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晚報╱記者嚴文廷╱台北報導】
台灣大學今天發表「即時多功可攜式定點診斷用儀器(Vsensor )」,可利用電學檢測出包含子宮頸癌、腸病毒、肝癌與肺癌等,比過去光學檢測更精確也更快速,這項研發也創下台灣生醫史上最高的技轉金,台大透露,技轉金額逼近9位數。目前已經完成臨床實驗,最快子宮頸癌的檢測半年至一年內就可以上市。
由台大跨領域研發的Vsensor,打破過去檢測疾病使用的光學,改以電學來進行檢測;以腸病毒71型為例,採集喉嚨的檢體後,至少要過3至5天的檢驗,但使用Vsensor,採集患者血液或體液檢體,只需12分鐘,檢測晶片就會顯示患者是否罹患腸病毒,大幅縮短檢驗時間,可以掌握黃金治療期。
上市後 檢測一次500元
這項研發已完成技術轉移。台大透露,技轉金額近9位數,創下台灣生醫史上的最高紀錄;台大醫學院光電醫學中心教授林世明表示,希望量產以後,可壓低每片晶片價格至500元,每檢測一次就只要500元左右,讓一般民眾都可以負擔。
未來用筆電也能檢測
精準度提高 可達7成
目前台大臨床實驗已經完成子宮頸癌、腸病毒71型、肝癌、肺癌、流感病毒與敗血症等六大類。林世明表示,實驗結果顯示可達到7成以上的準確率,腸病毒甚至高達9成以上。
台大醫學院院長楊泮池指出,這是一項跨時代的創舉,跳脫過去只使用光學檢測框架,改以電學來檢測病毒,未來台大不只要嘗試目前的六大病症,希望還有更多疾病可以利用Vsensor來檢測。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