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湯雅雯/台北報導】
靖娟兒童安全文教基金會昨天舉行記者會表示,四歲以下幼兒腦部後頸脆弱,大人逗小孩時的晃動、拋接、翻滾等動作,如果幼兒頭部沒有支撐固定,可能會造成「嬰兒搖晃症候群」,約三成會造成失明、癱瘓及語言障礙等後遺症;嚴重的話甚至會致命。
靖娟兒童安全文教基金會近來接觸六起「嬰兒搖晃症候群」個案,臣臣(化名)今年兩歲多,七個月前在保母家頭往後仰受傷昏迷,送醫後發現顱內出血、腦壓過高,開刀後,至今仍左眼失明、左半邊身體癱瘓。
臣臣母親當年正懷第二胎,半夜經常難過得無法闔眼;她和丈夫都辭掉工作,專心照顧小孩。
林月琴說,照顧寶寶時,要注意可能導致「嬰兒搖晃症候群」的危險動作。舉例來說,雙手抓握嬰兒腋下,前後來回「晃動」;開車抱小孩時,讓嬰兒頭部劇烈搖動;或玩「舉高高」遊戲,上下拋接嬰兒;抱著嬰兒像旋轉木馬般旋轉;抱嬰兒起床時沒有用手支撐嬰兒頭頸部。
兒童保健協會理事長、馬偕醫院小兒科醫師邱南昌指出,根據國外數據顯示,發生「嬰兒搖晃症候群」的嬰兒,約有一成五至三成八會死亡,另外三成有失明、癱瘓或意識受損等永久傷害。
邱南昌提醒,若幼兒有瘀血或疑似跌墜的傷痕,或有嗜睡、昏迷、抽搐等現象,要趕緊送醫。
💪更多健康推薦
‧做完飯「立刻順手擦」為何變更髒?料理家曝廚房常見3個NG動作
‧68歲男200萬買小木屋實現田園生活 才三年退休金大縮水、被迫去打工
‧糖尿病男控病情「晚餐後超認真散步」走一周險截肢!醫揭飯後運動5原則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