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洪心平/台灣失智症協會政策研究專員】
每位家人每天平安回家,是每個家庭的期盼。家中失智長者失聯的意外有很多種,如自行走出家門,迷失方向而回不來;或失去意識,身上又無識別標示。不管是家人照顧或請人看護,都不可能24小時盯著長者動向。
預防勝於事後懊悔,提醒下列注意事項:
1.迷路是失智早期警訊:當長者在平時熟悉的街上迷路、無法自行回到家中時,這時就要提高警覺,這表示未來長者一旦自行外出,都可能要協尋才能回來。
如果長者有開車習慣,開車上路發生意外機率更是大增。長者迷失方向,應盡快就醫,並優先安排防止走失的各項措施。
2.記憶減退徵兆:當長者說「我要去上班」,但其實早已退休;或「我要回家」,但人已在家中時,照護者要小心,長者可能會真的出門去找以前的公司,或是小時候住過的家。
這時與其告訴長者實情並強力阻止,不如使用誘導技巧,如提醒他該穿上鞋子再出門,然後一起找鞋子。利用短暫的打斷,讓長者因為分心,忘記原先要出門的衝動。
3.改變環境:家中房間要清楚標示,以防長者尋找廁所時,誤開門出去。家中動線最好是環狀的,如果有陽台,也要加欄杆。
檢視對外出口是否有足夠阻擋,或請社區警衛協助,防止長者自行外出而走失。預先做指紋按捺和配戴協尋手鍊,也是有幫助的做法。
4.安排活動:白天適量的身體活動,消耗體力,可以減少夜間醒來走動的機會。讓長者一直呆坐看電視,對健康和復健都不好。可帶著長者一起散步,分配一些如疊衣服、挑菜、洗碗等家事讓長者一起做,或參加為輕度失智長輩設計的活動,活化腦力及身體,延緩退化。
5.善用科技輔助:照顧者不可能全年無休。使用照護相關科技用品,如安全門鎖、起身警報器等,花費不多,但可以降低照護上的勞累與擔心。衛星定位協尋器價位高,但未來有機會申請到補助。
6.如果送長者到機構日托或安養:一定要確認機構照護人員是否了解失智症,以及有否防止走失之措施。
家人一旦走失,照護者的擔心、害怕與自責,常讓家庭難以承受。將失蹤預防列為長者失智後第一階段優先工作,可以減少日後的懊悔和遺憾。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