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脊椎 瞭解骨刺與椎間盤突出
【聯合線上企劃/臺北巿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骨科章芳源醫師提供 陳文娜整理】
圖/章芳源醫師提供
骨刺即所謂「骨疣」,為關節或骨頭邊緣增生出來的骨性物質。骨疣形成的原因大多是關節軟骨退化或過度使用導致發炎,隨後四周便增生新的骨質;又因其在X光片上呈現尖形貌,故常稱之為骨刺。
一般來說,脊椎從30歲開始退化,骨刺也就逐漸在脊椎關節周圍或兩個脊椎間形成,特別是在活動度較大的頸椎及腰椎;但這些骨刺是脊椎關節因退化而自行修補的正常現象,只要生長的位置未壓迫到神經,一般都不會引起任何症狀。因此,大多數「骨刺」都不需治療,除非骨刺壓擠到神經根,造成神經症狀才需要治療。骨刺是人體老化退化的現象,一旦長出來就不會消失;所以從年輕時就要注意保養你的脊椎,減緩它退化的速度。
椎間盤是連接兩椎體之間的盤狀纖維軟骨結構,主要是由周圍纖維環及中央髓核組成,可以吸收震動衝擊並使脊椎靈活彎曲轉動。椎間盤的纖維環會在成年後因吸收震動衝擊和退化磨損,開始出現裂隙,原來含水量超過80%的膠狀髓核,亦因含水量逐漸遞減,導致彈性及吸震的能力也慢慢喪失。
當脊椎因用力不當,如彎腰搬運重物、長時間彎腰工作,或因瞬間扭腰、突然受力過重及車禍外傷等原因,髓核經由纖維環的裂隙而向外突出就形成椎間盤突出。若突出部位剛好位於椎間盤的後側方或後方,將直接壓擠到神經根,造成神經症狀。
大部分頸椎椎間盤突出發生於第5-6頸椎及第6-7頸椎間,導致肩頸痠痛、手臂痠麻、上肢疼痛及無力等症狀;90%以上的腰椎間盤突出則發生於第4-5腰椎間和第5腰-第1薦椎間,會造成腰痛、腿麻、下肢疼痛,甚至不良於行。較輕微的椎間盤突出經適度的休養、脊椎牽引復健及藥物治療,症狀仍可改善或逐漸消失,但嚴重的椎間盤突出及神經根壓迫症狀,若經由藥物及復健治療三、四個月仍持續疼痛甚至不良於行,則必須藉由手術治療才可症狀解除。
保養脊椎的方式很多,適當的體重控制即是有效降低脊椎負擔並延緩老化的方法之一。有氧運動則可強化腹肌和背肌的力量,協助穩定脊椎;日常生活中坐有坐相、站有站樣,則是最重要的不二法門。以下提供幾項保養脊椎的小撇步:
長時間坐辦公桌的上班族:
挑選坐椅需高度適中,椅背角度約115度且最好具備腰靠(墊),才能減輕腰部的承受力;坐下時應向後把椅子坐滿,上身維持直立、背部平貼椅背,將雙腳平放地面後再把椅子往前靠,讓上身幾乎碰到桌子邊緣;雙肘放在桌上、雙肩放鬆下垂,同時每隔30分鐘要起身走一走,不要久坐,即可降低腰背和肩頸的壓力。
站立工作者:
挺直背部及頸部,切勿彎腰駝背;縮下顎,雙肩往後拉,挺胸縮小腹,使下背變平;鞋跟以2~3公分之間為最理想的高度,身體重心應交互在左右腳移動,亦可把一隻腳墊在小凳子上面,放鬆背部肌肉壓力。
搬運重物:
搬運前先兩腿分開蹲下,把重物抱在身上,將腰打直後再站起來;抱小孩亦是如此。應盡量避免半彎著腰抬舉重物或長時間半彎著腰做事,如需取放置於高處的物品,可先利用椅子或梯子增加高度後再提取。
睡姿:
側睡、膝蓋微彎是最理想姿勢;而習慣平躺的人,若能在膝下墊個枕頭,亦可達到有效保護脊椎的效果。
走路的姿態:
抬頭、挺胸、縮小腹,並儘可能減少穿高跟鞋的次數。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院校合作 北市醫與國北護簽約
「內視鏡黏膜下剝離術」治療早期大腸直腸癌
妥瑞氏童怪動作 施壓恐得反效果
糖尿病家庭 一家五人皆血糖過高
塑身美體「停、看、聽」
乳房特別門診 全方位守護婦女健康
胸悶心痛 CT心導管檢查揪元凶
老年黃斑部病變知多少
瓣膜性心臟病不可輕忽
聯醫第二家失智日照中心 下月開幕
陣發性暴怒 斯文男變臉抓狂
孩童開始上學就很容易生病嗎?
平常心面對人際 春節焦慮可減輕
看3D電影影響視力 電影院要加警語
醫藥小辭典/諾羅病毒(Norovirus)
血管塞車了 三高是禍首
乳癌術後運動 減輕淋巴水腫
照顧失智家人 90%婚姻亮紅燈
勃起功能障礙者 八成三陰莖血管病變
吃偏頭痛藥 她青光眼險瞎!
成因篇-咳那麼兇 是感冒?還是肺炎?
避免關節「卡卡」 防治類風濕性關節炎與退化性關節炎
小兒紅斑性狼瘡症狀多樣確診難
晚生難受孕 卵巢功能檢測防不孕
防治牙周病 全方位保口腔健康
失眠大不同 針灸按摩也有用
接觸野鳥 感染見罕隱球菌
男營養師只占7% 醫療院所稀有動物
漸凍音樂家贈琴 這次當聽眾
百萬「眼控滑鼠」 扶輪社送漸凍人
猜你喜歡
陳昇證實罹口腔癌 不捨35年髮妻「和夫人還有約定」
罔腰向高市衛生局自承:實未懷孕、超音波照非本人所有
禁用於食品還用!查獲黑心寶寶米餅工廠近500公斤
港媒報導 吳孟達今下午病逝 享壽70歲
長輩吞嚥退化易嗆咳! 營養師建議「高齡飲食準備3技巧」
嫌孝親費月給1萬太多!妻氣「公婆又不是殘廢」 網傻眼:自私
金莎要改名金莎「含餡巧克力」? 巧克力新制明年上路
如果有一天我們比寵物先走 遺物整理師告訴你遺留寵物的孤獨死現場
植物人奇蹟式甦醒 創世台東院為他辦畢業典禮
元宵節12大禁忌 別穿這色條紋衣、剪髮「一年都存不到錢」
理科太太賣維他命 衛局將約談
貴婦茶品牌TWG檢出農藥超標 近300公斤遭退運
充工業氮氣黑心米餅遭爆 醫師:恐有濃度不純、雜質風險
你的降血脂藥吃對了嗎?藥師為你說分明
高齡醫學權威陳亮恭接任關渡醫院院長 發展健康社區
院長講堂/聯新醫院長張煥禎 社區醫療20年落實雙向轉診,讓病人更願意到診所就醫
余苑綺過年前發現癌症2度復發 肝臟和淋巴又出現癌細胞
你打了嗎?醫師列7大成人所需疫苗備足完整抵抗力
藥品部分負擔至少40元?診所醫:三天藥才66元不符比例
不含尼古丁的電子煙比較安全? 專家曝背後真相:「這口味」最毒
罔腰自稱懷孕太荒謬 高市衛生局指傷害不孕婦女情感
醫師分享急診與鳳梨故事 玩笑稱「吃鳳梨一舉兩得」
肌肉量少也會影響心臟?研究:心臟病風險多81%
植物油逾5%不准叫巧克力 正名新制111年上路
天氣一變就頭痛 竟是鼻竇炎惹禍!
醫病平台/一定要插鼻胃管嗎?高齡病人和家屬與醫師間的三方對話
名醫與疾病的對話/長年壞習慣,身體終反撲!肝膽名醫膽結石發作,痛到掛急診開刀
「我好喜歡住安養院」堅持送婆婆去,媳婦忍兩年不孝罵名,終於證明一件事
奈良美智訪台隔離期滿 檢驗陰性出關吃剉冰
你都幾點才睡? 神經科醫揭「愛熬夜下場」恐從內傷到外
整理包/228三天連假就醫別亂跑! 醫院服務門診資訊一次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