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晚報╱記者黃玉芳/台北報導】
約四分之一帕金森症的病患被誤診,常花了金錢與時間反覆檢查,仍無法早期診斷,甚至延誤治療。林口長庚醫院研究發現,正子影像AV133可精準的區分出病患是正常老化或是帕金森症。這項研究成果已發表於美國內科學會神經醫學期刊,並獲得自然科學期刊回顧《Nature Review》的焦點優秀研究。
日前音樂大師李泰祥病逝,再度引起國人對帕金森症的關注。帕金森症是最常見的中樞神經退化疾病,因為中腦的多巴胺細胞退化造成,好發於超過60歲的族群,目前台灣約有3、4萬名患者,隨著高齡化,罹病者將會逐漸增加。
不過,帕金森症的早期診斷不易,目前抽血或是傳統腦部電腦斷層及磁振造影對診斷並無幫助。一旦等到患者出現顫抖、僵硬、行動遲緩或走路困難等症狀時,多巴胺細胞已經凋亡過半以上。
林口長庚醫院近年來投入研究,五年來完成300個病例,發現以AV133正子影像可作為診斷工具。
林口長庚核子醫學科主任林昆儒表示,AV133正子影像可以偵測腦神經中的「囊泡轉運體」功能是否正常,囊泡轉運體與多巴胺等神經傳導物質有關,當隨著帕金森症惡化,多巴胺細胞越來越退化、凋亡,此時偵測到囊泡轉運體的變化,得知疾病的進展。
帕金森症分為五期,目前患者、家屬想知道自己的疾病分期,不同醫師判斷可能不同,未來可以依影像替帕金森症分期,作為治療的依據,也更為客觀。林口長庚將進入第三期臨床試驗,預計再收案300名患者,需再花三年左右的時間進行研究。
【2014/06/23 聯合晚報】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