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表達自己的憤怒 其實是在逃避不舒服的感受?
逃避體驗
一般而言,人們管理自身感受的方式,就是忽視它們。每當我們問自己:「我有什麼感受?」身為成年人的我們,經常不明白這個問題為什麼如此難以回答,然而我們不難理解,我們這樣問自己之前可能會心生猶豫,或者避免提出這種問題。人們總是逃避不舒服的感受,這一點也不奇怪。
心理學家史帝芬.海斯(Stephen Hayes)是「接納和承諾療法」(acceptance and commitment)的創辦人,他將這種逃避不舒服感受的傾向定義為感知迴避(experiential avoidance),意思是指迴避「負面且私密事件所產生的即刻感知」,例如人們不希望產生的思緒、感受、回憶或身體知覺。
有害憤怒只是這種迴避的表達方式之一,幫我們分心並免於感受各種可能引發憤怒的負面情緒。在某種程度上,有害的憤怒會被壓抑的情緒所影響。
壓抑情緒會使我們無法覺察自己的感受。藉由壓抑情緒,我們會忽略、遺忘或縮小自己的感受,進而將這些感受移除。我們對自己的感受愈不自在,愈可能在無意識中逃避這些感覺,而這種過程就是壓抑。正念、自我慈悲及本章的練習都有助於讓這些感受重新浮出檯面。
有時候,選擇壓抑情緒可能是明智之舉,因為壓抑可以避免你在感知怒意前輕舉妄動。只有在壓抑情緒的情況下,你才能提高注意力,並且在面對衝突時感知自己的感受與期望。這樣做將使你更了解自己最重視的需求和渴望,但請你記得:如果你壓抑情緒時只是將自己的感覺擱置一旁而不去面對,壓抑就會變得具有破壞性。隨著時間過去,壓抑會讓你感到愈來愈不滿足,憤怒也將愈演愈烈。
有意識地迴避你的憤怒
你可能經常產生強烈且持久的憤怒,但卻未因此壓抑或約束自己的怒氣。壓抑或約束自己的怒氣是很大的考驗。如果你對憤怒採取這種態度,就必須靠自我慈悲才能慢慢學會覺察自己的憤怒。你必須喚起自己的慈悲心,不可嚴以待己。你必須提醒自己:憤怒是自然的,是人類的正常情緒。你尤其應該牢記:「憤怒」與「強烈表達憤怒」是截然不同的。
以正念面對自己對負面情緒的批判
如果有選擇,大多數人都不希望感受負面情緒,畢竟負面情緒會讓我們產生強烈的不舒服。然而,我們之所以覺得不舒服,不僅是因為感受到負面情緒,還因為我們對於自己產生這些負面情緒而心生批判。我有許多客戶因為情緒低落而感到沮喪或生氣,也會因為情緒焦慮而感到憤怒,還會因為感覺憤怒而產生焦慮,甚至因為自己發怒而更加生氣。他們拿自己的「真實感受」與自認「應該有的感受」做比較,並因此批判自己。有些人會因為負面情緒而覺得自己是弱者,有些人則認為自己不應該有負面情緒。另外還有一些人因為自己有負面情緒而感到憤慨,因為他們覺得別人不會有這種情緒。
如欲以正念面對自己的情緒,有一部分必須倚賴你如何及何時評斷這些情緒。你必須辨識自己最不希望感受的情緒、最令你羞愧、尷尬或焦慮的情緒。請查看第八章的情緒列表,指出哪些感受讓你最不舒服。你可能會對這些感受最具批判性,但如果你以正念面對,將有助你識別這些使你發怒的感受,無論是對別人或對自己發怒。
包含憤怒的混雜情緒反應或矛盾情緒反應
健康的情緒覺察包括辨識混雜的情緒,並接納它。混雜的情緒指兩種以上的情緒同時或先後發生。雖然我們並未察知,然而隱藏在我們潛意識中的情緒,希望被我們表達出來,這是合理的,因為這些感覺根植於我們的基本需求,需要被我們認可。當我們忽略或蔑視這些感受時,我們可能會做出令自己或別人困惑的行為。
愛力克斯在妻子的要求下,來找我幫他解決憤怒問題。愛力克斯的妻子覺得他對孩子的管教方式不妥:雖然愛力克斯不會動手打小孩,但是他經常大聲斥責孩子,並且口出威嚇。
當我問愛力克斯小時候父母如何管教他時,他一開始回答:「喔,我父母怎麼管教我?他們很愛我。呃,當然,我父親偶爾會對我們大喊大叫,有時候會用船槳打我們,但頂多只打屁股,而且是因為我們不乖。這沒什麼大不了的。」愛力克斯描述了一些自己挨罰的情況,臉上始終帶著微笑。他說完這些之後,還一再重申自己非常敬愛父母。
愛力克斯最後才真正明瞭自己的感受。他漸漸明白自己小時候被懲罰時其實感到憤怒悲傷。但因為他很愛父母,所以對自己的憤怒充滿罪惡感。於是,只要他一感覺憤怒,就馬上回想父母親多麼愛他。他之所以難以面對這種混雜情緒來自於幾個因素。
人們通常會認為,以非黑即白的方式進行思考比較容易。我們在下一章將討論總體思考(global thinking),這種思考方式會導致我們忽略自己情緒感知上的細節,愛力克斯並非少數特例。摯愛關係(loving relationship)中所產生的混雜情緒或矛盾情緒,對許多人而言都是重大挑戰。接納這些感受,亦是另一種接納自身人性的方式。
以正念看待「分心」
許多人為了應付或逃避自己的感受,會使用各種方式轉移注意力。有些人以酒精麻痺自己。酒精經常出現在我們的社交生活中,一杯葡萄酒可增添一頓佳餚的美味,即使分量只有一點點,也能成為舒緩焦慮及其他負面情緒的「白噪音」。
抽菸也可讓人逃避不舒服的感受。還有人選擇埋首工作、寄情運動或大啖美食,來忽略特定的情緒。
.作者:伯納‧高登
.譯者:李斯毅
.出版社:麥田出版
.出版日期:2018/05/05
「拖延」是另一種逃避負面情緒與想法的有效方式。如果想克服拖延的習慣,在面對問題時應該以正念加以辨識我們萌生的感覺,並且全然接受。
如果你想辨識哪些感受可能讓你分心,請在感受到衝動時暫停一下,透過以下的方法來檢測:你可以測量自己的情緒脈搏,以正念觀察自己的身體,找出到底是哪些感覺讓你不舒服,以及你是否試圖逃避這些感覺。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不改變,你永遠不知道自己的實力到哪裡」心理師:具備 5 種心理素質更可能成為人生贏家
大腦只是深度學習網路?專家揭人腦和電腦的區別
為何人們總對虛假資訊信以為真?心理學權威解密
獨處的功課 是學習更加瞭解自己
心理治療師認證:10 個比旅行度假更紓壓的「生活日常」
被主管霸凌不辭職、被家暴不離婚…關係專家:容易歇斯底里的女性配上看似冷靜的男性,很可能成為「虐待關係」
不喜歡無意義的寒暄、沉默是種藝術⋯⋯也許你也有默默散發魅力的「芬蘭人性格」
「因為我信任你,你總是很誠懇。」《機智醫生生活》看5 位醫生獨特職場領導魅力
早晨成就人生!6位領導力名人的早晨習慣:歐普拉冥想、祖克柏減少「選擇」
不被情緒綁架,但也坦然接受情緒…5 個特質證明你是快樂自由的「情緒成熟人」
為什麼他們會成功?心理學:高成就者內心常深藏 6 種壓力思維
知道什麼時候該說什麼話、不該說什麼話…「社交智力」高的人有 4 大能力,展現令人信賴的從容
為何新聞總是報一些壞消息?跟你的大腦機制有關
安靜和吵雜的環境何者有助思考?真相令人訝異
想運動、想做事但總少了一點動力?心理學家:對自己說出「4 個字」,就能克服你的拖延症
美國職涯教練點出在成功路上會遇到的「4 個障礙」,很多人都沒發覺到
你都怎麼站和怎麼坐?心理學研究顯示:改變「姿勢」就能提升自信
創造力有助解決問題!保持「創意腦」的 5 個生活習慣,還有驚人紓壓效果
愛穿一身黑的人自傲、難以親近?心理學家透露他們的真實性格
當媽媽說「菠菜是好吃的」時 她是在談論什麼嗎?
愛吃甜好相處、挑食的人感情穩定…心理研究:你的進食偏好揭露了隱藏性格
「你對我的關心少了,我才會出軌」看穿那些婚姻裡有毒的話語
沒自信都是腦裡自動出現的「自我對話」害的!美國心理學博士教你 4 招改變
拿到「高鐵半價」竟讓老人們覺得像上斷頭台!黃越綏:面對「老」這檔事,不是由你掌控
堅強的人不快樂!「訴苦」有3大好處,不用害怕麻煩別人
你也玻璃心?3 招「心理強度訓練」,增加自己的抗壓性
工作遇挫折還能保有韌性 職場高成就者教你的3件事
能靜能動、既自傲又謙虛…有創造力的人擁有的 10 個矛盾特質
職場上的小人「做3件事」超勤快!很會裝忙、經營關係
整理衣櫥是在整理人生!「衣櫥醫生」指點3步驟7技能:中年後也可以很美麗
猜你喜歡
媳婦想留停,婆婆回說:兒子一人賺錢很可憐! 小姑一句話點醒她,避免成為自己也討厭的惡婆婆
預防癌症、心血管疾病?最新研究:β-胡蘿蔔素、維他命E有害,綜合維他命無益
想留房給孩子,該不該先過戶? 律師教你節稅有眉角
世界最高齡人瑞曾2度罹癌 119歲田中加子的長壽秘訣是什麼?
免疫力太強也傷身?營養師教這樣吃,維持「剛剛好就好」的正常免疫力
職場上被衝康...嫉妒是永遠的導火線!當心辦公室裡的背刺雙面人
三十而立還是低薪?專家教你如何跳脫瓶頸,將月薪轉為年薪躍上高薪一族!
婆婆囤積症「蟑螂上餐桌」媳好崩潰 網友:我媽連擦過濕紙巾都留
「夏至」後養生宜養心! 中醫建議養生茶飲護心增免疫
常熬夜、失眠是「睡前拖延症」?營養師推薦2類助眠食物+改掉易影響睡眠的4個壞習慣
喝檸檬水消暑、美白小心胖一圈! 營養師曝「3大陷阱」:維生素C也輸了
我們不必是朋友!職場上與同事主管保持「社交距離」關係才會走得遠
「聽說」吃米飯容易胖、燕麥可以降膽固醇?營養師一次破解4大穀物迷思
你在浪費你的錢在補充劑上嗎?為什麼過多的維生素讓人感覺恰到好處?
「生酮飲食」是什麼?與斷食有關嗎?營養師告訴你該怎麼健康吃及飲食的注意事項
90歲阿嬤減肥成網紅,YouTube衝出百萬點擊!抓住一重點,營養師孫幫糖尿病嬤健康瘦10公斤
瘦子最容易忽略的身體警訊!外表纖細、腰側卻一直有肥肉……這些食物都是地雷
一個月可減2至3公斤 營養師教如何執行1410飲食法
吃豬腳、魚皮補充膠原蛋白,誤會大了!營養師告訴你「膠質」、「膠原蛋白」差在哪
夏季吃冰消暑退火 濕氣反而更排不出!?中醫師教祛濕3招自我保健
天熱沒胃口、吃不下!別再吃冰了,營養師推薦消暑5食材,「辣椒」居然是第一名
罹腦瘤連一張衛生紙都拿不住…英特爾前總經理接受生命大禮:不再賣命,把時間花在喜歡的事
久坐會不會增死亡率和心血管風險?研究顯示收入影響相關程度
火龍果抗氧化、維持腸道健康!4招挑對美味火龍果
有片|運動完不知道如何伸展嗎?運動防護員五分鐘教你做伸展運動!
照顧失智父母,「3個法律觀念」照顧者不可不知!
有片|又瘦不下來嗎?營養學博士告訴你,可能是腸道菌在作怪!
後疫情與病毒共存/營養師揭增強免疫力的3大方法及10種食材 讓你疫情期間吃得好,防疫沒煩惱!
卒婚≠離婚,仍保有婚約關係!「熟齡卒婚」給雙方喘息機會
舒緩喉嚨痛與咳嗽、補充體力 營養師盤點蜂蜜7好處
有片|小疹子又紅又癢!濕疹、汗皰疹纏身嗎?簡單六招還你美麗好皮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