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醫療/ 懷孕育兒

環境熟悉、親人相伴 孕婦居家生產夯


圖/聯合報

在台灣,一群新世代婦女也經助產師指導,在家迎接新生命,居家自然分娩的新趨勢,正在各地萌芽。

俞思妤是音樂老師,她在診所產下第一胎,但她認為生產環境不夠溫馨、人性化,前年懷第二胎,產檢確認母嬰狀況良好,她決定居家分娩。出現產兆時,子宮收縮一度讓她不適,助產師鼓勵「寶寶就快和妳見面了」,讓她更有勇氣與力量堅持下去。

「我永遠忘不了,『捲捲』優雅滑出產道的感覺」,她在溫水池內生產,在助產師、丈夫、好友等陪伴下,順利產下重三千公克兒子「捲捲」。

文字工作者張小姐想在「有丈夫,有貓、狗陪伴」的家裡分娩,第一胎就選擇居家生產,生產過程還由丈夫全程記錄。因為是第一胎,生產過程相當久,她蹲在馬桶上、坐在溫水池放鬆骨盆肌肉,助產師趕到後為她按摩穴道,指導她趴跪等姿勢。

歷經十五小時子宮收縮,新生兒滑出產道,助產師指導她丈夫剪斷臍帶,夫妻望著期待已久的寶寶誕生,激動感油然而生。張小姐說:「這種生產方式會讓我懷念一輩子」。

助產師說,居家分娩產婦孕期間仍要正常產檢,會確認媽媽手冊,評估是低風險產婦才協助接生。

「助產師讓我在生產過程感覺被尊重!」黃小姐曾是護理師,前兩胎在醫院歷經剃毛、禁食、點滴及剪會陰等不舒服經驗,由助產師陪伴她在家中熟悉的環境生產,「一家人經歷了幸福時刻」。她認為推動居家生產,能將醫院資源留給真正需要醫療輔助生產的媽媽。

易有糾紛 醫界態度保留

【記者陳雨鑫、江慧珺、簡慧珍、王慧瑛/連線報導】

台灣早期婦女生產,幾乎由產婆(助產師/士)一手包辦;但近年已不復見,產婆人數逐年劇減,目前助產所僅廿五家,實際執業的產婆只剩一百卅七人,產婆已成稀有行業。

衛生福利部保護服務司長鄧素文表示,國內九成五助產士是民國八十四年以前考取的,後來因所有學校的助產科停招,中間斷層八年,直到九十二年才有助產所,目前僅台北健康護理大學及弘光科技大學設有助產科系,因此九十二年以後取得證照的被稱為「助產師」,至今僅六百多人考取證照。

貝斯特助產所所長萬美麗表示,國內助產師的市場愈來愈小,目前每月平均僅能接生一至兩人;但也因此,助產師可提供較好的服務品質,從懷孕、產檢、接生、產後訪視等,都可一路陪伴。

有學者認為政府應鼓勵在家生產,提供產婦更多選擇;醫界則因醫療糾紛層出不窮,對在家生產態度保留。

台灣婦產科醫學會秘書長黃閔照說,助產師是一對一接生,服務品質與衛教能力較佳;但生產過程中若發生不可預期的產後出血、羊水栓塞等緊急狀況,助產師無法處理,恐增加醫療風險。

「以前生產被視為性命交關,現代醫學科技已讓平安生產成為常態。」彰化縣成美醫院副院長謝俊雄說,若要走回頭路在家自然分娩,不能不正視生產風險。


▍提供優質新聞,還需要你的鼓勵,按讚加入《元氣網粉絲團》:

子宮 產婦 產檢 孕期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