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醫生沒告訴你的育兒迷思》,郭姿均 著,台視文化】
兒童就醫及用藥處處都該謹慎,有時家長過於擔心小孩的病情,都希望立即看到「成效」,但是在拿到醫生處方的同時,你該注意的、該確認的、該怎麼餵食、該怎麼保存,這些細節,是醫生會忘記告訴你的事喔!
不要餵錯藥color="0074ad">
多數小孩都害怕吃藥,當父母或長輩在餵食藥品時,要注意餵藥時小孩的情緒及藥品標示,小孩的身體是很脆弱的,若有任何閃失都將造成莫大的傷害,特別提醒在夜間餵食藥品的父母或長輩,不要為了節省電費或一時偷懶不開燈,而摸黑餵食藥品,拿錯藥品或看錯劑量,這是非常危險、絕對不可行的。
以前有醫院曾發生人為疏失,將藥品劑量打錯,四CC的藥品,誤打成四顆,結果劑量太重,危害患者健康,所以在拿到藥品時,一定要跟藥師確認藥品的品名、劑量及用法,孩子的用藥量是以體重來計算,不能拿大人的藥品用手掰開切半給小孩吃,那樣的劑量很不準確,需要使用正確的量匙、滴管、量杯或專用的切藥器,這些餵藥的輔助工具,藥局都可以買到。
注意餵藥時間color="0074ad">
如何順利餵藥,尤其是二歲以前的小調皮,他們生病後,常會胡鬧不安,那時小天使往往變成小麻煩,此時,有些技巧是可以運用的。很多人以為飯前吃藥會傷胃 ,除非規定一定要飯後或飯中餵藥,多數的感冒藥品都可以在飯前餵藥,這樣比較不會吐出,影響藥物被吸收,而且孩子的胃部保護機制比大人好,多數的小孩用藥都可以在飯前吃,而且多數藥物都是一天吃四次,如果晚餐後吃藥,幼兒都習慣早睡,可能八、九點就睡了,這樣晚上服藥的時間過於接近,所以將晚餐那次服藥提前到飯前,這樣用藥時間較平均。
近來有些醫改團體鼓勵兒童專用藥劑,其實液劑及粉劑都有優點,未必只能使用藥水,有些孩子甚至比較喜歡吃藥包,不喜歡口味雖甜,但味道走味的草莓、葡萄咳嗽藥水,並不是只有糖漿才是兒科專用的藥物劑型。
勿亂用成藥退燒color="0074ad">
孩子生病時常用乙醯胺酚(成份品)來退燒,這個藥品有鎮熱解痛的功能,在台灣有糖漿及錠劑,雖然大人用藥也有這個成份(最常見的品牌即普拿疼),因兒童與成人藥量差異很大,尤其要注意避免過量問題,一般用法是每四至六小時使用一次。
雖然這些兒童常用的感冒退燒藥在藥局都有販賣,但孩子高燒不退超過3天,背後原因可能很複雜,如癌症、細菌感染、泌尿道感染等都可能會發燒,用藥前最好能夠給小兒科醫師確診,不能自己亂用成藥來退燒。
一般人常指的「消炎藥」,即指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並非抗生素,這類止痛藥有消炎止痛的作用,所以感冒時,醫師也常開這類藥品,兒童用藥常是糖漿,但也有塞劑,無法吞藥的嬰幼兒就會用塞劑。
抗生素是在細菌感染時才使用,但因為細菌會導致發燒,所以很多人以為抗生素就是消炎藥,大多數的感冒都是病毒引起,不需要用到抗生素,如果醫師懷疑是細菌感染如肺炎、中耳炎,則一定要在固定時間吃藥,也不能自己覺得已經退燒了,就擅自停藥,這樣會導致療程不完整,無法殺死細菌,產生抗藥性的菌株。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