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線上企劃/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骨科醫師章芳源】
一位三十多歲的年輕人,不小心從二樓高的陽台跌落地面,被119緊急送至急診室。送來醫院的時候,左膝腫脹、疼痛變形、且無法活動。經過醫師診治與照X光檢查,顯示他的膝關節的脛骨平臺(tibia plateau)後側發生塌陷移位性骨折。醫師立即為他安排微創手術治療,利用關節鏡把位移的關節面骨折復位,以一小傷口打入骨釘固定骨折手術,同時植入人造骨將凹陷的脛骨平臺補起來。術後關節面恢復到解剖上的完美復位,並避免關節攣縮,影響膝關節的功能。
膝關節是由股骨遠端與脛骨近端共同構成關節,如果發生骨折通常會影響關節的功能。脛骨近端的骨折又稱為脛骨平臺骨折,可能發生在外側或內側平臺,也可以是兩側都有骨折或是粉碎性骨折。
脛骨的骨折有可能延伸進入膝關節內,而造成關節內血腫,甚至會影響到前、後十字韌帶、半月軟骨及內、外側副韌帶而造成關節的不穩定。有些也會造成關節面的不平整,日後形成創傷性關節炎,而影響關節的活動。
傳統的切開復位(Open reduction internal fixation)手術方式傷口較大,需做較廣泛的軟組織破壞。尤其如果骨折移位塌陷是發生在後外側時,礙於腓骨及外側副韌帶阻擋,關節面更是難以完美復位。其感染率較高、病患術後患肢疼痛可能導致彎曲不良、關節攣縮、骨折癒合不良、骨折癒合不正,關節變形、關節不穩定等後遺症,進而使膝關節提早退化產生創傷性關節炎。而以X光透視導引做間接式微創性骨折復位固定手術,受限於無法直接目視關節面,有時無法達成解剖上完美復位的目標;而且很難同時處理合併發生的軟組織受損問題(包括前、後十字韌帶、半月軟骨及內、外側副韌帶撕裂,其比率可高達60 to 70%)。
微創性關節鏡復位固定手術,借助於關節鏡的放大效果,可以直接目視關節面,以達成解剖上完美復位的目標;且傷口較小,無需為了在目視下來復位關節面,而剝離大範圍的軟組織,進而導致感染。病患術後疼痛較輕,關節彎曲活動恢復快,不易導致關節攣縮。關節面良好的復位可避免日後產生骨折癒合不正,關節變形等後遺症。復位平整的關節面也大幅延緩關節軟骨的退化,以及創傷性關節炎的到來。
膝關節的脛骨平臺骨折的後遺症很多且嚴重,包括關節攣縮、骨折癒合不良、骨折癒合不正,關節變形、不穩定,神經或血管受損的後遺症,以及關節的提早退化及創傷性關節炎。因此受傷之後一定要儘速治療,通常手術的結果比保守治療的結果要好,醫師會慎選合適的病患做最佳的處置。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