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陳雅芃/台北報導】
昨天是開學日,學生過了漫長的2個月暑假,多少都有開學症候群。醫師提醒,開學症候群如果沒有好好處理,可能會演變成「懼學」,嚴重的話,恐引發憂鬱症、焦慮症。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兒童青少年精神科門診發現,開學後往往會出現一些「開學症候群」的案例,患者會表現出焦慮,甚至對上學出現害怕和恐懼的心情。
聯醫松德院區兒童青少年精神科醫師蔣立德說,有個個案是從國小就焦慮上學,家長沒有給予適時陪伴、紓解壓力,結果小孩產生嚴重的懼學,常常不去上學,只想賴在家裡上網。經過1年半的藥物治療,焦慮症狀才好轉。
蔣立德表示,開學症候群生理症狀包括頭痛、拉肚子、便秘等,還有的學生會出現焦慮情緒。開學症候群在開學後一到兩周就會緩減,如果持續兩周以上,就要注意了。
他表示,如果孩子常常不想上學,家長除要耐心陪伴、關心孩子的情緒狀況,也要鼓勵孩子就學。如果長期懼學症狀未改善,可透過學校輔導管道或尋求醫療協助。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