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2-13 新聞.科普好健康
窮人心臟病風險更高?11萬人研究:關鍵是沒睡夠
社會經濟條件較差的人群,往往受心血管疾病的影響更大。不少研究都觀察到了這個現象,早在1993年,《美國醫學會雜誌》(JAMA)也發表過論文指出社會經濟狀況與疾病和死亡風險密切相關。近期,歐洲心臟病學會(ESC)旗下期刊《心血管研究》的一篇論文帶來新證據,反映了這種現象的一個關鍵因素:睡眠不足。 眾所周知,充足的睡眠對身體恢復尤其是心血管健康至關重要。在低收入人群中,睡眠問題較為普遍,比如更多輪班工作、做多份工作或在嘈雜的環境中工作——這些狀況都無助於良好的睡眠。但同時,社會經濟狀況又包含了從教育程度、個人生活方式到醫療資源等一系列因素。那麼,其中睡眠的影響比重究竟有多大?根據ESC新聞稿介紹,這是第一項回答這個問題的大型人群研究。這項研究由瑞士日內瓦大學醫院(Geneva University Hospital)的團隊領銜,匯總了8個歐洲研究隊列超過11萬人的數據。研究團隊基於受試者自身成年期以及他們父親(反映幼年時期)的職位,來評估他們一生中的社會經濟狀況。所有參與者均接受了臨床檢查,並通過問卷反饋了他們的睡眠特徵、用藥、教育、工作、生活方式等數據。 以冠心病和中風作為主要心血管結局指標,研究團隊統計發現:在一生的不同時期,社會經濟狀況都和冠心病風險顯著相關,但沒有觀察到和中風的關聯。父親職業地位低下與冠心病風險增加有關,男性和女性風險分別增加19%和25%,但這種風險並不主要源於睡眠的影響。成人時期職業地位低下與冠心病的關聯程度更明顯,男性和女性風險分別增加48%和53%。而且,相同職業地位下,睡得過少( 8.5小時/晚),風險都更高,但整體而言,睡眠不足的影響要大得多。在男性中,社會經濟狀況低下增加冠心病風險,有13.4%可歸因於睡眠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