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楊德宜/桃園報導】
老人務必防跌保命。署立桃園醫院物理治療師許應勃說,不少銀髮族因骨質疏鬆,跌倒就骨折,又因合併慢性病,受傷後身體功能受限,日漸虛弱失能,甚至臥床,因此防跌很重要,平日可在家做緩和的下肢肌力運動,維持體力。
許應勃說,不少因骨折治療後復健的老人,才知道自己有骨質疏鬆,而老人跌倒的原因不外乎身體功能退化,例如視力不好、反應能力差,外在因素有顏色分不清、明暗無法調適等,還有疾病用藥也可能跌倒,「吃止痛藥可能會感受降低,肌肉放鬆而無力」。
而患有骨質疏鬆的銀髮族,步伐穩定性不夠,許應勃說,中風、糖尿病患者因末端感覺遲鈍,「踢到東西也不知道」,另失智症的認知能力差。
「尤其老人肌耐力不夠,關節僵硬」,許應勃說,家中老人活動範圍應避免堆置雜物及延長線,家中動線要通暢,床邊及浴室可裝扶手及防滑墊,避免使用有輪子的家具,照明設備要明亮,房內常設夜燈及感應式照明燈,增加安全感。
許應勃建議老人做簡易的緩和運動,加強腿部肌耐力,可以扶著穩固的桌椅,做墊腳尖、抬腿、後踢、側踢等伸展動作,「每個動作越慢越好,感覺到筋伸展微痠,不要引起疼痛的程度」。
對平衡的訓練,許應勃說,可訓練自己腳尖接著另一腳的腳跟走,來回約10步至20步,以及單腳站,所有運動都應扶著桌椅進行,以免絆倒。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