壞關係。 而市場思維的好處就在於通過市場的方式解決問題,沒有那麼多彎彎繞繞,心裡有什麼訴求、想法,都可以毫無顧忌地說明,雖然要花點錢,但是沒那麼多麻煩。我們要體會感情的美好,同時也要學會用市場的方式解決問題。針對不同的情況,採用最合適的方式,不偏執、不極端。本文節錄:《不是搞不定人,是搞不懂人性:掌握人類行為的底層邏輯,到哪都吃得開!》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