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焦點/ 老人照護

認識失智症/如何應對生病的老人言行?

【摘自《認識失智症的六大關鍵字》,杉山弘道 著,新銳文創出版】

下一章預定使用關鍵字說明失智症老人個別的異常行為,在此說明概要以助了解。

一、對所有的失智症老人color="0074ad">

將失智症的起源誇張地表達的話,與健忘的根本原理相同,在應對方法上,同中有異,異中有同。

失智症老人因失去任務與目標而產生不安和焦躁,甚至從沒辦法解決的絕望感裡,感覺對自己活著的意義有疑問。加上在失智症初期對自己的能力降低雖不明就裡卻也有所知覺。在這種狀況下失智症老人的異常行為,有不少是由於不能適當表現自己的需求而發的代償性的行為,或發洩不滿的行為。

又,年齡老化確實使自己對環境的適應能力變弱,從而愛好恬靜沒變化的日常生活,尤其失智症老人更是如此。

面對這種現象時,構築照護者和老人之間的信賴關係當然很重要,此外,讓老人能夠持有可能範圍內的任務,和小小的目標的話,自然能體驗被需要的存在感,而且照護者也要繼續努力提供老人變化不大而又能安靜生活的環境。

二、失智症老人的異常行為對照護者來說幾乎都是問題行為color="0074ad">

所謂失智症老人的異常行為就是普通一般人不會有的行為,問題行為是對照護者來說形成障礙的行為。即使是異常行為,只要對老人本身無害,對照護者來說也不成負擔的話就沒有問題,即使持續也都是無害的異常行為。

例如:老人在徘徊時,如果在像走廊這類地方的話,即使持續徘徊,對老人本身或照護者都無礙,也就可以對異常行為置之不理。

從照護者角度來看,並不認為失智症老人的行為具合理性、目的、意圖,而且很多都將它解釋為增加麻煩的問題行為,其實包含妄想、譫妄在內的言行,失智症老人的言行也有他的合理性,也就是說有時候是強調、確認自己的存在,有時是在發洩壓力等,通常都是有目的、意圖的。雖然這些行為幾乎都會讓照護者覺得吃力,但是如果能了解他的目的與意圖,將使照護工作,順利成功。

例如:短期記憶或長期記憶的一部分消失,瞬間移動回到數十年前的老人,因為認為精神奕奕地在上班的時代是現在,所以每天都要去上班是極為自然的行為。但是對照護者來說,要去已不存在的公司上班而出門的行為,並無意義,就認為這是難於應對的問題行為。

即使對照護者不利的現象,有時也會對失智症老人有利。

例如:失去瞬間記憶、短期記憶、長期記憶的失智症老人,失去過去,對未來也難有展望,幾乎都是活在一瞬一瞬之間,不管做什麼都是初次體驗,看的、聽的,所有的都新鮮,都覺得感動。而且處於這種狀態的失智症老人,因為不能展望未來,不能預測將來一定會來訪的死亡。因而可以說失智症是為了逃開只有人類才會有的對死亡的恐懼,是神所賜予的「自我防衛手段」。但是這樣的狀況一定會伴隨自我的崩潰,對於照護者來說那個時期的確很殘酷。應對也很辛苦,但照護者也只有接受。

應對失智症老人的問題行為分成二種:一種是對每個問題行為都直接參與;另一種是例如伴隨喪失而來的寂寥感、孤獨感、不安感、對現在的生活環境的不滿足感或沒有存在感等。那就要去探討潛藏在問題行為底下的根本原因,才能解決問題行為。

失智 焦躁 老化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