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本報訊】
民國82年,我國65歲以上人口超過全國人口7%,宣告邁入世衛組織(WHO)定義的高齡化社會,老人照顧已是全民無法迴避的問題。
「我想要留在家中安養天年。」這是大多數長者的心願,根據內政部調查顯示,6成長者傾向和家人同住或居住在熟悉的社區裡,除非不得已,才會進入養護機構。
基於上述理由,目前對長者的照顧體系逐漸以「老人社區照顧服務」為主,包括居家照顧、日間照顧和送餐服務,以實現長者在地老化的願望。如果子女不在身邊或是子女事業忙碌,無暇長時間陪伴長者時,可申請居家照顧服務員提供服務。
這群訓練有素的家庭幫手除了協助長者沐浴、洗髮等個人清潔外,亦可幫忙採買日用品、打掃居家環境、倒垃圾等,不少長者因為居服員貼心的照顧和陪伴,心情開朗很多。
除此之外,家人可以出點力,協助長者維護心理健康:
1.關心留意長者需要:
老年人身體功能退化無可避免,家人宜協助,確實請教醫師,提供必要配備及輔具,如假牙、助聽器、眼鏡等,並予以精神支持。
2.接受長者感受:
老年人喜歡回憶往事,對社會現況容易看不順眼而抱怨,適度回憶和對現實的關注,對老年人有一定幫助,家人宜體諒其經歷和觀念的不同,不要嫌其囉嗦,亦不宜與他爭辯。
3.鼓勵長者參與社會活動:
協助老年人培養正當興趣,妥善安排休閒生活,鼓勵擴大生活圈,結交新朋友,一方面自我肯定,一方面豐富生活,增加生活樂趣。
4.鼓勵長者規律運動:
適當運動可維持健康,減少疾病的侵犯,心情也開朗,有助於人際關係的開展和和諧,以去除孤獨感。
長輩在人生舞台上,曾努力扮演不同角色,曾挑戰許多不可能的任務,但願每位長者都能帶著微笑,滿足的稱讚自己演出,並且在平靜安穩的生活中得到最好的照顧。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