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2-14 養生.親子教養
網紅體罰兒社工登門自省! 專家:「被打大的家長」需同理和自覺
某知名網紅日前發文陳述孩子難管教,某次體罰打出瘀青,被學校輔導室通報社會局,社工上門家訪,令她感嘆「小時候爸爸盛怒之下晚上把我逐出家門,我都只敢默不吭聲蹲在門口等爸爸消氣再回家,長大後竟然還淪落到被碰瓷小兒要脅」,引起許多網友共鳴「媽媽心理健康誰在乎?」也有人留言說「小時候我要看媽媽臉色,現在我當媽了要看小孩臉色,這是新的夾心餅乾類型嗎?」網紅坦言社工登門是「此生最恥辱」經驗,家訪後孩子「似乎抓到媽媽軟肋」而變本加厲,她只能加倍忍耐「以免自己被繩之以法」,她也與導師多次溝通討論,試圖找出脫序行為背後的真正原因和相處之道。她也補充強調,發文不是要討拍或合理化暴行,只是想抒發心情並警惕自己不再犯。「一個親子部落客能在公眾面前承認自己的不完美很不容易,要給她肯定和同理,這也是台灣社會欠缺的友善育兒氛圍。」兒福聯盟政策中心資深主任李宏文表示,家長都會有不知所措或犯錯的時候,但社會上有很多教養魔人或正義魔人,會對家長投以白眼斥責或過度關注的目光,也常常把責任都壓在媽媽身上,孩子不好就認為是媽媽的錯。這種不友善的社會氛圍,絕對是台灣連續七年生育率下降的一大原因。李宏文表示,愛孩子是普世價值,社會觀念有在進步,但速度沒辦法快。根據兒盟2014年和2022年的調查,家長認為體罰是必要手段的比例已經從四成下降到三成,認同「無論下手輕重,體罰就是暴力」的比例從四成六提高到七成三。全球已有60國立法禁止體罰,日本剛通過禁止家內體罰,韓國也打算修法;反觀台灣,民法卻還有「父母有權懲戒子女」的條文,只能從通報和兒權公約等其他方式保護兒童,從這次網紅發文的留言看來,台灣社會氛圍也韓沒有準備好要修法。除了法律,在威權中被打大的一代該如何阻止暴力代代相傳?諮商心理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常務理事、曾任高中專輔教師8年的諮商心理師林上能表示,自覺很重要,如果能對原生家庭經驗有自覺,意識到這個經驗對伴侶關係或親子關係有影響、發現自己正在用過去受過的苦痛來回應孩子,這會改變的契機。尋求諮商心理師或學校輔導老師專業協助、閱讀相關書籍、參與成長團體,這些行動都有助於看見家長的需要,也看見孩子的需要。李宏文表示,有聽過孩子說「你們大人很奇怪,明明都當過小孩,為什麼都忘記當小孩的感覺?」這是一個很關鍵的問題,因為兒時遭受的身心痛苦,通常是人不想回顧,但不會忘記的。這也是為什麼高達98%家長在體罰孩子後會落入「後悔、想和好、再犯」這樣的惡性循環。要終止惡性循環、不再累積關係毒害,家長必須練習在盛怒之下踩剎車、學習其他「零暴力的有效方法」,兒福聯盟有爸媽call-in教養專線 (0800-532-880我想要幫幫您),還有「教養五四三」網頁的豐富資訊(https://orange.children.org.tw/news),歡迎家長可多加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