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焦點/ 老人照護

有了社區關懷站 老媽媽開始上學

圖/聯合報提供
圖/聯合報提供

【聯合報╱記者張嘉芳/專題報導】

中華仁親社區關懷協會的長輩們每天聚在一起,做健康操、跳舞日子好不快活,圖為阿公阿嬤表演周杰倫的霍元甲及謝金燕的練武功舞蹈,出拳、下腰都難不倒他們,身體柔軟度甚至比年輕人還好。
記者張嘉芳/攝影
中華仁親社區關懷協會的長輩們每天聚在一起,做健康操、跳舞日子好不快活,圖為阿公阿嬤表演周杰倫的霍元甲及謝金燕的練武功舞蹈,出拳、下腰都難不倒他們,身體柔軟度甚至比年輕人還好。 記者張嘉芳/攝影
許多長輩退休後,突然空出許多時間,往往不知該做什麼?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以村里為單位,10年前積極鼓勵各地成立「社區照顧關懷據點」,讓老人家有一個交友及活動空間;補助志工教導長者跳舞、做健康操、學語文及生命回顧等課程,為長輩打造第二個溫暖的家,陪伴他們走過老年歲月不孤單,目前全台7千多個村里已有1939個社區關懷據點。

86歲的葉林鑾英阿嬤,家住台中市南區福順里,多年前先生罹患失智症,她負起照顧重擔,5年後老伴過世,自己也在4年前不小心跌倒摔傷,從此行動不便,需靠四腳柺杖緩慢行走,還有輕微失智症。小兒子葉順達為照顧媽媽,只好辭掉工作,雖然他會帶媽媽到菜市場逛逛,但大部分母子倆都待在家裡看電視,媽媽愈來愈封閉,曾喊著說:「不想活了」,記憶也逐漸退化。

某日,葉順達看到住家附近約兩公里處有個社區照顧關懷據點,得知該據點提供手工藝、英文課、體適能運動班等課程,他陪媽媽走路「上學」、結交新朋友,沒想到竟改變媽媽的老後人生。

86歲的葉林鑾英阿嬤(左),因小兒子葉順達帶她到社區照顧關懷據點,讓她重展笑顏,手上拿的手工包與生命回顧記事簿,皆是阿嬤親手製作。
記者張嘉芳/攝影
86歲的葉林鑾英阿嬤(左),因小兒子葉順達帶她到社區照顧關懷據點,讓她重展笑顏,手上拿的手工包與生命回顧記事簿,皆是阿嬤親手製作。 記者張嘉芳/攝影
「歡喜就來做,大家身體健康最好。」每個星期二、三、四上午到關懷據點的日子,是鑾英阿嬤最快樂的時光,她還取了英文名字叫ROSE,跟著大家一起縫製手工包、唱歌、畫畫,整個人就像變了一個人似的,經常笑容滿面,好不快活。她自嘲很多事情都忘了,卻不會忘記從家裡步行到據點的路;且行動不便的她還謹記兒子說過的話:「過馬路要分兩次。」

葉順達說:「媽媽如果在家裡,不會有這麼燦爛的笑容。」她也從四腳柺杖進步到單腳柺杖,可自己從家裡走到據點,兩公里路程也不迷路;以前媽媽固定吃同一家麵攤,現在跟著據點裡的好友一起用餐,以前是滿頭白髮,現在後腦勺竟長出黑髮。

社家署署長簡慧娟透露,10年多前自己的母親生病,她不放心媽媽一個人在家,一直想找地方讓母親活動,但當年沒有社區照顧關懷據點,後來母親過世。不過,現在村里附近有可以運動及社交據點,讓長輩都能獲得關懷,並在安全、安心及尊嚴的環境中享受有品質的老年生活。

【2014/10/11 聯合報】

失智 運動 白髮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