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進入秋天,天氣逐漸轉涼,年僅1歲的小凱不慎被家人感染到感冒,深夜發燒到38度,家長趕緊掛急診,醫師開立退燒藥呼籲孩子多休息,隔天孩子燒到39度,媽媽趕緊給孩子吃退燒藥,卻遲遲沒有效果,不久後又再加碼給小孩服用,沒想到轉眼孩子出現噁心嘔吐、眼白變黃等問題,再次就醫才發現藥物服用過多,導致中毒的現象。
羅東聖母醫院藥劑科副主任黃美宜表示,孩子發燒別急著幫他退燒,除非已經是發燒到攝氏39度以上才給予退燒藥,孩子若是活動力還不錯,身體溫度高表示身體的免疫力正在對抗病毒,只要多休息,多喝水就可以漸漸改善。
黃美宜說,許多家長給予孩子吃下過量的退燒藥會「中毒」,出現急性腎衰竭等症狀,多數退燒藥的成分為乙醯氨酚,也是民眾最常接觸的藥品普拿疼的主要成分,成人服用整顆退燒藥是沒有問題的,但是小孩的身體是沒有辦法吸收整個退燒藥的劑量,一定要減量且符合體重。
台大醫院兒童感染科主任黃立民說,服用退燒藥有體重與年齡上的準則,6歲以下的孩子,每天、每公斤用退燒藥的上限為「90毫克」,舉例而言,10公斤重的孩子每天最多只能服用900毫克的退燒藥,服用藥水則是每天每公斤最多2毫升(c.c.),服用過量就可能導致急性腎衰竭。
黃美宜表示,孩子若是沒有發燒到攝氏39度,建議可以用物理性的方式幫孩子散熱,像是躺冰枕、穿寬鬆的衣服等,若是孩子發燒並伴隨沒有活動力,就要懷疑有問題,應立即就醫。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https://udn.com/upf/2022_health/sns/line_800x100_udnhealth.png)
![](https://udn.com/upf/2022_health/sns/line_300x135_udnhealth.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