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晚報╱黃玉芳】
3C產品發燒,但如果青少年緊盯螢幕,習慣了螢幕上高強度、新奇的訊息,可能會影響學習的專注力。美國研究曾發現,每天盯著螢幕增加一個小時,後續發生注意力不集中問題的機率會增加9%。
許多現代化國家,智慧手機、平板電腦等數位行動載具是孩子打發時間的重要方式,常有家長習慣以「電子保母」來協助照顧孩子。
不過,長期使用除了影響視力,近年來許多研究發現,兒童青少年每天在螢幕前的時間,也會是心血管疾病及第二型糖尿病的獨立危險因子,如果看電視、電腦時進食,也比較容易不健康飲食,將不必要的熱量被吃下肚。
韓國等地開始出現3C產品的「戒癮」課程,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兒童青少年精神科主治醫師賴柔吟表示,國內的青少年則可能因為生活作息受影響、晚上熬夜睡不飽,甚至拒絕上學,而被家長帶來求診。
另外,孩子的螢幕使用時間,也被發現與後續專注力的問題正相關,每天增加電視、電腦使用一個小時,後續有注意力問題的機率會增加9%。
賴柔吟說,雖然研究當時,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還不風行,但這些產品的特性類似,大腦快速接收螢幕上高強度、新奇、有趣的訊息,相對的就會覺得「一般」的課外讀物、或是課本很「無聊、枯燥」,難以引起興趣,因此很可能造成學習時的注意力問題。
如何避免孩子沈迷3C產品?賴柔吟建議,家長要以身作則外,對學齡前兒童的策略是轉移注意力,藉由提供積木等其他玩具,或是陪孩子一起念故事書等。
至於國小、國中的孩子,自主性較高,父母很難強制孩子不玩3C產品,建議跟孩子討論時間分配以及合理的使用時間,不能影響到寫功課、睡眠等,並記錄使用的情形,如果孩子做不到,父母再訂規範。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