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戴口罩影響幼兒語言發展 小兒神經科醫師給7項建議
防疫期間民眾需保持社交距離並佩戴口罩,就連幼兒也不例外,小兒神經科醫師分享,有些爸媽會擔心戴口罩的防疫措施,是否對孩子的語言發展產生負面影響?醫師依據美國兒科醫學會研究,對幼兒父母親提出7項建議。
東元綜合醫院小兒神經科醫師郭憶霆表示,幼兒學習溝通技巧的關鍵之一是觀察親近的人的臉孔、嘴型和表情,以幼兒正常發展來說,大約2至3個月會關注聲音的來源,對於熟悉的聲音、人、臉會有反應,3至5個月開始牙牙學語,模仿聽到的聲音,1歲時要會說有意義的單字,譬如爸爸、媽媽,2歲時期待孩子有10個單字,或是能夠用兩個單字組成一個句子。
郭憶霆解釋,目前尚無研究證實配戴口罩會對幼兒的語言發展產生負面影響,唯有「情緒的判讀」確實有比較大的影響,但也不必過度恐慌。根據研究發現,視障的孩子發展語言的速度和一般同齡孩子是相同的,而且因宗教文化因素需要蒙面的國家,孩子的語言發展也沒有落後。
醫師表示,孩子其實會透過觀察肢體動作、聆聽語調的音韻變化、觀察眼睛眉毛所傳達出來的訊息來學習,雖然戴口罩看不到臉部的表情或嘴型,但是嬰兒仍會探查其他的線索來理解和學習語言,並不至於嚴重的影響語言發展。
醫師提醒,孩子學習溝通能力主要效仿於身旁的照顧者,而家長所扮演的角色尤為重要,建議在家無須戴口罩時能多與寶寶面對面互動,無論是在餵奶時、幫孩子洗澡換尿布時、唱歌聊天、玩躲貓貓、親子共讀等各種情境,可以利用聲音、肢體、表情的刺激與寶寶互動,可以嘗試以下7點輔助訣竅和孩子說話。
第一,說話前先引起孩子的注意,多與孩子說話,日常生活可以帶入生活單字,譬如脫襪子、吃飯、穿衣服等;第二,直接面對孩子,並確認沒有任何東西擋住孩子的視線或分心;第三、放慢說話速度,並稍微將音量放大說話(勿大聲喊叫)、音韻起伏多一點、抑揚頓挫明顯一點。
第四,使用眼睛、手、肢體語言和語調的變化來加強訊息的傳達;第五,詢問及確認孩子是否理解;必要時重複單字和句子;第六,過程中盡可能減少環境噪音及干擾;第七,與孩子的幼兒園老師和其他經常戴著口罩與孩子互動的人分享這些溝通方法。
醫師表示,嬰幼兒絕大多數的學習來自於家人,和孩子們在家裡心無旁鶩地面對面交談,依舊可以達到預期的語言發展和社交溝通。語言發展遲緩在嬰幼兒雖不少見,但透過專業團隊的協助,這些障礙是可以被妥善治療的。若父母發覺孩子有語言發展遲緩的跡象,應及早進一步評估,以免錯過黃金治療時機。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出生一天的女嬰「小腿骨折」原來是母嬰攝取維生素D不足
小小孩口臭+發燒+食不下嚥 恐是疱疹性齦口炎釀禍
兒童腹瀉QA/大便稀軟就是腹瀉?急性與慢性症狀又有什麼差別?
6歲童染疫後退燒卻雙腳劇痛 就醫才知併發橫紋肌溶解症
4歲女童突然肚子痛和呼吸急促 檢查竟是嚴重氣喘
台大攜手高端研發疫苗成功 2月嬰免受腸病毒重症威脅
孩子抽搐 病毒性腦炎、熱痙攣怎麼分辨?
幼童被蚊子叮腫大包 若有過敏體質需當心
小六男童身高僅127公分、骨齡才9歲 對症下藥長到170
不僅新冠肺炎疫情 醫示警:腸病毒好發季節至
疫情居家工作「別常抱著孩子」 醫點3迷思影響幼兒發展
非典型川崎氏症難辨別 發燒5天是必要條件
高二生打完疫苗突「鬼剃頭」 醫師檢查皮膚過敏惹得禍
孩子發燒長輩急找藥餵 慘釀嘔吐、嗜睡「普拿疼中毒」
新生兒死亡率難降 林靜儀:健保別讓醫師「做佛心的」
熱血兒醫築保護網追真相 不讓孩子走得不明不白
忽略控糖的重要 13歲國中女意識不清送醫救回一命
邊境漸開、急診氣喘兒增 專家:做好兩件事保護兒童
國二生肥胖 健檢有脂肪肝
數位醫療論壇/名醫開科技處方箋 AI改變就醫行為
數位醫療論壇/病歷歸人成趨勢 健康自主權帶著走
13歲國中生有脂肪肝 醫:過重兒童一半以上易有
不只新冠肺炎 醫師提醒嬰幼兒也要注意肺炎鏈球菌
「生長痛」需治療嗎?復建科醫師:先觀察2特性,居家4伸展動作緩解
家長忽略兒罹過動症未治療 醫師指恐衍生更多偏差行為
開學孩子上學就腹痛 醫師提醒家長注意情緒焦慮
高一男食量大、愛吃速食又缺少運動 脂肪肝找上身!
醫病天地/秋冬好發過敏 注意保養
高雄1歲男童誤食清潔劑 造成食道不可逆的終生傷害
音樂療育結合聽語復健 台大攜手兒慈守護兒童聽力
猜你喜歡
膽固醇多高才叫超標?醫師揭什麼情況下需要服用降膽固醇藥物
別讓錯誤姿勢害椎間盤出軌 醫揭7個易引發椎間軟骨突出的日常動作
病毒傳染力很強!醫師詳解猴痘感染途徑、潛伏期及預防方式
猴痘證實恐家戶傳染 美CDC列6措施有效阻絕病毒
耳朵癢別亂挖,小心越挖越癢!醫指常見原因,4招有助改善
失眠睡不著?專家:與其努力睡覺 不如告訴自己「不要睡著」
加強核心肌群預防下背痛 專家教怎麼練核心才正確
國內驚見首例「猴痘」個案!會人傳人嗎?有哪些症狀?該如何預防?11個QA一次看懂
副總統賴清德椎間盤手術一天出院、免穿背架 名醫解析原因
女性注意!研究:夜間醒來多次恐與血脂異常有關
白天常常想睡覺?醫提醒當心可能與三高、心血管疾病有關
腳麻該怎麼改善、預防?醫指2大原因,3種情況盡早檢查!
打過牛痘或水痘疫苗能防猴痘嗎? 醫師給答案
胸痛記住這口訣 出現這4狀況需注意是否為急性心肌梗塞
猴痘來了!卡介苗、天花疫苗疤痕怎麼分辨?2張圖看懂自己有無保護力
巴金森治療/長輩悶悶不樂又憂鬱 恐是巴金森病惡化徵兆?專家提醒:觀察細節揪出長者失能危機
骨質疏鬆症族群男女有別 醫師曝為何男性發作晚且骨折更易嚴重
男頻尿、夜尿留意攝護腺肥大!攝護腺功能?造成攝護腺肥大原因與如何預防
骨鬆小心!髖關節骨折死亡風險高
早睡早起才是健康的?醫師曝一件事方為改善睡眠品質關鍵
骨質疏鬆若中斷治療 恐增加骨折風險
ELLE總編輯楊茵絜心臟衰竭過世!輕忽甲亢恐釀「甲狀腺風暴」,醫提醒:注意這些不典型症狀
50歲男裝心臟支架7年後胸悶竟又梗塞 再放1支架救命
運動療法改善膝關節炎 專家教抬腳操強化大腿肌力
糖友、腎友、免疫疾病患者 也要小心骨鬆危機及早檢測骨密度
從鞋底磨損看腳部健康!醫指6種情況代表該換鞋了
糖尿病什麼應該吃、什麼不應該?專家教你讓血糖穩定也能吃飽的關鍵
40歲二寶媽頻尿檢查不出異常 醫師發現這問題做雷射
多吃蔬菜水果就能解除便秘?便秘分4類型,其中一種蔬果吃多反而加重
獨/防猴痘不用第一代天花疫苗 竟有想不到的特殊用途
心念決定了健康!許瑞云:根治腸躁症,從釋放壓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