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焦點/ 長期照護

張慶光/2025,準備好了嗎?

以前有一部電影「2012」,電影描述依馬雅曆法,地球將在2012年遭遇大災難,2012年12月21日將是世界末日,該片推出時搞得人心惶惶,而且12月21日真的有許多末世論者做了很多光怪陸離的事,等待末日來臨。結果,當然世界末日沒有來,所有人的生活再度回復平靜。

最近又有一個數字常被提及﹘﹘2025,這是台灣預計進入「超高齡社會」的起始年。所謂超高齡社會指的是65歲以上的高齡人口占總人口比率超過20%,亦即每5個人中就有一位超過65歲。預估在2025年時,台灣65歲以上的高齡人口將超過470萬人,按理說這應該是社會進步的象徵,值得歡喜才對,因為代表醫療能力及生活水平要達到一定程度才能有這麼多人活超過65歲。不過,最近又有一則新聞指國人平均壽命達80.6年,但不健康的壽命卻也長達8.4年,創史上新高。這兩則新聞若併在一起看,就不免讓人擔憂,因為壽命雖然延長了,卻有一大段是失能的樣態。

曾經參訪過一個照護機構,收容的都是長期臥床嚴重失能的長者,因此機構導入了一些智能照護設備,在一個螢幕上可以看到所有臥床長者的生理機能數據,系統也會主動通知照服人員何時需要為長者進行翻身拍背工作。因為長者都已失能,無法行動及言語,所以雖然收容了數十位長者,但整個場域幾乎聽不到人員交談的聲音,偶而傳來的是照服人員拍背所發出的聲響。我很敬佩這些機構及照服人員,他們努力讓長者減少痛苦的「活」著,但我也同時很憂心並思考生命以這樣的形態存在,究竟有何意義?到底是延長生命還是延長死亡?古人講「好死不如歹活」,以現在觀點來看,真的是這樣嗎?

若2025年時,老年人口增加很多,但是失能的比例亦同步增高,導致不健康壽命更加延長,照護機構大幅增加,難道這就是我們對老有所終的規畫?有沒有一些更積極的作為,能讓失能比例降低,健康壽命延長?

經營企業常需要訂定一些KPI來衡量績效,並且導引策略的執行。2025年如果高齡人口的增加已無可避免,那麼我們解題的方向應該從「如何照顧老人家?」轉到「如何讓老人家不需要被照顧?」我們希望看到的KPI是在2025年減少多少失能比例,而不只是長照服務了多少失能人口或長照預算增加了多少?我們希望看到的是國人不健康壽命從8.4年減少為8年或更短,而不是平均壽命延長了多少這樣的表象數字。

事實上,聯合國國際衛生組織WHO早於2002年即對高齡社會來臨提出一個「活力老化(Active Ageing)」的政策框架,強調:「身心健康(Health)」環境的形成,如:施行預防檢測;建立無障礙空間、創造親老而安全的社會氛圍;降低造成疾病的危險因子,如:菸、酒等;各類照顧體系的建立及照顧者的專業訓練等。

「社會參與(Participation)」管道的建立,如:終身學習系統;肯定並促成年長者參與正式或非正式的工作及義工活動;鼓勵年長者積極參與家庭活動;重塑高齡者的社會形象;支援高齡者互動組織的活動需求等。

「社會、經濟及生命安全的確保(Security)」,如:社會安全體系的建立;老年消費者保護;老年虐待行為的預防;確保退休財務無虞等。

2012世界末日也許是虛構,但2025超高齡社會卻一定會到來。如何創建一個有品質、充滿活力及希望的超高齡社會,是大家對2025的期待,也唯有高齡者能享有尊嚴,持續對社會貢獻,未來要投入的照顧資源才能有效控制,這才是面對2025應有的態度。

高齡社會 失能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