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張嘉芳/專題報導】
86歲的葉林鑾英阿嬤,家住台中市南區福順里,多年前先生罹患失智症,她負起照顧重擔,5年後老伴過世,自己也在4年前不小心跌倒摔傷,從此行動不便,需靠四腳柺杖緩慢行走,還有輕微失智症。小兒子葉順達為照顧媽媽,只好辭掉工作,雖然他會帶媽媽到菜市場逛逛,但大部分母子倆都待在家裡看電視,媽媽愈來愈封閉,曾喊著說:「不想活了」,記憶也逐漸退化。
某日,葉順達看到住家附近約兩公里處有個社區照顧關懷據點,得知該據點提供手工藝、英文課、體適能運動班等課程,他陪媽媽走路「上學」、結交新朋友,沒想到竟改變媽媽的老後人生。
葉順達說:「媽媽如果在家裡,不會有這麼燦爛的笑容。」她也從四腳柺杖進步到單腳柺杖,可自己從家裡走到據點,兩公里路程也不迷路;以前媽媽固定吃同一家麵攤,現在跟著據點裡的好友一起用餐,以前是滿頭白髮,現在後腦勺竟長出黑髮。
社家署署長簡慧娟透露,10年多前自己的母親生病,她不放心媽媽一個人在家,一直想找地方讓母親活動,但當年沒有社區照顧關懷據點,後來母親過世。不過,現在村里附近有可以運動及社交據點,讓長輩都能獲得關懷,並在安全、安心及尊嚴的環境中享受有品質的老年生活。
【2014/10/11 聯合報】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