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邦疾病防治中心(CDC)最新報告指出,遊樂場的腦震盪意外日益增加,而單槓(monkey bar)和鞦韆是最常見的禍首。
報告說,多數意外傷勢輕微,但所有腦震盪病例都可能變得嚴重,研究人員說,此現象已引起對公共衛生和安全的重視。
該報告檢視2001至2013年14歲以下孩童在遊樂場受傷,並送往急救室治療的全國數據,在每年平均接受治療的約21萬5000名孩童中,約十分之一,即約2萬1000人,曾遭受腦震盪等腦部創傷。
發表於兒科醫學期刊的該報告指出,2005年,每十萬孩童有23人發生腦部創傷,而2013年每十萬孩童激增為48人,至2013年,每年約有3萬孩童因腦創傷接受治療。
此數字增加可能意味家長愈來愈體認到腦震盪的潛在嚴重性,而了解有治療的必要;也可能表示更多孩童在遊樂場戲耍。
僅3%發生腦震盪的孩童住院或轉到其他地方接受其他治療,95%經急診室處理後即返家,半數頭部受創者為五至九歲孩童,多數為男童。報告未述及他們的症狀,不過腦震盪症狀包括頭疼、暈眩、意識混亂、噁心和嘔吐,症狀可能持續數天或數周。雖然多數孩童完全痊癒,但頭部再三遭到重擊,可能導致腦部受損。
遊樂場發生腦震盪的設施,多數為單槓和鞦韆。報告未述及孩童如何受傷,但多數腦震盪都是跌落所致,研究人員因此建議遊樂場地面鋪設木屑或細沙 ,而避免使用水泥,同時成人在旁照護,是避免這些受傷的關鍵。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