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選自橡實文化《如果父母老後難相處》,作者葛瑞絲・雷堡, 芭芭拉・肯恩】
當令你受盡煎熬的父母告別人世
失去父母,令人傷痛。若你對他們曾懷抱負面或矛盾情結,傷痛將更大。哀悼這樣的父母,比哀悼親近慈愛的父母複雜許多,其中夾雜對未曾擁有的某種東西的失落與哀痛。你們再也沒有機會修復關係,贏得接納和愛。許多因失去難纏父母而前來求助的成年子女對我們說,他們主要是為失去的機會感到哀傷。父母一走,一切都結束了,再也沒有時間療癒裂痕或修補關係。
難相處的父母過世,成年子女通常會先感到解脫,喪禮上他們往往沒什麼感覺,只是深切地意識到:一切到此為止。會覺得解脫是很自然的,因為他們過去承受了太多失望和痛苦。設身處地為他們想,也許你是最後這幾個月、甚至這幾年的照護者,也許你必須犧牲自己的時間,去照顧一個從來沒呵護過你的父母。這一切累積下來的厭恨,很容易在父母死去後化為解脫。你很開心終於可以卸下重擔。你感受不到愛,也沒有發洩憤怒的對象。當下的你,只剩無感。
也許你覺得可以開始休養生息,就像這位兒子說的:「我爸走後我才發現,這些年的擔憂與照顧已經把我拖垮。我筋疲力竭,好像自己生了一場大病,需要復原。」有些人可能自覺早已經歷了哀悼,如同這位女士告訴我們的:「母親的死,讓我覺得如釋重負,以及一點點的哀傷。在此之前,我早就對我們之間不曾擁有的,哀悼過很多次了。」
儘管解脫是很自然的初期反應,仍要注意是否有其他需要宣洩的情緒。闔上此書繼續人生,那很痛快,但我們鼓勵你,書仍帶在手邊,為還沒浮上檯面的任何情緒做好準備。對有些人來說,憤怒凌駕一切。這是比較安全的感受,可避免壓抑美好的記憶。有些人會將父母理想化,一睹物便自責不已。順利的哀悼,需要更平衡的觀點。愈了解自己對父母所擁有的複雜情緒,就比較能避免讓那些問題延續到日常生活中,在你的其他關係裡重演。舉個例子,你也許會跟手足起衝突,意圖從他們身上得到父母不曾給你的;或者,你頂撞老闆,就像以往常頂撞父母一樣,卻沒意識到自己正在重蹈覆轍。
好消息是,在生命終結篇來臨前,你現在還有成長與自由的機會。無論你是否在父母離開人世前開始哀悼,此刻你仍可以繼續。一位客戶說:「我媽死後我才發現,我耗費了多少心力在討她開心,提高她的自尊。現在,我終於能開始去發掘自我,好好照顧自己。」
對某些人而言,這種重新探索的自由令人焦慮。儘管父母不再勒索你的時間和精力,你卻可能仍感到不安。實情是,你失去了一種角色:作為難纏父母的子女或照護者。就像任何的失落,這樣的角色轉變也會帶來不確定感。
萬一你自覺受困,無法順利地宣洩哀傷,那麼,悲傷治療很有幫助。一位客戶珍妮,在她母親癌末時前來求助,她母親是個性極度挑剔的人。透過諮商,珍妮明白了母親坎坷的早年導致她的低自尊,也得以開始展開自己的哀悼過程:哀悼自己從小累積的龐大失落,因為母親從未成為她期待的樣子。喪禮時,她能夠專注在母親的優點上,而沒有被負面情緒淹沒。這樣的預期性悲傷治療,協助她順利再譜寫人生。
父母死後這段期間,你應該視之為過渡期,讓你尋找真正適合的方向。悲傷治療對珍妮很有幫助,我們的其他客戶則透過各種活動,幫助自己走過這段時期。下面是一些例子。
•重拾昔日的友誼。•擔任志工。
•重新調整工作與個人時間的優先順序。
•重拾原有的興趣與嗜好。
•重新打開書本,安排休假。
•完全放空,整理自己。
給自己時間轉變和調適,並且好好的定義它,這是好事。你需要時間哀傷,然後復原。
照顧好未來的自己
要避免自己成為難相處的人,第一步是自我審視。如果從同事親友那裡得到負面回應,那是種警訊,務必回頭檢視自己與父母的互動,就像艾爾最近一次被母親激怒,就像貝西任憑自己被母親控制多年後,終於採取的行動。
要是發現自己身上有父母難相處的影子,切勿以為自己注定要走上同樣的老年。這是你可以改變的事。你有機會加以扭轉。這不容易,但請堅持。果實將非常甜美。
關於《如果父母老後難相處:如何陪伴他們走過晚年,而不再彼此傷害?》
難解的家庭問題,在父母老後,只會更形嚴重
他們的固執、依賴、控制、不安、情緒勒索,讓子女身心俱疲
如何照顧好父母,卻不必透支自己?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