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S!搶救精蟲大兵
【聯合晚報/林進修】
一項調查發現,懷疑自己可能不孕的男性中,15%精蟲數目太少,且精蟲活動力不足,不易游到卵子旁邊「一親芳澤」,當然不容易成功「做人」。
隨著環境急遽變遷,飽受不孕困擾的年輕夫妻越來越多。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婦幼院區統計去年10月至今年9月的就診資料,從400多名接受一般健檢、婚前健檢或懷疑自己不孕而主動就醫的男性中,篩選出70名主訴自己不孕或不容易讓另一半懷孕的個案,分析各項檢驗值。
結果發現,15%的個案每毫升精液的精蟲數目,竟比世界衛生組織 (WHO)每毫升至少2000萬隻的標準還少,平均每毫升只有1100萬隻。少數輸精管阻塞、輸精管逆流或精小管有問題的男性,更是連一隻精蟲也找不到。
進一步觀察精蟲的活動力時,這70名男性的精蟲活動性平均值只有43.5%,還是不及WHO至少50%的標準值。至於在精蟲數目、精液液化時間、精蟲活動力、精蟲型態等6項WHO檢測精蟲的指標中,也只有34%完全符合標準,另66%則有一項或一項以上不及格。
看到如此「虛弱」的精蟲,婦幼院區生殖內分泌科主任張永生也不禁搖頭。雖說精蟲品質不佳並不代表不能受精,精蟲品質很好也不保證一定能生兒育女。但他強調,精蟲品質越好,授精機率越高,反之則否。
張永生認為,導致現代男性精蟲品質下降的因素很多,包括環境荷爾蒙或職場有毒物質、性病、鋅攝取缺乏、酗酒、抽菸、不當使用肌肉生長類固醇、離子輻射與壓力等。
為了傳宗接代,他提醒男性一定要維持健康的生活型態,比如均衡飲食、規律運動、不吸菸、不酗酒、不使用興奮劑,避免暴露在工業或職業性危害物質環境中,若有必要,應做好防護措施。此外,應避免感染性病,或避免不安全的性行為,並做好防範措施,全力搶救「精蟲大兵」。
【2009/10/25 聯合晚報】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保養達人柳燕與兒子的異位性皮膚炎奮戰記:為了讓他舒服度過這階段,自創品牌研發適合解方
我的子宮不是我的子宮!媳婦拒絕再生第二胎,婆婆回:做人不要那麼自私
婚後才知帶有罕病基因 她淚崩「還能生小孩嗎?」
28歲妙齡女求子2年頻卡關 試管嬰兒補助第1次即成功
媽祖託夢選總統? 婦產科醫師:佛有三不能
高齡產婦 別為愛美犧牲健康
問卷調查:新手媽媽被諷過重 易患產後抑鬱影響嬰兒
跨國研究:父親生育年齡越高 孩子罹思覺失調風險增
保養品太香 恐增 胎兒過敏風險
孕婦保養品擦太多 體內塑化劑增恐影響胎兒
孕婦勤抹妊娠乳液 體內塑化劑高恐影響胎兒
坐月子 教妳吃得營養又不胖
坐月子媽媽必看 營養師傳授7道進補不發胖佳餚
影/胎中就能聽話 母嬰因早產分離「親子共讀」過難關
1人設籍北市 夫妻都享孕前健檢補助
北市只聯醫推廣 婚後孕前健檢僅2成
首胎高齡產婦已破二成 醫師公會:「適齡生育」很重要
焦慮﹑擔心、絕望 孕婦最怕這個無形殺手
打減痛分娩為何無效? 問題出在這裡
10萬分之1的機率!嬰兒出生羊水未破 「如花照」網熱議
孕婦不宜泡湯、不能用電毯?蘇怡寧:沒有醫學根據
「蘋果病」傷胎兒 孕婦小心
孕婦小心蘋果病⋯ 23周孕婦分享抗病過程大哭!
懷孕期間「增胖不足」 醫師:可能影響孩子健康
接生用力扯寶寶害「身首異處」 醫師崩潰:母湯拉胎兒
陳意涵懷胎8月僅胖3公斤 醫:為了孩子要多吃點啊
6成試管嬰兒失敗 醫師:先養好子宮
巴掌仙子出生僅815克 東元醫院醫護細心照料終出院
謠言勿信!排卵針不會催來更年期
排卵針會讓更年期提早?國健署:謠言
猜你喜歡
體內濕氣是什麼?中醫師教你三焦排毒除濕,吃這些活血利水食物可緩解
猴痘擴散多國!有哪些症狀?如何傳染? 詳解「感染症狀、傳播途徑、預防方式」:也有無症狀者
你真的會量血壓嗎?1張圖教你正確測量血壓,測量前30分鐘不能吃「1食物」
怎麼減肥都瘦不下來?四肢瘦但肚子卻很大?醫:當心是隱性肥胖,做好5招擊退內臟脂肪
美睡眠醫學會警告「睡前喝5飲品」恐讓整夜睡不好!白開水也在內
老花眼怎麼辦?如何保養?會得其他眼疾嗎?眼醫教用眼關鍵!
吃肝補肝?認識肝臟10個作用 想要護肝排毒該吃什麼、哪些不該吃?
漱口水刷牙前or刷牙後?牙醫師:多數人都用錯時機了,正確潔牙順序該這樣做
省兩千!6500劑黃熱病疫苗將屆效5月開放免費施打
肩頸疼痛懷疑確診?確診簡單2招拉筋 舒緩肩頸不求人
每天晨跑10公里竟罹癌病逝! 醫師:晨跑前要看空品
糖尿病吃降血糖藥卻導致泌尿道感染?醫師告訴你該如何避免
腎友不再暗沉 洗出亮麗人生
巴金森病蜜月期可以被延長?專家分享1關鍵 避免異動症、斷電現象提前報到
糖尿病有機會不吃藥?醫師詳解何謂減重手術、哪些人適合及其後遺症
《高血壓》期刊研究顯示吃對蛋白質方式 可降低66%高血壓風險
久咳不癒,中醫師教先判斷乾咳、熱咳、冷咳…4種茶飲緩解不適
長輩容易嗆到、吞嚥困難怎麼吃?專家教你食物製備技巧改善長輩飲食,預防吸入性肺炎
疫情間少動姿勢不正易脊椎側彎 可做3式運動延緩惡化
你被大腸癌盯上了嗎?醫:出現6大警訊要注意,5大族群要當心!
急性腦中風做對兩件事 降低腦損傷與失能打119送醫、讓可決策者同行
只計算卡路里熱量就能讓你持續有效的減肥嗎?減重醫師點名計算熱量常見4誤差
常常便秘怎麼辦?成因有哪些?營養師教你從日常生活養成8個好習慣,讓便秘不再找上你!
忽略高血壓 40多歲科技經理腎萎縮須洗腎
孩子抽搐 病毒性腦炎、熱痙攣怎麼分辨?
異位性皮膚炎用藥穩定 才不會「疫」起搗亂
春夏交替異位性皮膚炎奇癢難耐 醫:潤膚保濕有助改善
春末乾眼症患者增多 中醫教以茶飲、按摩減緩不適
遠離壞膽固醇!國內最新臨床指引公布 超標指數再加嚴
室內空氣品質差 與肥胖大有關係!台大醫:揮發性有機化學物質影響最大
女性沒月經也有慢性下腹痛 物理治療可減輕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