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再讓進食變成痛苦的事 專家教你可順利餵食高齡者的技巧
【文、圖/選自如果出版社《看圖就能懂!軟食料理技巧大全》,作者山田晴子】
了解餵食的技巧,便可以讓高齡者吃得安全又美味
如果用餐時需要協助,就必須有人幫忙餵食。餵食的人如果知道可順利餵食的技巧,就能讓高齡者吃得安全又美味。現在,為大家介紹幾種餵食技巧。
確認是否清醒
在意識模糊的狀態下進食,很容易誤吸,讓進食變成一件痛苦的事,因此務必確認進食的人是否完全清醒。
做餐前體操
用餐之前,請對方做用餐的準備運動,這樣可以讓進食更順利。
◆上半身運動
雙手舉高放在頭部上方,輕輕握著,伸直背脊,身體慢慢地往左右傾斜。
◆頸部運動
伸直背脊,將頭部慢慢往前後左右傾斜、繞圈,伸展頸部筋絡。
◆舌部運動
將舌頭往前伸出嘴巴,舔一舔嘴唇的上、下、左、右。
◆臉頰運動
將空氣含進口腔,先鼓起右臉頰,接著再鼓起左臉頰。順利完成之後,可以再含著水進行同樣的動作。這是為了不讓水從口腔流出所做的緊閉嘴唇的練習。
◆唇部運動
將嘴唇往兩旁拉開,發出「一」的聲音。接著,將嘴唇往前方噘起,發出「嗚」的聲音。如此重複幾次。
◆發音運動
如果能清楚發出這幾個音:「Pa 、N、Da、No、Ta、Ka、La、Mo、No」,嘴唇、臉頰、上顎、舌頭的動作就會變得很靈活。
◆練習咳嗽
練習將手撐在桌上,用力吐氣,吐氣時用力咳出聲。這個方法可以將快被誤吸的食物咳出。
刺激視覺、聽覺、嗅覺
看起來好像非常好吃的料理可以刺激視覺,嗅聞香噴噴的味道可以刺激嗅覺,餐具互相碰撞或摻混著餐具聲響的聲音可以刺激聽覺。透過這些刺激,讓高齡者 意識到吃這件事,刺激他們的食欲。
配合對方進食的速度
每個人吃飯的速度都不一樣。食物「咕嚕」吞下時,喉頭會抬起,我們可以藉此判斷食物是否已經嚥下。確認之後,再吃下一口食物。
食物進入口中時,不要跟進食者說話。因為,如果對方急著想回話,就有可能造成誤吸。
留意一口的分量
建議以一口一小湯匙的分量(二十至三十公克)來餵食。
如果一口的分量太多,口腔難 以處理;相反地,如果分量太少 沒感覺也無法引起吞嚥反射(反射性地出現吞嚥動作),容易導致誤吸,需要多加注意。
配合視線高度
用餐者和餵食者的視線高度要一致,這樣才不會有壓迫感。
此外,在這個高度可以很輕易看到喉頭是否抬起,可以輕鬆判斷是否已將食物吞下,嘴巴張開時,也很容易就可以看到是否有食物殘留。
食物的溫度要適宜
用餐時,如果是熱食,就要把食物加熱,冷食也要放涼,如此才能刺激吞嚥反應。不過,食物過熱也可能會燙傷,建議要適度放涼,以防燙傷。
如何用湯匙順利餵食
用湯匙餵食時,小心不要讓食物碰觸到進食者的上嘴唇。因為只要下巴抬高,頭部就會往後仰,食道入口就會變狹窄。這麼一來,氣管的入口就會張開,增加誤吸的危險。
最好是下巴微微內收,將湯匙放入口中,再筆直取出。
食物和水交互食用
讓用餐者交替食用食物和水分(凍狀物),可以將殘留在口中的食物完全吞下。
不要忘記用餐後的口腔照護
口腔如果不清潔容易引起肺炎。用餐後一定要刷牙和清潔舌頭,讓口腔保持乾淨。
假牙要拿下來,用流動的清水加以清洗。拿下假牙後要漱口,並用舌刷清潔舌頭。
用餐後不要馬上躺下
用餐後上半身要抬高至少一個小時,以防止食物從胃部逆流,造成誤吸,引發肺炎。
.作者:山田晴子
.譯者:吳怡文
.繪者:横田洋子
.出版社:如果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9/08/12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現代新孝道/「送你去有專人照顧的地方好不好?」認清能耐 女兒放手媽媽點頭
誰來顧老…解開枷鎖 找對的照顧方式
翻轉腳本/照顧腦麻女50年不曾出遊 無人伸援的他們累了
翻轉腳本/向外求援 原來家門外仍有愛
制度漏接…照顧不了 解脫病夫誰之過
老顧老/雙雙失能 阿公的愛阿嬤的傷
老老照顧…70歲顧80歲 有愛扛不住
照顧者/雙殺悲歌 55歲的孝子為何走絕路
10年近百件 「照顧殺人」如何止息
專家籲65歲以上每年做防跌篩檢 3問題中1項即跌倒高風險族群
張慶光/晚霞依舊燦爛
長者進食易嗆咳 食物泥仍有風險
剪碎食物還是嗆到?台大醫院吞嚥專家出書助長輩享美食
長者邊吃邊咳吞不下 5種訓練有助進食
禁長照探視卻鬆綁邊境 家屬炸鍋:政府監禁弱勢長者
長者功能異常? 6大指標可評估
張慶光/山才爬一半 不要急著下山
照護成本增 「社區式照護」成趨勢
低溫來襲!住家仍要保持通風 慎防一氧化碳中毒
天冷泡熱水澡其實增心臟負擔 醫籲留意泡澡時間:就像泡湯一樣
阿嬤不用坐地上洗澡了 二手輔具助弱勢高齡身障生活
加強肌耐力 銀髮族也需做重訓
75歲超狂阿伯伏地挺身、倒立都OK 1周5次這樣練
長輩春節出遊 防跌5要點
長輩「最常跌倒」地點曝光!超過一半都在這
張慶光/給高齡者安全回家的路
醫病天地/陪長輩玩鏡子遊戲 延緩失能
若要納長照 學者籲給移工後援
「服務表格化 失去溫度」 副市長變照服員不滿長照2.0
失聯移工5.5萬人 家庭看護最多
猜你喜歡
現代新孝道/「送你去有專人照顧的地方好不好?」認清能耐 女兒放手媽媽點頭
獨/張宇驚爆太太蕭十一郎「呼吸困難」緊急送醫!
名醫與疾病的對話/接連抗癌 光肝癌就開刀20次!靠3件事挺過5癌症
因應猴痘搶天花疫苗?中央無搶購計畫 45歲以上可能都打過
陳文茜吐露活太累一度想解脫 嘆:不疼痛的日子都是恩典
拒絕搭上Covid-19列車 醫建議此種常備藥
老顧老/雙雙失能 阿公的愛阿嬤的傷
誰來顧老…解開枷鎖 找對的照顧方式
翻轉腳本/照顧腦麻女50年不曾出遊 無人伸援的他們累了
照顧者/雙殺悲歌 55歲的孝子為何走絕路
韓國知名品牌泡麵農藥超標 1400公斤邊境攔截
高醫大研究 金銀花、黃耆有助抗新冠
笑看疫情下的人生/要避免染疫,也要做好染疫準備!退燒藥、血氧機 有備無患
笑看疫情下的人生/太太確診居隔 我臨時學做菜
科學實證「午睡」有3個好處:提升記憶力、還能降低這種疾病的罹患風險
從「眉毛」看健康!專家解析「毛相」:出現6種眉型就得去就醫,小心內分泌已失調
制度漏接…照顧不了 解脫病夫誰之過
「白袍VS.白衣」醫師與護理師同穿一身白,相互扶持成為守護病人的好夥伴
醫院專責病房照服員津貼 衛福部拍板每人每班5千元
運動醫學鐵三角缺一不可:運動防護員、物理治療師及醫師應各司其職
笑看疫情下的人生/從清零到共存 心情洗三溫暖
10年近百件 「照顧殺人」如何止息
笑看疫情下的人生/防疫已成日常 兒隔離不擔心
脫線離世!享耆壽90歲「佛祖召喚我了」 誤信友人偏方喝草藥 4年前開始洗腎
笑看疫情下的人生/備酒精、漂白水 居隔先環境消毒
李伯璋:部分負擔及早上路 有助分級醫療
護病比改1:7 兒童病房加津貼
笑看疫情下的人生/居家練廚藝 傳照片報平安
早餐吃對了嗎?/水果、雞蛋、麵包及豆漿 例行早餐
老老照顧…70歲顧80歲 有愛扛不住
擬洗腎前認識換腎 晚期肺癌實證給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